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大呼:陪娃寫作業是高危職業,到底“陪”還是“不陪”?

教育學者尹建莉老師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提到:人的天性都是追求自由的,任何為兒童所熱愛的事情,當它變成一項被監督完成的活計,讓人感到不自由時,其中的興趣就會蕩然無存。家長陪著孩子學習的時間越長,扮演的角色越接近監工。

而孩子從骨子裡是不喜歡一個監工的,最多表面上暫時屈從他,內心絕不會聽他的話。所以說,陪孩子寫作業,不是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而是在瓦解好習慣,是對兒童自制力的日漸磨損。

一個人,首先是個自由的人,才可能成為一個自覺的人

網友大呼:陪娃寫作業是高危職業,到底“陪”還是“不陪”?

陪孩子寫作業,現在已經成了許多家長必做的“功課”。

經常有人說,陪孩子寫作業真是一件艱難的事情,總是忍不住想發火,想打人,有的甚至氣出病來。

以前我還有些不信,但這次卻信了,因為表弟的老婆陪娃寫作業,突發腦溢血,竟然住進來重症監護室,還做了開顱手術。

當我把這件事情告訴朋友時,竟然聽到朋友的嘆息聲,家裡有娃的父母都深知陪娃的那份痛苦。

網友大呼:陪娃寫作業是高危職業,到底“陪”還是“不陪”?

有很多家長髮出共同的呼聲:“陪孩子寫作業確實是一個高危職業啊!”

陪孩子寫作業,該怎麼陪?這是大家一直關注的問題。

在陪娃方面,我有幾點小建議:

一、家長有高血壓患者儘量少陪娃寫作業,或者不陪。即使陪的話,也不能亂生氣。

大家都知道,高血壓患者越來越年輕化,也深知高血壓患者情緒激動,容易引發腦溢血等突發疾病。

文章開頭提到的表弟老婆,就是高血壓患者,由於孩子做作業拖拖拉拉,本是急脾氣的她,情緒一激動造成了腦溢血,到現在做了手術還沒醒過來。

切記:高血壓患者若管不住自己亂髮火的脾氣,儘量不要去陪孩子,若因陪娃住進醫院,得不償失。

二、脾氣大、一點就著的家長也不要陪孩子寫作業

前段時間,新聞上講一位爸爸陪娃寫作業,因孩子寫作業慢,導致他很煩躁,看到身邊語音聊天的老婆很反感,勸她老婆把聲音關掉,老婆沒有關,為這事兩人發生了口角,還動起了手,打了老婆。

網友大呼:陪娃寫作業是高危職業,到底“陪”還是“不陪”?

結果呢,引來了警察,這位爸爸被警察帶走了,面臨的是法律的懲罰。

家長在對待孩子寫作業這個問題上要認真思考,理性處理。若是憑性情做事,遇到問題就急,一急就發脾氣,這樣任性的家長只會培養出任性的孩子。

切記:管不住自己脾氣的家長儘量不要去陪娃寫作業,不管是對孩子發火還是家人發火,都會對孩子產生不利的心理影響。

不陪娃的家長也要配合孩子寫作業,儘量不要製造噪音,給孩子一個安靜的舒適的學習環境。

三、陪娃的家長不是全程陪護,要學會抽身

陪孩子寫作業並不是全程陪護,而是在孩子上學的初期,孩子對作業和學校生活還比較陌生時,家長在旁邊給予一些指導和提醒,讓孩子儘快熟知一些基本的法則和做法。

這個全程陪娃的時間不要過長,少則一週,多則一個月,在家長的提醒下,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作業習慣。

即使孩子自己沒有養成習慣,家長也不要著急,不要替孩子做決定。更不能去責怪孩子,讓孩子意識到是自己把事情做壞了。

人的天性是願意遵從自己的思想,排斥來自他人的命令。

網友大呼:陪娃寫作業是高危職業,到底“陪”還是“不陪”?

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為了形成兒童的自覺意識,也為了孩子更好地執行決定,

家長應該儘量讓孩子自己去思考和選擇。

哪怕是相同的決定,如果它不是來自家長的指令,而是來自孩子自己的意願,孩子也會更願意去執行。

孩子寫作業的習慣養成後,家長可以試著不陪,讓孩子生成寫作業的獨立性和自覺性。

在抽身的過程中,孩子開始做得沒那麼好,家長也不要給孩子內疚和失敗感。

四,其實有些孩子不用陪,不陪也能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鄰居家女兒特別乖,她媽媽從來不陪她寫作業,一是因為學歷低教不了孩子,二是做生意沒時間。

她女兒就從小養成了自己做作業的習慣,她媽媽也從不訓斥、命令、嘮叨和指責她,孩子心理上慢慢地養成了一個自由、自覺的人。

家長在培養孩子習慣的過程中,一定要製造孩子的主動性和成就感,這樣她會形成一個好的習慣,若是經常讓孩子有不自由感和內疚感,他就會在這方面形成了壞習慣。

五,愛嘮叨的家長不要陪娃寫作業

家長陪娃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做作業的效率和質量提高。有時一看到孩子磨蹭或不認真,就會去催促孩子抓緊時間,還要認真寫。

網友大呼:陪娃寫作業是高危職業,到底“陪”還是“不陪”?

天天陪,所以家長會天天嘮叨,嘮叨就變成了一把小刀子,無形之中傷害了孩子。孩子天天聽這些重複的話語,幾乎不可能安安靜靜地長時間地坐著,當然也不會把作業寫得那麼完美。

開始時孩子會在意家長的話,時間久了,孩子就產生厭煩心理,也就不在意了。這就會惹得家長說話時就會有些不耐煩,孩子就在情緒上開始和家長對立,事情於是開始走向惡性循環。

提醒家長一下:孩子偶爾所犯的小事、錯事,不要大驚小怪,孩子的成長需要經歷這些。所以,家長只要鼓勵孩子改正就可以了,不要責怪,也不要經常提起,不要讓孩子有內疚感和負罪感,否則家長的小嘮叨就會固化一個孩子難以改正的缺點。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如果一個人在童年時期就體驗過克服自己弱點的滿足,那麼他就會以批判的態度看待自己

就是說,讓孩子要有自我認識,自我紀律。

網友大呼:陪娃寫作業是高危職業,到底“陪”還是“不陪”?

總之,“陪”與“不陪”要看家長的態度,但是,家長要站在培養孩子在學習上或別的事情上獨立,自覺的習慣,千萬別讓孩子養成依賴家長,不自覺的壞習慣。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解放他的頭腦,使他能想;解放他的雙手,使他能幹;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巴,使他能說;解放他的時間,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會去取得更豐富的學問;

解放他的空間,不把他的功課排滿,不逼迫他趕考,不和家長聯合起來在功課時夾功,要給他一些空閒的時間消化所學,並且學一點他自己渴望要學的學問,幹一點自己高興乾的事情。

最後,希望家長都能好好陪伴孩子成長,培養出一個出色的、獨立的,自覺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