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將來是不是不孝子?先觀察他有沒有愛說這4句話,建議收藏

孩子將來是不是不孝子?觀察他有沒有這4種“信號”,建議收藏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

“孝”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被認為是人的一種基本美德,而千古流傳。古有黃香溫席,今有潘健割肝救父。

孩子將來是不是不孝子?先觀察他有沒有愛說這4句話,建議收藏

還有“養兒方知父母恩”這句話一點也不假,很多孩子等到長大以後,養育孩子才知道父母當年的辛苦。

“父慈子孝”,似乎是最理想的家庭狀態。

然而現在很多父母的口頭禪全是:

孩子將來是不是不孝子?先觀察他有沒有愛說這4句話,建議收藏


“孩子,家中好吃的都是你的!”


“寶貝,為了你我們可以犧牲一切!”


“你就只負責好好學習吧,其他事情都讓媽媽來!”

……

他們以為這是為了孩子好,但是卻不知道一直這樣做,孩子就會越來越隨心所欲,一點也不會體諒父母。

孩子將來是不是不孝子?先觀察他有沒有愛說這4句話,建議收藏

等到他們長成大人,內心深處卻還是一個孩子,需要所有人去寵愛他們,更別提孝順這一說了。

因為他們從小就被寵成了“小霸王”,稍有不順心不如意就開始發飆。

所以,爸媽要注意了,孩子的話皆出於本心,如果觀察發現他生活中愛說有這4種話,很大可能具有不孝順的潛質,記得抓緊引導。

孩子不知道感恩,常說“這是你們欠我的!”

一個感恩的孩子,肯定會感謝爸媽的付出,將爸媽的辛苦看在眼裡。可是,不知道感恩的孩子卻會認為,爸媽做什麼事都是應該的,爸媽無論多辛苦,都是他們的生養責任,這是爸媽欠他的!

一個如此不知回饋父母恩情的孩子,將來肯定不會太孝順。如果不及時引導,爸媽老了可能會後悔。

孩子將來是不是不孝子?先觀察他有沒有愛說這4句話,建議收藏

孩子很自私,常說“這是我的東西,不許動”

如果孩子在小時候,就表現的很自私,時常將一些東西據為己有,連爸媽都不允許動,這代表孩子很自我,不夠愛爸媽。孩子沒有意識到,他們沒有能力買自己喜歡的東西,這一切都是爸媽的勞動成果。

這樣的孩子,把自己的利益,自己的感受,都看得過於重要,有著不孝的潛質,需要爸媽的及時引導。


孩子將來是不是不孝子?先觀察他有沒有愛說這4句話,建議收藏


孩子推卸責任,常說“都是你們的錯”

一個孝順的孩子,肯定會在爸媽面前,表現得很乖順,敢於承擔責任,勇於認錯,避免爸媽傷心。可是,有著不孝潛質的孩子,卻會在犯錯以後,將責任推給爸媽,認為什麼事情都是爸媽的問題,一切都是爸媽的錯。

甚至有些事情,爸媽根本就沒參與,孩子仍然如此,真是毫不講理,這類孩子若不引導,肯定是大不孝的代表。

孩子將來是不是不孝子?先觀察他有沒有愛說這4句話,建議收藏

孩子瞧不起爸媽,“離我遠一點”

爸媽的身份地位,不盡相同,有些爸媽就是普通的工薪族,給不了孩子錦衣玉食的生活,甚至有的爸媽做的工作被人瞧不起,比如,清潔工、保潔員等,倘若孩子也跟外人一樣,時常讓爸媽離自己遠一點,保持一定距離,不愛在外人面前證明爸媽的身份。

那麼,這樣的孩子可能會不孝順,若不引導,打破孩子的虛榮心,孩子會很晚熟。

孩子將來是不是不孝子?先觀察他有沒有愛說這4句話,建議收藏

小易平時回答的比較多是早期教育方面的問題,而關於“孝順”的問題,這也是咱們經常會被很多家長所關注的,那麼孝順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撫養方式有多大關係?

其實,萬事皆有因果,孩子的不孝順和父母的教育方式脫不了干係。

養一個孝順的孩子,跟父母的言行有很大的關係,父母的某些行為會直接導致孩子的不孝順。他們用錯誤的方式讓孩子成材了,卻忽略了教導他們要孝順。

想必會有朋友問了,“棍棒底下出孝子”,他看到身邊有兩三個這樣的家庭,都是孩子小時候父母管教十分嚴厲,打罵,體罰的情況顯著比其他家庭嚴重。

孩子將來是不是不孝子?先觀察他有沒有愛說這4句話,建議收藏

但是當這些家庭的孩子長大後,都比平常家庭孩子更懂得孝順父母。這之間是否有某種因果關係?

我只能說,你只看得到表象,卻沒有看到更深層的原因,過激的家庭暴力只會助長孩子陰暗的心理。

棍棒底下出孝子?其實更容易助長孩子的“不孝”

這其實就是冷漠撫養的方式,父母從來不會關注孩子本身的感受,父母從來都只是關心孩子的表現好壞,考試的分數,只要求孩子做到自己要做的事情!

對於這一類型的教育,往往父母會採取評判教育,打罵教育,對孩子冷暴力等,所有的問題都不是突然出現的,而是長期錯誤教育讓親子關係徹底瓦解,孩子會封閉自己的內心。

這些孩子長大以後會知道,我要贍養父母,但跟父母之間始終會存在隔閡,甚至不知道怎麼和父母相處。

孩子將來是不是不孝子?先觀察他有沒有愛說這4句話,建議收藏

當然如果孩子長大之後不孝順,其實這個原因跟孩子小時候不聽話時,父母所使用的方法也是相類似的,因為當家長使用撫養的身份行使家長特權。

這一類型父母也是悲哀的,因為當孩子出現問題之前,他們根本沒有意識自己的教育出了問題,因為他們堅信自己的教育沒有錯,他們都是為了孩子好,“為你好”的信念堅信孩子會回報自己,即使孩子會傷心,會難過,甚至崩潰。

溺愛也不可取,慣子不僅害子,還害了自己!

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咱們常常劃分為3個階段:0-6歲,6-12歲,12歲到18歲,因為只有這幾個階段父母會在孩子身邊併為之提供幫助,年齡越小,孩子對父母的需求越大!

這個跟父母年老以後,對孩子的需求是一樣的,無論是贍養和心理慰藉,只是孩子和老人他們處於兩個不一樣的認知水平。

孩子將來是不是不孝子?先觀察他有沒有愛說這4句話,建議收藏

迴歸到問題本身,不孝順的情況,絕大多數都可以追溯到父母對孩子6歲前的撫養方式,因為孩子的性格培養和基礎人格塑造期都是在6歲之前。

就像文中開頭提到的,對孩子包辦一切,溺愛的行為,這很大程度上就會讓孩子養成自私的性格,他做任何事情,他僅僅會考慮到自己,比較極端的現象就是“巨嬰”。

孩子將來是不是不孝子?先觀察他有沒有愛說這4句話,建議收藏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既不能打也不能寵,到底怎麼教育孩子呢?

其實我們做家長的一定要有個度,“嚴厲”和“虐待”真心不是一回事,國人容易搞混,因為那些喜歡虐待孩子的父母從來不承認自己是“虐待”,而是用“嚴厲”這個詞來粉飾自己的虐待行為。

嚴厲是態度,不一定要靠暴力來實施。“懲罰”是當小孩做錯事情之後,家長出於教育目的,很有分寸地實施暴力。而“虐待”是不分青紅皂白,大人發火了就打,而且打的時候也不知剋制。

要想以德服人,就先得言傳身教。

孩子在小的時候,最喜歡聽故事,我們不妨用講故事的形式來灌輸孩子良好的性格和品德。小易給孩子買的繪本當中,孩子最愛看的還是這套《培養孩子情商的小繪本》

孩子將來是不是不孝子?先觀察他有沒有愛說這4句話,建議收藏

這套繪本數量很多,一共有30冊,每一冊都不是唯一一個小故事,而是2到3個故事,30個主題裡面包含著80個故事溫暖又有趣,都是貼近生活場景中,孩子應該作為榜樣的小事例。

像裡面《我很孝順》、《知錯我就改》、《聽媽媽的話》、《會寫致謝話》、《我大度》之類主題繪本,都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涉及到的方面,我們既可以陪他們一起講故事,又可以當作親子間約定守好的規矩,互相監督互相學習。

孩子將來是不是不孝子?先觀察他有沒有愛說這4句話,建議收藏

我和我的孩子都非常喜歡這套繪本,不光是故事文字,裡面精美的插畫圖片,都是可愛又豐富的小動物形象,故事裡還有拼音註解,幫助孩子認識漢字。

這套書還有二維碼掃描,當我們講累了可以試著用手機掃碼,有聲伴讀的形式,聽完以後可以讓孩子試著複述,鍛鍊孩子語言能力。

現在很多父母都注重孩子智商的培養,希望孩子得到這樣那樣的知識能力,卻唯獨忽略了重要的情商培養,其實情商才是最能維繫融洽的人際關係,親情也是,我們不教給孩子愛的能力,又怎麼能要求他們來愛我們呢?

孩子將來是不是不孝子?先觀察他有沒有愛說這4句話,建議收藏

50塊錢全30冊兒童情商培養繪本,核算下來,一冊繪本都不到2塊錢,不管是偷懶點外賣還是帶孩子出去吃一頓洋快餐,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都能讓這個“錢”消失在我們的肚子裡。

可差不多的價格卻能幫助我們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獲得滿滿的收穫,培養他們的情商能力,經常在一起閱讀,還能加深親子間的感情,何樂而不為呢?

“不孝順”的情況,無論是孩子和父母,他們之中都沒有贏家,希望每一個家庭中都有一個願意學習家庭教育,懂得家庭教育的人,用自己的力量去影響家庭的每一個成員,讓天下“老有所依,幼有所養”!

孩子將來是不是不孝子?先觀察他有沒有愛說這4句話,建議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