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廁所的習慣有多重要?甚至與人格的形成有關,家長們注重了

有些寶媽們著急在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前,想要給孩子們報一個早教班,但是每一個父母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都面對一個頭疼的問題:那就是時間。有些寶媽們急切的想要把孩子們送進早教班或者託兒所,但是孩子們卻不配合,因為他們的紙尿褲還沒有脫下來,做小馬桶的習慣也還沒有養成,這一些現象直接影響到了他們上早教的時間。

其實告別紙尿褲,讓寶寶們養成自己相冊找到小馬桶的習慣,是有技巧可循的。

孩子上廁所的習慣有多重要?甚至與人格的形成有關,家長們注重了

孩子上廁所習慣餵養成,可能造成人格偏差。

其實標題似乎給人一種有一絲誇張的錯覺,有些人認為孩子即便沒有養成上廁所的正確習慣,也不可能和人格偏差進行聯繫,其實在國際上有一則心理專家的報告當中就直接指出,如果孩子們在1~3歲的時候,沒有得到家長們的指引,好好解決自己的如廁問題,會有可能形成肛門期人格。

唉,這種人格的含義是指孩子有可能在生活當中會過於潔癖。而這種心理會直接影響到他們在進入社會和生活當中的各項行為,甚至在與人交友的方面,都會形成一道屏障,隔離了人與人之間最友好,最真實,最自然的接觸。

孩子上廁所的習慣有多重要?甚至與人格的形成有關,家長們注重了

孩子的如廁習慣,有技巧可循。

讓孩子們在上託兒所或者是早教班之前告別紙尿褲,養成自己的如廁習慣是寶寶們對於生活的一項技能掌握,也是為之後的健康人格打下基礎,家長們不可忽視這一習慣的培養。

第一步:集中孩子如廁的時間段。有些家長在孩子想要尿尿的時候,就會把他們帶到馬桶邊,告訴他們站在馬桶旁邊就可以尿尿,而且可以達到衛生要求,就像家長也需要在解決身體內急的情況之下,到衛生間內進行解決一樣,寶寶們是可以進行模仿和學習的。

而且有些家長會根據孩子在生活當中一天喝了多少的水,上廁所所間隔的時間週期,怎樣的情況之下,會更容易產生尿液等等,以此現象去判斷孩子們的如廁規律,在掌握規律之後進行如廁指導,在一定量的培養之下,孩子們就會自然養成走向小馬桶的習慣。

孩子上廁所的習慣有多重要?甚至與人格的形成有關,家長們注重了

父母的指導要站在朋友的角度。

無論發生什麼情況,家長們對於孩子在一些習慣上的培養過程當中,都應該秉承著態度溫和,而且要堅定信念的態度。這就好比說,在孩子的如廁訓練當中,家長們的語氣應該稍微溫和一點,而不是在孩子出現問題時進行苛責,甚至有些家長在對孩子如廁習慣的培養過程當中,遇到一些問題會有情緒控制不當的情況,然後面對挫折就遇難而退,直接給孩子們換上了紙尿褲,這樣的行為都有可能會導致孩子如廁訓練走向失敗。

所以家長們應該秉承態度溫和,堅定信念的目標,去參與進孩子們的如廁訓練當中。

所有育兒過程都摻雜著困難和費力,家長們想要培養起孩子們身上一個個優秀的好習慣,就應該付出一定的耐心和堅定的信念,做好陪伴和指引工作,也是他們助長成為美麗花朵的養分。

孩子上廁所的習慣有多重要?甚至與人格的形成有關,家長們注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