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出門就喊“抱抱”?別讓嬌慣損害孩子“自我意識”

很多媽媽養娃後都有一個“心頭大患”,那就是寶寶總樂意“掛”在自己身上,起初寶寶剛學走路的時候戰戰兢兢的“小樹袋熊們”還不適應自己掌握的“高危技能”,總喜歡按照原來的習慣往爸爸媽媽身上貼,媽媽們也樂意之至。

可隨著寶寶年齡增長,似乎這種行為已經“成癮”改不掉了,即便學會了走路,也依舊是一出門就喊“抱抱”,這讓不少媽媽很是撓頭,畢竟孩子體重不輕,抱著出一趟門,回來雙臂痠麻很是難受,可面對不抱不走的熊孩子,又有什麼辦法呢?

“我家有隻樹袋熊”,媽媽的吐槽無力且無助

小雅(化名)的寶寶馬上要上幼兒園,本來孩子入園是好事,可媽媽卻無比發愁。而令她發愁的並不是學費,寶寶的接送問題,小雅說,自家的寶寶就像一隻無時不刻“掛在”自己身上的“樹袋熊”。

從小養出了“出門抱”的習慣,小時候似乎沒覺得有多煎熬,可如今面臨3歲寶寶30斤的體重,媽媽再想想後期幼兒園的接送問題,簡直腦仁都要炸了。

隨著寶寶入園時間的不斷接近,這個問題也被放大到不得不解決的地步,話雖如此,可小雅夫妻每天費盡心思,“樹袋熊”仍舊“巋然不動”,絲毫沒有好轉的跡象,無奈的小雅只能在幼兒園的選擇上,退而求其次,選擇了離家較近,條件一般的普通幼兒園。

孩子一出門就喊“抱抱”?別讓嬌慣損害孩子“自我意識”

為啥很多寶寶出門就要“抱抱”?背後的原因是懶嗎?

寶寶要家長抱抱,這個行為看似再正常不過。很多寶爸寶媽也是這般想法:“小孩子嘛,抱一抱也是很正常的。”所以在寶寶向他們“伸出援手”時,大部分家長都不會拒絕這個小可愛的請求。

0-1歲的寶寶並不具備自己行走的能力,讓家長為之“代步”也是情有可原,可再大一些堅持抱著走真的對嗎?

其實很多時候,寶寶要“抱抱”並不是因為身體勞累的原因,而是他們的“怠惰心理”作祟。

寶寶剛學會走路,身上還帶有小時候被抱著出行的習慣,家長們如果不加以拒絕,寶寶會下意識偏向更“舒適”的方式,也就是“伸手要抱抱”。正因如此,這種心理上的自然選擇往往會帶來很難逆轉的惡習。

孩子一出門就喊“抱抱”?別讓嬌慣損害孩子“自我意識”

孩子一出門就喊“抱抱”?別讓嬌慣損害孩子“自我意識”

古靈精怪的寶寶變身“樹袋熊”,看起來只是一句調侃,實際上這是個普遍存在的現象。而且這種現象背後的“怠惰心理”的負面影響,也是深入人心的媽媽別不屑一顧。

一旦寶寶真的“堅定”了這種“怎麼舒服怎麼來”的心理,那麼他的品行會受到各方各面的影響。

一:對行為習慣的影響

從行為上講,寶寶剛學會走路的時間正應該是鍛鍊寶寶下肢力量,以及培養寶寶走路興趣的黃金時間點。而一味地沿襲小時候“抱抱”的這個習慣,可能會錯過讓寶寶“愛上行走”的黃金時期。

同時,寶寶也就享受不到行走的樂趣,也失去了在行走中磨練自己的機會。

二:對心理培養的影響

心理層面上講,首先受到影響的,就是寶寶克服困難的決心。習慣了爸爸媽媽懷中的溫柔鄉,一有困難首先想到的是要“抱抱”,而不是勇敢地面對困難並尋求解決之法。久而久之,寶寶會漸漸喪失面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這個危害並不止於寶寶小的時候,當他長大了進入社會,依然會是一個“畏手畏腳”的人,那還談何未來的發展空間呢?

孩子一出門就喊“抱抱”?別讓嬌慣損害孩子“自我意識”

三:對獨立能力的影響

寶寶總想要“抱抱”,是一種粘人的表現,粘人的寶寶都有著很強的依賴心理,這會使寶寶失去自我思考的能力以及自我獨立性。

科學研究表明,小時候總“膩”在家長懷裡的兒童,未來成為所謂的“媽寶”的可能性比正常兒童高出很多倍,這也從側面印證了“抱抱”對寶寶的危害。

四:對性格養成的影響

寶寶要“抱抱”也有可能是自卑、自閉心理的潛在行為表徵。寶寶可能出於對這個世界大千萬象的畏懼,不想甚至是不敢接受新鮮的事物,總喜歡繼續維持著小時候的習慣。

寶爸寶媽們如果還按著寶寶的思想行事,無非是加劇了寶寶這種潛在心理的深層次發展,一旦日後出現自卑甚至自閉的傾向,會十分難以解決,並禍及寶寶一生。

別小瞧了“要抱抱”這樣一個小動作,一個小小的要求的背後,潛藏危害卻是大部分家長都不願意接受的。

孩子一出門就喊“抱抱”?別讓嬌慣損害孩子“自我意識”

如何讓“樹袋熊”褪去“懶惰”的外衣,迎來“飛馳人生”?

一:學會合理拒絕

當寶寶到了應該獨立的年齡,請寶爸寶媽們“狠心一點”,在寶寶總想要“抱抱”的時候懂得拒絕。每一個行為和習慣都是在時間的累積下慢慢形成的。“水滴石穿,不在朝夕”,一些看似頑固的壞習慣都是慢慢養成的,如果想要遏制其發展,自然從源頭下手,是最為有效的方式。

同樣,我們應該摒棄“一刀切”的做法,拒絕寶寶要“抱抱”的請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不是以偏概全的理解。

要合理判斷“抱抱”的頻率和時機,在寶寶真正需要一個擁抱的時候毫不吝嗇,而當寶寶想要退縮或者偷懶的時候,“嚴厲”地拒絕他們。

孩子一出門就喊“抱抱”?別讓嬌慣損害孩子“自我意識”

二:多鼓勵寶寶自己走路,形成“慣性思維”

讓寶寶愛上行走,也是一個解決問題的很好的切入點。解決類似這種根深蒂固的“疑難雜症”,不僅要從源頭入手進行遏制,更要給予寶寶一個好的方向。如果只給寶寶指出了問題卻不告訴寶寶怎麼解決,什麼是對的,那麼這個錯誤就永遠沒法真正地解決。

寶爸寶媽們要讓寶寶清楚地認識到,不願意“抱抱”你不是因為不愛你,故意去冷落你,而是應該利用學會的技能去探索新的世界。

想讓寶寶愛上行走,鼓勵是最好的催化劑。對小孩子來說,來自父母的鼓勵和克服了一個困難的成就感,是最能激發他們興趣的因素。多多鼓勵寶寶自己走路,遇到難走的地方寶爸寶媽們可以拉著寶寶的手,對其進行保護,但是眼前的難關,需要寶寶用自己的小腳自己克服。

這樣一來,習慣了自己行走的寶寶會形成自己的慣性思維,在他們的潛意識裡會認為自己走路出行是應該的,被爸爸媽媽“抱抱”出門不是必要的,

也就從寶寶的心理上杜覺得一出門就喊“抱抱”的壞毛病。

孩子一出門就喊“抱抱”?別讓嬌慣損害孩子“自我意識”

三:娛樂為輔,也堪大用

讓寶寶愛上行走,不只有鼓勵這麼一個途徑,條條大路通羅馬,一些娛樂手段也是很好的教育方式。

平時在家陪寶寶玩耍的時候,寶爸寶媽們可以學習一些可以讓寶寶走起來甚至跑起來的小遊戲,比如警察抓小偷,老鷹捉小雞這種經典類型的遊戲,面對大一點的寶寶甚至可以和寶寶玩一些類似撕名牌的小遊戲。

玩鬧是孩子的天性,寶寶們樂於玩耍,將教育稀釋在玩耍中,會更利於寶寶們接受。有時間有資源的家長們,也可以多帶著寶寶參加一些適合於兒童的活動,類似兒童跑步大賽,或者是遊樂場中的一些項目,都是很好的助教選擇。

孩子一出門就喊“抱抱”?別讓嬌慣損害孩子“自我意識”

寶寶一出門就喊“抱抱”,這個壞習慣其實並沒有那麼棘手。相信各位家長只要願意面對這個問題,以重視的心態去解決,一定能夠和寶寶攜手“共渡難關”。

把自家的“樹袋熊”寶寶,培養成樂於用雙腳去丈量大地的“小探險家”。

寶媽們,你家孩子有類似的行為表現嗎?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討論,喜歡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貝貝豆育兒課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