历史要怎么来评判?

风中的玫瑰花1949


首先我们要站在未来的高度、客观的立场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复原历史、了解历史、解析历史,掌握第一手资料。然后结合当前社会实际需要有选择的扬弃一些不适合现今社会的思潮和观念,尽可能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最后用无产阶级历史唯物主义辩证的眼光和标准评判历史!





塞北闲人大羊


希望大家可以来写上自己的看法。这个问题小编来回答一下吧。其实小编认为这个问题非常宽泛。

历史为什么要来批判呢?其实归根到底,我们所认识的历史不一定是真实的历史。一定要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看。而历史一般是由胜利者所书写。

一方面他要夸他自己的功劳,另一方面要贬低对手,放大对手的缺点。像我们熟知的项羽。我们普遍的认识是他狂妄自大不听信,周围人的劝告。

而且项羽疑心病较重。最后败给了刘邦。这就是史书上在刻意的贬低他。而我们现在对项羽的印象是《霸王别姬》里的霸王。

我还认为史书是有写书人的主观意识,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司马迁所写的《史记》。我依旧记得当时汉武帝看到司马迁所写的《史记》时愤怒的样子。

我们都知道司马迁因为犯了错被施以宫刑。司马迁忍痛写完了《史记》。他对汉武帝的仇恨之心是溢于言表。只能在史书中发泄。其实司马迁,是挺看重项羽的。

专门把项羽列为本纪与各位皇帝并列。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对各个史书存在较大的争议的问题。比如最近比较火的是《明朝那些事》儿。

其实他也是带着作者的主观意识来写的。虽然许多事儿写的非常有趣,但是不一定是真实发生的。每一段历史背后都隐藏了各种各样的秘密。

我们确实应该要客观的看待历史。就像《三国演义》对我们影响一样。

我们一般认为曹操就是奸雄。他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是我们对曹操的印象。其实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是我对他的看法。曹操不仅是一个伟大政治家还是一个诗人。这也是罗贯中过于抬举刘备的蜀汉政权造成。当然历史是一把双刃剑,有好的就必定是有坏的。物极必反。

面对历史我们应该正确的去判断,而不是道听途说。后期的不断考证逐渐打破我们对原本历史认识。

我们应该多去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上就是我自己的看法。希望大家踊跃在下面评论。转发,谢谢大家!


最强大的我们


历史,千秋功过,谁与评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主人,是非曲直,公道自在人心,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杯。历史是时间的果实,是老百姓心中灿烂的星辰!给人以启迪,“往事不可追,来者犹可谏”!


dfkbs-lt


不知道题主是问评判历史事件还是历史人物还是历史朝代?

简单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

一、从其当时所处的客观环境来看待

如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比方他做了一件事,可以是好事也可以是坏事,当然也可能好坏参半(以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分析)

1、他是因为本身动机(本身动机也属于大的客观条件之一),是为满足个人私欲,就想这样做(古代皇子哪个不想当皇帝?)

这又是一件好事,即使是为了满足个人欲望,也不必太过苛责(见贞观之治的功劳)

这又是一件坏事,因为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杀兄弑弟,有违伦常)

2、他被客观条件限制(如被客观条件胁迫,或为了成就一件更大的好事才牺牲小我)不得不这么做。

被客观条件胁迫,做了一件坏事,那么他就只是历史潮流下的一个棋子,最多算从犯(皇子争位,性命攸关,如果李建成上位,李世民的下场如何,也可以预见)

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秦王李世民征战多年,打下大半个国家,手下将领谋士众多;且他素有治理天下、造福百姓的大志)

最好能综合他当时所处的总体社会关系等客观因素去评判。

二、以结果为导向去评判

如评价一个历史事件,可以从它所造成的影响,有好的影响和坏的影响,对当时的影响和后世的影响等方面来具体分析(以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来举例)

1、不好的一面

杨广下令开凿大运河,劳民伤财,百姓死伤众多。

隋朝立国不久,大大消耗了隋朝的国力,激发了农民阶层和统治阶级的矛盾,全国各地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停滞,华夏大地又进入和南北朝一样的混乱时期,导致民不聊生,生灵涂炭。

2、好的一面

开凿大运河,虽在当时透支了社会劳动力,但是打通了华夏南北之间的水上运输渠道,大大方便了经济贸易与交流,促进了华夏的文化繁荣。

是一件过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历史事件。

当然上面两个例子还有更多角度可以去分析看待。

评价历史,是一件见仁见智的事情,思维不同,角度不同,所获得的结果也不尽相同。历史本没有什么科学价值,却能起到警醒后人的作用。


闲聊历史故事


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胜利者自然会把失败者无限丑化,而高抬自己,看历史绝对不能两极化,也不能无条件的相信史书,古代史官,当然知道自己该记录什么,对什么应该遮遮掩掩,所以看历史或许把自己放到历史情节里,用心去感悟每一个不管好的坏的人物,想想自己如果是他/她会怎么做,毕竟正义不一定永远战胜邪恶,不要总着迷正义邪恶,还要关注人物的感情,适当地听下历史学家的想法,方能解开历史的面纱。

至于什么点赞关注评论,你们不给是本分,给是情分,随你们去吧。


禾呈言似川十甫下有寸


评判历史,要看采取何种标准,和评判者的立场。

下面从王安石变法,举例说明为什么历史充满争议性。

首先,国计民生,其实国计与民生是两个问题,还常常矛盾。

王安石做地方官时,将民生作为头等大事:兴修水利、推行青苗法、兴办学校、维护社会治安。

当时好评如潮,民众极其拥护,让朝廷看到希望,欧阳修等极力推荐进京担负重任。

在王安石担任宰相后,依然是胸怀天下,与兢兢业业的宋神宗君臣一心,锐意改革:一系列的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取士之法。

这让积贫积弱的北宋在财政上,到宋哲宗在位,依然“余财羡泽,至今蒙利”,剩钱“散在天下州县,贯朽不用”;军事上,向西拓边2000里、设六州,驱赶闹事的安南(古越南),结果安南还又献给北宋几个地盘。

新法在推行过程中有走样,王安石也不会不知。但宋太祖、太宗以后的北宋,面对大辽、西夏双重压力,用赔款换苟且。国家到处都需要用钱,担当宰相的王安石,国计只能成为着眼点,短期内若要取得大量财政收入,民生就被放在了次要位置。

良好初衷的青苗法,在当时,的确让穷者更穷,富者也变穷。上下内外怨声载道,大失民心,朝廷成为所有阶层的对立面。

怎么办?退则一切付之东流,进则天下不满,百姓骚动。

王安石变法是好法,还是恶法?王安石是治世能臣,还是“做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

但我们知道,欧阳修、司马光等等伟大的仁人志士,所有努力也都远没有达到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

北宋的确在王安石时代达到了富国强兵。宋神宗死后,北宋出现反复,变法出现翻盘,王安石被罢免宰相。

王安石认死理的推行变法,司马光认死理的清除变法。又该怎么去评价?

两位伟大的人物,都从各自认为正确的角度来拯救大宋,他们又同一年先后去世,对彼此的评价,让人动容、泪目。

所以,用不同的标准,站在不同的立场,你会得到完全不同的评价。

不要奢求绝对的好坏,绝对的错对,绝对的完美,绝对的统一。历史会让人爱,让人恨,让人为他争论不休!





苏醒清晨


非常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首先,评价历史不能脱离历史本身所处的时代环境。同一件事,比如说掉牙,一个人在成长的少儿阶段的“换牙期”和成年以后吃肉时骨头咯掉牙肯定不一样。历史也是一样,如何看待岳飞的抗金,算不算民族英雄,我觉得放在那个时代肯定要算的。

其次,我觉得要用唯物主义价值观去看待历史,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为了“古为今用”。如果从主观感情出发去看历史,那是为古人担忧,于今无益。比如秦始皇修建长城、隋炀帝开拓京杭大运河,肯定是劳民伤财,但是泽备后世。

再一个,我们评价历史是要秉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以是否符合广大人民利益为准绳开判断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总之,我们评价历史时应该本着人民利益至上,实事求是的到发生历史事件的特定环境去评判。


中原一条虫


历史要怎么来评判?这是一个很主观的问题,评判者的立场观点,意识形态或者是政治理念的不同,对同一件历史事件的评判都会有所不同。打个比方,比如少帅张学良,以及他发动的西安事变,在我们中国内地,对他的评价就很高,而在台湾地区,对张学良的评价就不如我们大陆这么高,因为大家的立场有所不同。

所以历史最好的功能,应该是记录功能,把历史上所发生的事情完完整整的呈现在我们后人面前,至于历史事件,怎么评价就因人而异了。


像我信


反正不是由人民评判。历史怎么评判就交给历史吧,谁的拳头硬真理就掌握在谁手中。吾等鼠辈还是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历史的滚滚洪流会把我们带到历史的十字路口,看准方向,找到盟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伺机而动。人民以人民的名义行事,历史就能改写。



外獨不存


我认为评判历史要多方面考证,不可以轻下结论,不可偏颇,要多方查证,不可偏听偏信,因为历史基本都是胜利者写的,为尊者讳的观念很容易使真相被淹没。

无论历史真相是什么样的,我们都要尊重,不可用个人喜好来造谣抹杀和篡改历史。而且要就事论事,不可一概而论,这是对历史人物的尊重,也是对自己说话的负责,而不是单纯进行道德的批判。

正确评判历史要做到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辩证分析,从古代的角度看古代历史,要有逻辑思维。

没有哲学思想的评价历史,那等于没看书一样。要有唯物主义,不是你说什么就什么,要不然就变成了唯心主义。要根据唯物主义历史观,客观全面的分析历史,不要有偏见和极端思想。

要从古代的角度看古代历史,而不是现在的发展眼光看古代历史。比如古代杀人和现代杀人性质和制度不一样,没有可比性,所以不能以现在的法律道德价值观来衡量古代历史。

其实一个人要想形成正确的评价历史是比较难的,因为人都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感情,思想都是不可控制的。想要正确的评价历史,就需要我们放下自己个人的情感,以一个完全客观的视角站在历史长河的高处去看之前的人和事,无关乎对错或者喜恶。

想要客观公正的评价历史,就需要多读书,多查找资料,尽可能读不同门类的书,历史的,自然科学的,社会科学的,哲学的,心理学的,经济学等等。

因为人如果只读自己喜欢那一类型的书就容易偏执,如果你真能静下心来读几本哲学的书,境界绝对会有所提升。你会发现其实一件事情,自然科学可以解释,社会科学也可以解释。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很多历史事件换个角度和方法来看,也会有不一样的感触,逐渐的就没有那么多的个人情感掺杂在其中。

比如之前看到慈禧太后卖国求荣,还杀变法人士,觉得面目可憎,实在该死!但是反过来一想,人本来就是自私的动物,人性中为了自己的利益是天性,这件事儿这么看又是没有错的。这也并不矛盾,历史上像这样的事比比皆是,你可以把自己最讨厌的历史人物拿出来分析一下,他们很多时候的做法放在另一个角度很好理解。

总之评价历史,要站在中立的角度客观公正的看待,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当时发生的事件,综合因素做评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