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筍種植一次可以收穫多年,蘆筍如何獲得豐產?

小馬話三農


答:要想蘆筍高產豐收,就要從源頭育苗開始。下面我就來分一下,希望能為大家提供種植蘆筍,有用的參考信息。

第一、【培育蘆筍幼苗】。

蘆筍可用種子繁殖,也可用分株繁殖。分株繁殖雖然能保持植株的優良種性,但由於繁殖係數小,用工多,且易感病,所以生產上多采用種子繁殖。

(1)催芽:蘆筍種子發芽的最底溫度為10℃,當春季土壤層4~5釐米地溫達到10℃時,可進行播種。蘆筍種子種皮堅硬,播種前應進行浸種催芽。

選近1~2年的新種子漂洗除癟籽和雜質,用50℃~55℃的熱水浸種15分鐘進行消毒,再放溫水中浸種2~3天,然後置於25℃~30℃的條件下催芽,當20%的種子發芽時即可播種。

(2)播種:以每畝苗圃用種量0.9~1.1千克,可栽1.33~2公頃,也就是可以栽(20~30畝)大田。

苗床應施足基肥,做成寬1.2~1.5米的畦。每隔5~10釐米開橫溝,深為2釐米。在橫溝內每隔7~10釐米播一粒種子,覆厚2~2.5釐米的細土,充分澆水後再苗畦上覆蓋稻草,以保持床土溼潤,促進發芽。

(3)育苗管理:播種後的關鍵是保溫,白天保持25℃,夜間保持18℃,10~20天后苗可出齊。在大棚或溫室中育苗,播種後應蓋地膜提高土溫,待出苗後揭去地膜。

出苗後第三週以每畝追施複合肥7.5千克或尿素10千克;7~8周後再施1次肥,使幼苗得以健壯生長。蘆筍苗齡以70~80天為宜,此時幼苗高40釐米左右,地上莖4枝,根10條左右。

第二、【蘆筍田間管理與植株調整】。

(1)田間管理:蘆筍為多年生植物,頭一二年應勤中耕、除草,加強肥水管理,使植株健壯生長,積累養分,儘快進入盛產期,頭二年一般不收穫。蘆筍田宜於春、夏、秋季分次追肥,早春應重施1次農家肥。採筍期間追施氮肥2~3次,採筍期結束後,應追施1次復壯肥。一年中最後一次追肥最晚不能晚於霜前2個月,否則植株會不斷髮生新梢而影響根部的養分積累。

培土是栽培蘆筍的一項重要措施。在春季,一般當地溫達到10℃時,嫩芽萌動後培土最合適。如培土過早,地溫上升慢,出筍慢;培土過晚,筍露出地面後,筍頭呈紫色或綠色,影響品質。

一般每隔10~15天培土1次,每次培土厚5釐米左右;培的土要乾燥、疏鬆,並適當拍實。蘆筍田要適時灌水,栽培中應使土壤含水量達到70%~80%,過分乾旱會使蘆筍纖維增加,品質下降。停止採筍後,應及時澆水,使地上部植株正常生長。越冬前要澆足凍水。

(2)植株調整:生產上為避免蘆筍田株叢過旺,防止母莖倒伏,需要採用一系列的植株調整措施,以免造成減產。

1:株叢刪除。有些地區蘆筍採收後生長期較長,田間株叢過於繁茂,即影響通風透光,也易發生病害或倒伏。在此情況下,早期應刪除部分地上莖,控制株叢過茂生長。地上莖疏刪的輕重和次數,應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和株從生育狀況確定。一般生育期愈長的蘆筍,刪割次數愈多,早期留母莖也要少一些,至下霜前2個月,每株應形成15條左右的地上莖,即每平方米有地上莖30~40條。但若氣候乾旱,地上莖少,則無須刪割。

2:埋樁拉繩。蘆筍植株高大,易倒伏,影響通風透光,且易引發病害。因此,當植株長到1米以上時,應在行間每隔5米埋一樁柱,柱與柱之間拉繩索鉛絲,拉繩高度為植株高度2/3,然後將蘆筍莖杆分別捆於繩索或鉛絲上,這樣可防止植株倒伏,也有利於植株進行光合作用,積累養分。

3:母莖打頂。當新莖長到80釐米時摘去頂梢,這樣可以防止地上莖過高而倒伏,也可以控制株叢生長過旺,改善通風透光條件,防止病害蔓延。打頂一般在株叢生長前期選有風季節與疏刪株叢結合進行。

4:整枝。整枝是一種減少枝葉的措施。在盛夏期間,由於溫度高而不允許疏刪主莖,但蘆筍枝繁葉茂,即易使中部葉片發黃,也不利於噴藥防病,因此應及早刪除側枝。

5:疏花疏果。蘆筍雌株上著生大量果實,耗費大量養分,摘除部分雌花或幼果可減少養分消耗,增加產量。

第三、【掌握蘆筍次劣嫩莖進行防治避免造成減產】。

蘆筍次劣嫩莖的產生,將降低產品的商品率,影響經濟效益。蘆筍次劣嫩莖主要表現及產生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空心:指蘆筍嫩莖中心出現空洞現象。空心與品種有關,如UC72、MW500W等空心率高,而UC157等品種空心率低。

偏施氮肥、缺少磷鉀肥或其他元素也易起空心。因此,應多施複合肥,補充複合微肥。低溫也易引起蘆筍空心,一般採收前期溫度低,空心多,中後期則空心少。因此,早春應覆蓋薄膜以增加地溫,減少蘆筍空心率。此外,土壤黏重或過幹過溼也易引起蘆筍空心。

(2):嫩莖老化。指蘆筍嫩莖發硬、纖維含量多。在蘆筍栽培中,植株衰老或衰弱會使嫩莖老化;高溫乾旱,缺少氮肥,培土過重或採收不及時,也會造成嫩莖老化。此外,嫩莖採收後運輸時間過長或見光、風吹失水等也會造成嫩莖老化。

(3):苦味過重。蘆筍嫩莖帶有苦味是正常的,但苦味過重則影響品質。幼齡蘆筍或處於衰退期的蘆筍田採收的嫩莖苦味較重,栽培中應促使植株健壯生長,增加養分積累,降低苦味。土壤黏度大、土壤板結、土質偏酸或偏鹼、偏施氮肥、缺少磷鉀肥、土壤過幹、田間積水等,都會引起苦味過重。因此,儘量避免以上所指出的原因。

(4):鏽斑。蘆筍嫩莖常因病蟲害、肥料和有害氣體灼傷而發生鏽斑,尤其是白蘆筍,在土壤過溼或排水不良時,嫩莖被莖枯病病菌侵染,更易出現黃色鏽斑。

(5):嫩莖彎曲。主要因培土過緊或嫩莖生長時遇石礫、瓦塊等雜物,易形成彎曲筍。培土或採筍後填土緊實度不一至,也會造成彎曲。

此處,次劣蘆筍還有嫩莖開裂、扁形筍、嫩莖變色、鱗片鬆散及彎頭等,其原因常與品種質劣,水分供應不勻、氮肥過多、培土質量差、土中雜物多、土壤黏重、地下害蟲等因素有關。

四、【採收】。

(1):北方地區收穫大多在3~6月份進行。白蘆筍應適時採收,每天早晚各採收一次,以清晨收穫最好。當嫩莖即破土而出,地面出現裂縫時,用刀從土堆一側與地面呈50度~60度角斜插而入,由基部割下嫩莖。一般要求莖長23~26釐米。採收的蘆筍應放在黑暗處,防止見光變色而影響品質。

(2)蘆筍收割後應將土填平。

每次採收不宜過多,以免影響植株以後的生長。一般8~9年生的蘆筍田產量最高,每667平方米平均產量可達400~600公斤,以後產量逐步下降。蘆筍種植年限一般為10~15年。


贛鄱農事通


這種蔬菜據說種植一次,可以連續收穫10年。雖然有些誇張,但種植一次確實可以收穫多年,適應性很強。它可以種植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它抗旱耐貧瘠。它特別喜歡沙土和飢餓的土壤。例如,在一些海灘地區種植這種蔬菜非常合適。此外,它可以在一年內連續收穫多年,也被稱為懶人蔬菜。這種蔬菜是非常受歡迎的綠色蔬菜:蘆筍。為什麼蘆筍被稱為綠色蔬菜?蘆筍是科天門冬天門冬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像竹筍一樣的地下莖生長在地面上,呈綠色。因為它們可以直接從地裡收割和食用,所以絕對沒有任何汙染。因此,它們也被稱為純綠色無汙染蔬菜。沒有破土的蘆筍是白色的,被稱為白竹筍。出土時,它們是綠色的,被稱為綠竹筍。它們是新鮮、嫩、美味和營養豐富的蔬菜。蘆筍生長在中國的北部和南部。由於環境要求低,種植面積仍然相對較大。前一時期天氣溫暖時,價格僅為每斤2-3元。然而,隨著北方氣溫的下降和冬天的到來,蘆筍的價格在不久的將來開始飆升。當地價格已經漲到十多元一斤。蘆筍的高價自然會讓種植者開心。在這個季節,北方的蘆筍地已經枯萎並開始越冬。只有南方能生產蘆筍。近年來,蘆筍的價格一直很低。此外,種植面積太大,銷售量也不是特別好。這也導致許多種植者放棄蘆筍種植,用其他作物取代種植蘆筍的土地。這也導致種植面積減少。此外,現在冬天快到了,許多蘆筍不能再生產了,需求在增加,生產能力在下降,價格自然顯得很高。




遠嫁阿金姐


蘆筍是一種很受大家喜愛的食材,味道鮮嫩,營養豐富,由於出土之後就進行採摘,沒有跟環境、空氣進行過多接觸,也被叫做“綠色蔬菜”,蘆筍種植一次可以連續的進行採收好幾年,是一種種植相對簡單的植物,蘆筍生性強健,適宜種植面積廣闊,對於環境要求不嚴,如何讓蘆筍獲得豐產呢?

種植土壤:蘆筍對於土壤要求不是很嚴格,喜歡沙質的土壤,想一下沙土地種植蘆筍非常的適宜,其他鬆軟深厚的土壤也可以進行蘆筍種植,土壤酸鹼度PH值在5.8-6.7之間,雖然蘆筍對於土壤要求不高,但過於鹽鹼或者酸性過大的土壤還是避免種植,避免在種植過紅薯、花生等根莖作物土地進行種植,防止地下害蟲過多,對於蘆筍根莖產生危害。

生長環境:蘆筍是一種喜光照充足的植物,種植在保持光照充足的陽面,由於蘆筍植株纖弱,風比較多的地區,還要進行防風措施,要種植一些防風帶,避免風大對於植株造成一定的傷害,起到減產。

播種前準備:選擇好適宜的品種之後,就可以整理地塊,為種植前做好工作,一畝地使用基肥農村漚制的土肥3000公斤,尿素10公斤,氯化鉀和過磷酸鈣各7--8公斤,攪拌均勻之後翻入土壤之中,每隔110釐米起壟,將畦面耙平之後交足底水。

浸種催芽處理:將種子放入容器之中,傾倒30度左右的溫水進行浸泡,每天換水2--3次,浸泡2天之後,將種子控幹,使用50%多菌靈溶液浸泡種子12小時,播種之前將種子清洗晾乾。

播種時間:根據地域不同,有春播和秋季播種,春季氣溫回暖之後的3--4月份,秋季的8-9月份,都可以進行露地播種,秋季播種的生長迅速,待11月份氣溫降低之後,根部會開始產生休眠,成長髮育比較好。

定植:定植之前3天,要將溝內灌足水,保持好的墒情,定植株距大約在30--35釐米左右即可,將溝挖成10釐米深的小穴,把幼苗的生長點發展的方向,排成直線,一邊排放一邊進行覆蓋,定植完畢進行澆水,等小苗抽出新莖葉之後,在次進行覆土,直至於畦持平。

水肥管理:要想豐產,追肥是必不可少的,當幼苗出土生長到10釐米左右高度的時候,就要進行追肥處理,每畝使用尿素2--3公斤和草木灰50公斤,複合肥料4--5公斤,採取挖溝方式進行施肥,起到促進幼苗生長的作用。

第二次植株抽出嫩莖的時候,每畝使用尿素5公斤或者使用複合肥5公斤,進行追肥,在以後的生長時間,一般每隔一個月進行追肥一次,隨著植株的生長旺盛,肥力需求也越來越大,我們要定期的進行追肥處理,在白露和秋分的節氣期間,還要施一次秋髮肥,肥料的使用量根據當地土壤肥沃程度,進行適量的使用。

蘆筍是一種很耐旱的植物,除小苗生長期間,和乾旱季節要進行澆水,平時雨水、土壤正常的情況下,蘆筍是一般不需要進行灌溉澆水的,在冬季封凍之前,要澆一次凍水。

採收:蘆筍的採收時間和收穫數量,要根據生長年限以及發育狀態,和品種不同都有所不同,一般定植一年之後的蘆筍就可以取得收穫,生長3--4年的蘆筍就能進入豐產期,每年採收的天數也明顯延長。


棒奔霸


蘆筍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石刁柏的幼苗,可供蔬食,蘆筍相對集中的產地分佈在江蘇徐州、山東菏澤等地。另外,崇明島也有分佈。北方旱田裡生長的蘆筍品質要優於南方水田裡生長的蘆筍。旱田裡水分少,蘆筍生長週期慢,莖體所含水量小,口感佳。水田裡生長的蘆筍吸收水分多,生長快。不少農戶都喜歡種植一點自己食用。

蘆筍是一種很受大家喜愛的食材,味道鮮嫩,營養豐富,由於出土之後就進行採摘,沒有跟環境、空氣進行過多接觸,也被叫做“綠色蔬菜”蘆筍種植最大特點就是種一次可連續採收十幾年,也就是第一年夏季開始種植,第二年開始有少量收穫,第三年開始進入豐產期,以後年年採摘,採摘十幾年。除了冬季不能採筍,其餘三個季節均有收穫,產量也是相當可觀,蘆筍是一種種植相對簡單的植物,蘆筍生性強健,適宜種植面積廣闊,對於環境要求不嚴,無論家庭種植,還是規模化種植都很適合。

蘆筍現在是營養價值比較高的蔬菜,很多人都很喜歡吃。但是種植的時候如何獲得高產量呢?

1、育苗期施肥

蘆筍在播種育苗時,如果土壤內的有機物質含量豐富的話,那麼在幼苗生長期是可不 用施肥的。在幼苗生長到兩個月時便可將其移栽到大田中。有條件的可在齊苗後20天、40 天時施肥兩次,肥料以腐熟的農家肥為主,也可使用濃度較低的尿素水。

2、定植後施肥、澆水

蘆筍在定植後結束緩苗期之後,便開始正式進入到生長階段中。這個時期因為蘆筍的 生長量不大,根部吸收能力不強,所以追肥澆水要以多次少量原則,肥料以速效肥為主。在定 植後一個月左右進行一次施肥,施用適量的尿素、複合肥等,以點施、溝施為主。施肥 後適當澆水,提高蘆筍植株的吸收率。然後在一施肥後每隔一月追肥一次,追施兩次左 右。每次施肥都應在植株周圍開淺溝,保證植株均勻吸收。

3、採筍期施肥

蘆筍在進入到採收期之後,要適當施入速效肥,例如尿素、氯化鉀等。也可施入複合 肥,施肥方式以根外追肥或者是溝施為主。在採收期追肥主要是為了能夠保證母莖持續生 長,增強光合作用能力,提高母莖中營養物質的積累。並且也能夠為土壤補充養分,保證 根系的營養吸收。

4、留母莖

我們採的蘆筍嫩莖,它的生長主要依賴於根系內儲存的營養,蘆筍根系內的養分是不可能滿足全年採筍的需要,如果過度採筍,會造成根系乾枯死亡,所以在採收嫩筍時一定要保留母莖。

早春萌發時,每株選取健壯的蘆筍莖3-5枝作為母莖,讓其自然生長,當長到1.2-1.5米高時打頂,促進側枝生長,這樣植株能夠製造更多養分給根系,使鱗莖生出更多的嫩莖,從而提高產量。

母莖遇風易倒伏,順著蘆筍種植行每隔一段距離立一根木樁,中間用鐵絲拉緊,母莖稍微綁在鐵絲上,防止倒伏,7月前母莖上長出果實要將果實及時摘除,這樣避免養分的浪費促進母株健壯生長。

5、採筍後施肥

在蘆筍採收之後,要在追施一次復壯肥,復壯肥的施用是非常關鍵的。如果是白蘆筍 的話,那麼要在大田平壟之前溝施有機肥,如果是綠蘆筍的話,那麼則要開溝施肥。3月上旬,當壟面上出現丁字形或者十字形裂紋時,表明嫩筍就要出土了,一般4月上中旬開始採筍,理論上採筍時間能夠持續到11月中旬地上部分枯死,但是在實際種植中過度採筍會造成植株衰老死亡,所以一般在種植後第一年採收20-30天,種植後第二年採30-40天,以此類推,最多每年採筍60天。


總結:蘆筍在成長的時候,也容易發生一些病害,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一旦發現有患病的植株,要及時的進行拔除,並用藥物進行噴灑防治,避免對其它的蘆筍造成影響。


鄉農寶哥


蘆筍也叫“露筍”,是石刁柏的幼苗,屬於天門冬科天門冬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種植一次,收穫多年。埋在土中或遮蔽陽光,就會讓蘆筍色澤偏白,出土時呈白色稱為白筍。


即使生產地域不同,但不管是什麼蘆筍品種,只要照到陽光就會變成綠蘆筍,出土後會呈綠色稱為綠筍。

那麼,對於一次種植收穫多年的“懶人菜”,如何種植才能獲得豐產呢?下面就由最帥二亮子為您解答這個問題。

蘆筍豐產種植技術

一、種植地塊土壤選擇

(1)蘆筍是石刁柏的嫩芽,所以種植土壤以富含有機質的沙壤土最優。土層深厚、土質疏鬆、透氣性好、排水條件便利的土壤能為蘆筍根系生長髮育提供有利條件。



(2)土壤ph值需6~6.7之間才會為蘆筍豐產提供基礎,當然蘆筍在土壤PH值6.5~7.8之間都可以栽培。只有蘆筍根系發育良好才能為蘆筍豐產提供有利支持。

(3)另外蘆筍種植地塊需要良好的採光條件,以促進蘆筍光合作用增強生長。所以蘆筍種植需要遠離高大樹木,避免遮光搶奪養分。

二、整地基肥

(1)蘆筍是多年生長作物,所以種植後無法在深耕翻土,所以,我們在定植前要對種植地進行深翻,深度為30~40cm,充分利用陽光紫外線殺菌熟土。

(2)施腐熟的農家肥每畝5000斤左右,配合氮磷鉀複合肥每畝40公斤,為達到蘆筍豐產,可以在這基礎上加入每畝40公斤左右的生物菌肥,來改善蘆筍根系生長環境,增加益生菌,抑制有害細菌。

(3)種植前,種植地土壤和肥料充分混合,地面整平,要達到土壤細碎,疏鬆,平整。之後做深溝高畦,畦寬1. 8m左右,畦溝寬50~ 60cm,溝深30~ 40cm。

三、選種育苗

【1】應選擇蘆筍萌芽早,生長速度快,嫩莖粗細均勻,頭部鱗片緊密不易散頭,色澤濃綠,商品率高,屬矮化性,抗病、抗倒伏,綠白筍兼用的品種作為優質蘆筍品種種植培育。當然,選擇時應該選擇符合當地氣候條件的生長品種種植。

【2】蘆筍的繁殖法有分株繁殖和種子繁殖兩種,為了獲得蘆筍豐產的目的,我們要選擇種子繁殖育苗移栽的方法培育蘆筍苗。

(1)準備營養缽,首先選擇含有機質較高的疏鬆砂壤土作苗床,苗床寬1.3~1.5米、深10~15釐米。可按70%園土,25%草木灰、1.5%複合肥、0.5%尿素、1%磷肥和2%鉀肥配製營養土,充分拌勻後打缽,缽體直徑8~10釐米,缽高10釐米。

(2)進行催芽,蘆筍種子外殼厚且有脂質,吸水較慢,如不經任何處理就進行播種,易導致發芽慢、出芽不整齊,因此播前需浸種催芽。首先用50%多菌靈300~500倍液浸種24小時,再放入25~30度溫水中浸種2~3天,每天更換新水2~3次。浸種後用乾淨紗布包好,置於25~30℃恆溫下催芽,催芽期間每天用25度左右溫水淋澆1~2次。當有15%的種子露白即可播種。

(3)播種,播種前營養缽澆透水,每缽一粒,播後覆細土2釐米厚。然後撒施毒餌防地下害蟲。最後畦面平鋪地膜,畦上用弓棚蓋膜實行雙膜覆蓋,以保溫、保溼,促進發芽和幼苗的生長。

(4)苗床管理,蘆筍苗床管理應以調節溫溼度、培育壯苗、防治病蟲為主。出苗前床溫白天20~30度,晚上不低於12度。前70%幼苗出土時去除平鋪地膜並逐步通風煉苗。當幼苗高20釐米左右時,可採取通風不揭膜的辦法,使幼苗適應外界環境。此期保持苗床溼潤。幼苗瘦弱應補施苗肥,肥水結合。及時去除苗床雜草,發現蚜蟲等危害及時噴藥防治。



四、定植

當苗高 30~40 cm 、莖數 3~5 個時即可定植。定植時應按大小苗分開栽植,帶土移栽,避免肉質根風乾脫水降低成活率。每30釐米一株,每畝約1500~1800株為宜。定植時筍苗鱗莖盤低於定植溝表面 10~15 cm ,排成一條直線,地下莖著生鱗芽的一端順定植溝同一朝向,以便於培土、採筍,栽後覆土 5~8 cm ,並稍作鎮壓,然後澆定根水。

五、合理施肥

【1】巧施促芽肥:可將全部有機肥一次性重施,也可施入總量的80%,每畝年產蘆筍1000公斤的地塊,需用根力多(CL)25-5-15蘆筍專用肥50公斤,結合春季筍田鬆土,距株行邊30~40釐米處,開10釐米溝施入埋土封平。

【2】補施接力肥:在採筍期的4個月的時間內,必須多次追施接力肥,採筍初期氣溫低,可開溝土施,隨著氣溫的升高,可結合灌水衝施,以水調肥,建議每畝追施根力多(CL)25-5-15蘆筍專用肥150公斤,後期衝“長的好”蘆筍專用水溶肥

【3】重施秋髮肥:採蘆筍結束後,轉莖留棵,要重施秋髮肥,冀中南地區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每畝開溝施入根力多(CL)22-10-10蘆筍專用肥70公斤,同時施入剩餘的有機肥。

注意:採筍期和秋髮期各為3~4個月,實驗證明:每生產1000公斤蘆筍約需純氮17公斤;磷4.5公斤;鉀15公斤。其三元素的比例約為3.8:1:3.3。蘆筍正常生長需要多種營養,在大量元素中以氮、鉀較多,而磷較少,在中微量元素中鈣、鋅、錳、氯是不可缺少的。

六、病蟲害防治

1、褐斑病:主要為害蘆筍的莖、枝和擬葉,但以小枝和擬葉為主。病重時常引起植株提早乾枯死亡。

防治措施:用75%百菌清,50%多菌靈,將上述藥劑分別配成500~800倍液進行噴霧,一般10天左右噴一次,發病盛期可7天左右噴一次。

2、莖枯病:該病主要在莖、側枝或葉子上發生。病斑梭形或短線形周圍是親水的邊緣,呈現水腫狀。

防治措施:應堅持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選用適宜的定植田;徹底清園,及時割除病死株;適時整枝打杈;注意抗旱排澇;合理施肥;搞好大田管理。藥劑防治應貫徹“防重於治”的原則,嫩莖抽發後要及時噴藥,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藥劑防治:新留母莖長至15釐米時用50%多菌靈塗莖,母莖分枝發生後,隔7~10天,輪流交替使用下述藥液噴霧一次:32.5%蘆筍青二號600倍液;50%多菌靈500倍液;50%異菌脲1000~1500倍液;70%甲基託布津700倍液。

3、炭疽病:主要為害莖,病斑灰色至淺褐色,梭形或不規則形,後期病部長出小黑點。

防治方法:收穫時及時清除病殘體,集中深埋或燒燬;施用腐熟的有機肥;發病期注意雨後排水,嚴防大水浸灌,澆水應安排在上午,減少夜晚結露;發病初期噴灑7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隔5~7天噴1次,連續防治2~3次,採收前7天停藥。

4、病蟲害夜蛾等昆蟲:這類的昆蟲對於蘆筍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屬於破壞性的蟲害,主要目標就是比較鮮嫩的部位,這些昆蟲只要看到那些鮮嫩的部分就會進行啃食,一般多出現在夏季。當發現蘆筍上面出現一些肉眼可以見到蟲子之後一定要做到及時的處理掉,如果沒有做到及時的處理,就會嚴重危害蘆筍的生長髮育。

如果出現這種病狀我們可以選用90%敵百蟲晶體一千倍液,這種方法是目前治療最好的一種藥劑。

5、病蟲害就是蚜蟲等寄生蟲:蚜蟲之類的蟲害一般集中在後期,前期都會附著在比較陰暗的部分,如果不仔細去看就會很難被發現,但後期成型的時候就會批量的影響。發病的植株有泛黃的現象,發病的生長速度明顯的也會變得非常的慢,需要多檢查背光的部位。

如果發現這種疾病的發生,我們可以用25%菊樂合劑2000倍液是能有效地抑制這種蟲害的藥劑,發病之後去除的雜草也要及時的帶出種植區域。

七、採收

1、綠蘆筍在上午8~10點採收,根據商品質量要求將伸出地面20~24釐米的幼莖,在土下2釐米處割下,集中分級出售。

2、白蘆筍要做好扶壟培土工作。要求土壤細碎,做成底寬60釐米,高25~30釐米,頂寬40釐米的高壟,並達到土壟內鬆外緊,表面光滑。採收期在每天早上8點前及下午4點後兩次檢查壟頂,發現土表龜裂,應扒開表土,用筍刀於地下莖上部採收,採收時不可損傷地下莖。採收後將壟土復原拍平,白筍採後要遮蔭保管,及時分級出售。若用黑色薄膜覆蓋代替培土作業,同樣可以採收白筍,由於蓋膜的土溫比培土的高,可提早出筍,採筍也比較方便,可以節約大量勞動力。提高經濟效益。

總結

以上就是最帥二亮子為您總結出的蘆筍豐產技術,蘆筍質脆嫩,味鮮美,或炒食或制汁或加工製成罐頭食品,是國際市場上的暢銷食品。蘆筍營養豐富,既可以增進食慾,幫助消化,又對高血壓和心臟病等疾病有一定的療效,並且還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如此健康的食品,一定有著巨大的需求市場,祝願所有種植戶都能豐產增收。

我是最帥二亮子,希望我的回答對您能有所幫助。如果想了解更多農業種植知識,請關注我,記得點贊哦!

種植小靈通


蘆筍是多年生草本作物,的確可以一次種植多年收穫,它在我國種植地區相當廣泛,其嫩莖可以鮮食或者製成罐頭,號稱“蔬菜之王”。但蘆筍種植如何才能獲得豐產呢?以下簡要解析一下。

蘆筍有3種繁殖方式,其中種子繁殖方式最利於獲得豐產。


蘆筍的3種繁殖方式分別是分株繁殖、組織育苗和種子繁殖,其中第三種方式,即種子繁殖方式是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方式,就是因為它是這幾種種植方式種最有利於提高產量的。

為什麼呢?因為種子繁殖的方式,特別方便運輸,而且繁殖係數較大並擁有強大的長勢,因此對於蘆筍這種多年生作物來說,壽命越長、產量越高,就越豐產。

因為壽命長的植株可以收穫更多次,而種子繁殖方式就有著這樣的優勢,它的生長壽命在三種繁殖方式中相對最長,且具備最高產量,特別對豐產豐收有利。


種子繁殖方式下獲得豐產的具體步驟

大致要做好以下幾步:

  1. 適時播種。蘆筍播種要把握好時機:一般是在10釐米地溫能持穩在10攝氏度以上的時候,最適宜播種。以長江流域為例,大致是在4月初到5月初適合春播,而在8月中到下旬則適合秋播。其他區域可以參考前面所說的地溫持穩指標決定;

  2. 整地定植。出於豐產考慮,要選擇富含有機質和保水保肥能力強的土層深厚的疏鬆沙壤土或壤土,施撒堆肥或廄肥,深翻後,按照相關規格精心定植;

  3. 做好田間管理。包括水肥管理和做好培土、整理植株、留母莖等工作,同時要防治好病蟲害。

  4. 掌握時機進行採收。對於白蘆筍,最好的採收時機是每日的黎明時分,當發現地裡的壟面表土呈現微拱起狀態或有裂痕時,就可以定位並採收蘆筍了。而綠蘆筍則可以早晚採收各一次。結合上述要點和做法做好細節管理,蘆筍的豐產就比較有保證了。


陳有斌


大蔥是很重要的調味菜,我們每日三餐,還有一餐館很多的菜品都是需要使用大蔥的。大蔥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營養價值較高。我們在種植大蔥時會遇見常見的病蟲害該怎麼防治呢?

大蔥經常遇見病蟲害的防治辦法 1、軟腐病

軟腐病是細菌性病害,在高溫高溼環境極易發病,在植株有機械傷口或蟲蛀傷口時,病菌由此侵擾,使植株感染病害。發病時地上莖葉倒伏後,莖下部腐爛,散發出惡臭的氣味,極易拔出,病情後期植株易枯死。

防治辦法:要注意田間溼度,以免積水過多,這樣會容易爛根。在培土時需要小心,以免對植株引起損傷,加強蟲害的防治措施,在發病時沒碰上可殺得和農用硫酸鏈黴素噴灑防治。

大蔥經常遇見病蟲害的防治辦法 2、紫斑病

紫斑病關鍵危害葉片和花梗,發病時病變處有水漬狀的白色斑點,後逐漸變為淡褐色的圓形或紡錘形稍凹陷斑,還可以繼續擴大,病斑變為褐色或暗紫色。在溫暖高溫的熱天發病較嚴重,老廟和肥力不足的田塊發病嚴重。

防治辦法:合理輪作,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在發病早期可噴灑百菌清、殺毒礬和撲海因防治。

防治辦法:做好肥水管理

,添加磷鉀肥,在發病早期可噴灑代森錳鋅、百菌清,每10天一次,連續2-3次,效果較好。

大蔥經常遇見病蟲害的防治辦法 4、潛蠅

潛蠅關鍵以幼蟲危害,它的幼蟲會蛀食在葉片中,不斷啃食葉肉組織,影響到產量和品質降低,而且還可以傳播多種病害,關鍵發作時間在5-10月。

防治辦法:收穫後全方位的清理,將收穫後留下病殘爛蔥葉全部清出田間。然後深翻土壤,消滅在地底下越冬的蟲卵,也可以製作毒土毒殺,在爆發期,可噴灑阿維菌素,效果較好。

搜索

香蔥病蟲害防治

蔥病害圖片

大蔥速綠增粗白又長

蔥專用農藥

氧化樂果打大蔥

使小蔥變黑綠特效藥


妯娌倆的快樂生活


農家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