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是最接近死亡的那種感覺嗎?

關於麻藥,之前和大家聊過看牙打的麻藥有沒有害這個話題( )

留言區裡有打麻藥後 5 分鐘無痛搞定 4 顆智齒的↓

全麻是最接近死亡的那種感覺嗎?

捱了 10 多針依舊樂觀的↓

全麻是最接近死亡的那種感覺嗎?

連扎針都毫無感覺的↓(羨慕吧)

全麻是最接近死亡的那種感覺嗎?

不比不知道,比了才知道自己用最少麻藥止了大疼↓

全麻是最接近死亡的那種感覺嗎?

還有需要全麻拔牙的小夥伴↓

全麻是最接近死亡的那種感覺嗎?

拔個牙至於全麻嗎?

手術難度和風險較大的情況下醫生可能會建議全麻拔牙,下圖是全麻下采用 T 型切牙,順利拔出壓迫神經的智齒↓

全麻是最接近死亡的那種感覺嗎?

咱們今天就來聊聊全麻啥感覺,有危害嗎?

先來圍觀一波經歷過全麻的大家感受

全麻和死亡、睡眠的感覺有區別嗎?

全麻,就像是錄了一段真空的片段。

做夢的話,不管你是否記得夢見什麼都會有時空感。

死亡?這誰有發言權啊?

先看看一般患者的感受,@小黑黑狗貝貝

進入手術室是早上 9 點,醫生把一個罩子放在我嘴上,說開始麻醉了。

我:沒感覺啊,你這藥沒勁兒啊?

醫生:急啥。

我:我就撐著不睡你能把我怎樣?

醫生:你試試呀。

……

然後我就醒了,手術已經做完了,身上插著管子,時間中午12點半,我的記憶停留在醫生的那一句“你試試呀”。

感覺就是,這幾個小時在我生命中完全不存在。

全麻醒來的體驗除了頭不疼以外,其他感覺都類似於很嚴重的宿醉——懶惰,頭暈,乏力,不願動彈,難以集中注意力,思維遲鈍,想吐,睡不夠……

全麻是最接近死亡的那種感覺嗎?

經歷過全麻的人,幾乎感受是一致的:

沒記憶。

眼睛一閉一睜,手術已經結束了。

隨之而來的是手術部位的疼痛、咽喉部的不適感等等……

這符合現代的全身麻醉的四個基本要素:鎮靜、鎮痛、肌松、遺忘。

遺忘是指順時遺忘,所以對於術中的那幾個小時,沒有任何記憶, 有些人會想起做了一個夢,那可能是手術結束麻醉減淺的階段。

意識是大腦在記憶和喚醒能力之上產生的精神現象,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經歷一次全身麻醉,相當於穿越了一次時光隧道,這幾個小時的你是沒記憶,沒感覺,沒意識的。人生的這一段對於本人來說,似乎是缺失的。

全麻是最接近死亡的那種感覺嗎?

再來看看不一般患者的感受,@麻騎士

一位沒得病,做了幾千臺手術的麻醉醫生,為了體驗整個全麻過程是怎樣的感覺而做的全麻。

下面是詳細步驟,及切身體會:

1、術前藥:右美託咪定30ug,昂丹司瓊4mg,地塞米松5mg(置於500ml生理鹽水靜脈滴注)

沒啥感覺。

2、全麻誘導藥:

①依託咪酯10mg緩慢靜推

有點困了,但我努力地保持清醒,並試圖通過說話證明自己還清醒。

②順式阿曲庫銨10mg快速靜推

眼皮抬不起來了。

③舒芬太尼20ug快速靜推

有一絲天旋地轉的感覺,後面不知道了。

3、氣管插管:選用ID7.5普通氣管導管,達克羅寧塗抹後麥氏喉鏡插管

同事為了讓我有更深刻地體驗,他在脈氧只有70時才給我插管,簡直禽獸不如。然而我並沒有啥感覺。

4、麻醉維持:丙泊酚200mg/h維持至肌松時間結束

萬惡的同事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開了0.5MAC的七氟烷,開了半小時。然而我全然不知。

5、麻醉復甦:

①喚醒:我被拍了兩下臉,有點醒了,但還是很想睡覺,非常困,管子卡在喉頭很難受,但仍在我的耐受範圍。我完全不知道過了多久,很想知道現在幾點了。

全麻是最接近死亡的那種感覺嗎?

②拔管:同事用吸痰管在導管裡吸了幾下,說以後少抽點菸,很多痰(建議大家術前戒菸)。吸痰是我感覺最痛苦的時候,感覺肺被抽真空了……然後他扯斷了套囊,把導管拔出來了。

麻醉過程真的很舒服,我知道自己一直都在做夢,好像做了一個很長很長的夢。真實患者,肯定有不同程度的手術創傷,麻醉藥的用量和用法因人而異,不可參考以上,切記!

死亡的感覺?

參考下美國著名醫學心理學家Raymond A.Moody的觀點。

全麻是最接近死亡的那種感覺嗎?

以下是他在研究過幾百名瀕死體驗者(經歷過“臨床死亡”後復生的人)的案例之後,總結出了不可忽視的相似性——他把瀕死體驗大體歸納為 14 條:

1、聽到自己的死訊:他們親耳聽到醫生或是在場的其他人明確宣告自己的死亡,會感覺到生理的衰竭到達極限。

2、 從未體驗過的舒服:"瀕死體驗"的初期有一種平和安詳、令人愉悅的感受。首先會感到疼痛,但是這種疼痛感一閃而過,隨後會發覺自己懸浮在一個黑暗的維度中。

3、 聽到奇怪的聲音。

4、 被拉入黑暗的空間:那就像一個沒有空氣的圓柱體,感覺上是一個過渡地帶,一邊是現世,一邊是異域。

5、感覺到自己看著自己的軀殼。

全麻是最接近死亡的那種感覺嗎?

6、進入別人聽不到自己的狀態。

7、不停出入自己肉體,對時間的感受消失了。

全麻是最接近死亡的那種感覺嗎?

8、感官從未如此靈敏。

9、孤獨無助,無法交流。

10、 周圍有他"人"陪伴:這時,周圍出現了別的"人"。這個"人",要麼是來協助他們安然過渡到亡者之國,要麼是來告訴他們喪鐘尚未敲響,得先回去再待一段時間。

全麻是最接近死亡的那種感覺嗎?

11、 最後的時刻出現亮光:在"瀕死體驗"最後的時刻,會出現亮光。這道光具有某種"人性",非常明確的"人性"。

12、回望人生全程回顧:當親歷者用時間短語來描述它時,都是"一幕接著一幕,按事情發生的時間順序移動的,甚至伴隨著畫面,當時的一些感覺和情感都得以重新體驗"。

13、 被"界限"阻隔:在這時,人會遇到一道可以被稱作是"邊緣"或者"界限"之類的東西,阻隔你到某個地方去,關於它的形態有多種表述:一攤水、一團煙霧、一扇門、一道曠野中的籬笆,或者是一條線。

全麻是最接近死亡的那種感覺嗎?

14、 生命歸來:如果有幸被救活了,在"瀕死體驗"進行到某種程度後,人們必須"回來"。在最開始的時候,許多人都想趕快回到身體中去,但是,隨著瀕死體驗的深入,他開始排斥回到原來的身體,如果遇上了光的存在,這種情緒就更為強烈。

全看下來,可以說是和全麻區別很大了。

全麻是最接近死亡的那種感覺嗎?

光圍觀看熱鬧哪行,關於全麻,你還需要知道的知識點。

1、全麻手術會讓人變傻嗎?

大腦缺血缺氧,才會影響智力。如果有呼吸、循環障礙,就會造成腦細胞缺氧,當腦細胞停止供氧 5~8 分鐘,就會嚴重影響腦細胞的代謝,影響大腦功能,甚至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

因此,從理論上來說,如果沒有缺血缺氧,就不可能對智力產生影響。

全麻是最接近死亡的那種感覺嗎?

2、麻醉師就是負責打麻藥嗎?

事實上,麻醉醫師的工作遠不止如此。他們不僅要提供麻醉,還肩負著為手術保駕護航的職責。

全麻是最接近死亡的那種感覺嗎?

在手術中,麻醉醫生一方面通過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先進的監護儀器瞭解患者的基本生命指標(如血壓、心跳、血氧含量等),另一方面通過輸液、用藥、吸氧等方式全面調控病人的各項生理指標,保證整個手術期患者的氧氣供應。

可以說,如果沒有麻醉醫師的這些工作,手術的安全就無從談起。同樣,術後持續的監護也是為了防止各種意外情況的發生,保證大腦的氧氣供應。

全麻是最接近死亡的那種感覺嗎?

3、父母擔心麻醉藥物對孩子大腦有損傷怎麼辦?

麻藥不僅可控,而且效果可逆。

可控性是指,除了麻醉醫師通過對麻醉藥的精確調控外,最新的電腦靶控技術已經能夠將用藥精確到毫克單位,不會出現藥物過量損傷大腦的情況。

全麻是最接近死亡的那種感覺嗎?

可逆性是指,在臨床上所使用的麻醉藥都是經過嚴格的藥物篩選,以及嚴格的動物和人體試驗的,其對孩子的神經活動影響也是一次性的。

全麻是最接近死亡的那種感覺嗎?

隨著手術的結束,麻醉藥會在麻醉醫師的調控下排出體外。

在麻醉藥排出體外後,神經功能也會隨之得到恢復,不會留下智商上的負面影響。代謝率低,排洩功能差,可能會血液中仍會殘留有一定的麻醉劑,就會出現表情淡漠、反應遲鈍等“變傻”症狀。

這是麻醉藥物的正常代謝過程,但這並不意味著智力受到影響,無需多慮。

最後,手術時選全麻還是半麻好呢?這是個因人而異的問題。

最好的選擇是:諮詢麻醉醫生,詢問他所掌握的循證依據和技術特長,並根據具體病情一起來決定手術時最佳的麻醉方法。

任何一個手術都沒有標準的固定的麻醉方法,藥物選擇、用量、監護方法以及術前、術中和術後的麻醉管理都是根據病人具體情況而定的個體化精準醫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