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宋朝的火锅-"拨霞供"


「饮食文化」宋朝的火锅-

由于庚子春节期间发展的疫情,很多天没有出门了,加上需要饮食清淡和网上购买的酱料错过了快递发货的时间,今年春节并没有吃火锅。早两天无意看到一个电视剧中吃火锅的画面勾起了肚子里的馋虫,今天就来说说火锅把。

庚子岁初之气,自己亥年大寒日申初,至是岁春分日午初,凡六十日八十七刻半,奉少阴之政以行春令。地气迁,燥将去,寒乃始,蛰复藏,水乃冰,霜复降,风乃至,阳气郁,民反周密,关节禁固,腰脽痛,炎暑将起,中外疮疡,此太阳之客也。

看来初之气也适合吃火锅,自古以来人们就对寒冷又爱又恨,爱它的凌然大气,恨它的冷酷无情。皑皑白雪是它的恩威并重,即净化这被雪埋住的世界又隐藏那神不知鬼不觉的秘密。想要暖身暖心?火锅当然必不可少。


「饮食文化」宋朝的火锅-


「饮食文化」宋朝的火锅-


火锅的起源至今尚无定论,但是以锅为具,以水煮熟食物的方法在商州时期就出现了。祭祀庆典时“鸣钟列鼎”将牛羊肉在锅中煮熟并食之。在三国时期则出现了五熟釜铜锅内分五个格可以涮煮不同的汤底,不过此时火锅仍不算正式产生,汉代出现一种称为“染炉”“染杯”的小铜器,构造分为三部分,主体为炭炉,上面有盛食物的杯,下面有承接炭火的盘。可以推断这就是古代单人使用的小火锅 。唐代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中的“红泥小火炉”

,即是唐代流行的一种陶制火锅。

《山家清供》,作者林洪,是南宋一部重要的烹饪著作。“山家清供者,乡居粗茶淡饭之谓也。”书中记载了大量以家蔬、野菜、花果等为食材的素食食谱,每道菜肴取名往往文雅而富有灵气,如“碧溪羹”、“蓝田玉”、“拨霞供”、“山海兜”之类。

林洪曾经在冬季的武夷山内,捕获一只肥美的野兔,但山中没有厨师,林洪不知以什么烹饪方式来处理大自然的这份馈赠。一位老食客告诉他:“山间只用薄批,酒酱椒料沃之,以风炉安座上,用水少半铫。候汤响一杯后,各分一筋,令自筴入汤、摆熟、啖之,及随宜各以汁供。”用筷子夹着切成薄片的野兔肉,在热气蒸腾的汤水中一撩拨,马上变出云霞一般的色泽,再蘸上“酒酱椒料”制成的调味汁水,入口一咬,一种更鲜美泼辣的味道便立即激活了味蕾。

林洪将这种烹饪方式命名为“拨霞供”。随后“拨霞供”从山野间传入市井,人们从中得到创造美食的灵感,将“涮”字诀广泛应用于餐桌之上,不独兔肉,其他肉片与菜蔬均可一涮而熟,蘸酱食之。此法传至今天,人们称之为“涮火锅”

「饮食文化」宋朝的火锅-

拨霞供

冷天有拨霞供,又怎能无酒呢?

《山家清供》中写了一个碧筒酒,又叫荷叶酒,指的是用荷叶当酒具的喝酒方式。将荷叶与荷茎一并摘下来,通开叶与茎的连接处,将酒倒入荷叶酒杯里,酒就会顺着空心的荷茎缓缓而下。为了喝得委婉雅致,还须将茎弯成象鼻状,然后慢慢嘬,然后就能喝到“白酒微带荷心苦”的滋味。大家一定想不到,这碧筒酒竟然也是大文豪苏东坡喜爱的饮酒娱乐呢

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诗,得「人皆苦炎」字四首 其三

紫蟹鲈鱼贱如土,得钱相付何曾数。碧筒时作象鼻弯,白酒微带荷心苦。

运肘风生看斫鲙,随刀雪落惊飞缕。不将醉语作新诗,饱食应惭腹如鼓。

有火锅,有酒,有诗,有人,真好。希望远方的亲友,在这场抗疫之战中能有个好的心情,心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