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禪位嘉慶,當了三年太上皇,真實的歷史記載如何呢

大清歷經康乾兩代帝王的治理,為乾隆的統治打下堅實的基礎。乾隆繼位後保持並延續了康乾盛世,但中年之後的他褪去了意勵精圖治,逐漸步入年老昏聵,且六下江南耗費巨大,至乾隆後期已經出現由盛轉衰的跡象。更令乾隆苦惱的是,他看重的皇子幾乎全部夭亡,以至於最後竟沒有特別中意的人選。

乾隆禪位嘉慶,當了三年太上皇,真實的歷史記載如何呢

經過慎重考慮,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9月,已經85歲高齡的乾隆帝突然宣佈傳位給十五子永琰,即嘉慶帝,並於三個月後頒佈傳位詔書,乾隆退居太上皇。數千年曆史,主動退為太上皇的帝王十分少見,他們一旦坐上龍椅幾乎都是至死方休,當然“太上皇”雖然聽著崇高,但事實上也僅僅是華麗的外衣,顯然十全老人乾隆禪位,也不會如此簡單。

乾隆禪位嘉慶,當了三年太上皇,真實的歷史記載如何呢

《清史稿•高宗本紀》記載,乾隆自幼崇拜祖父康熙,25歲繼位後立志效法祖父當個千古聖君,他將康熙畫像懸掛書室,日日焚香,以表孝心。為了將這份孝心傳於天下,他“與天盟約”,立誓在位一甲子,不超過康熙61年帝王時限,殊不知一語成讖,後悔莫及。

乾隆禪位嘉慶,當了三年太上皇,真實的歷史記載如何呢

乾隆異常長壽,彼時他仍精力充沛但也只得按期退位,無奈的成了太上皇。但他仍住在養心殿掌控一切要務,對此他說朕雖歸政但躬親指教“禪位不禪權”,這5個字道破乾隆真實的太上皇生涯,他仍然是大清唯一的掌舵人,足見乾隆禪位只是一種姿態並非真的撒手皇權,直到嘉慶四年乾隆去世後,嘉慶才開始親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