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辭”只是看上去風光,

很喜歡日本漫畫家安倍夜郎說過的一句話:“辭職從來不是對當下的逃避,而是對未來的選擇。”

迅速蔓延的疫情引發了難以計數的經濟損失,旅遊、餐飲及住宿等都舉步維艱。疫情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隔離在家的職場人,有人心態不錯,權當是休息,也有些人心急如焚:

疫情影響下,部分中小企業,2019年已經在虧損中苦苦掙扎,遇到疫情雪上加霜,萬一企業倒了,“復工”可能就成了“再就業”。

院線暫停營業, 電影沒得看,抖音、直播等“宅經濟”線上娛樂佔據半壁江山;聚會沒去處,遊戲開黑不失為一種聯絡感情的好法子,遊戲行業短暫重回春天;有玩遊戲通宵達旦過足癮的,也有趁著難得的假期充實自己的,知識付費從業者,加班加點製作課程;很多線下教育培訓機構,也開通“雲課堂”,積極響應“停課不停學”的號召。

“裸辭”只是看上去風光,


“裸辭”只是看上去風光,


迷茫未來,焦慮出路,是許多年前已經辭職的職場人的現狀。關於疫情期間求職

或許這幾點可以幫助你:

想一想: 如果等疫情結束後,你是選擇“老本行”還是想考慮換行?

做原來的工作,我們可以我們不妨趁著空閒查漏補缺,完善自己。如果考慮換行,我們可以提前瞭解行業前景、公司發展方向及自身匹配度,這樣可以規避許多轉行的風險。

現代社會的發展速度太快了,變化無時無刻都在發生,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和追求,每個人都必定要做出一些改變,這本就無可厚非。

但不得不提的是,很多人卻習慣將這個理由當作藉口,幫助自己逃避現實,逃離每天一成不變的生活。

那些辭職後去創業,做出一番事業的人,他們能做出一番事業,並不是因為他們勇敢辭職,而是因為他們的能力已經配得上他們的野心。很多人以為辭職便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卻忽略了,這自由其實是選擇的自由,這個選擇的背後,是能力的自由。

特殊時期,大型線下招聘會取消,春招延後,切勿盲目“裸辭”。

“裸辭”只是看上去風光,


裸辭只是看上去灑脫風光,但實際上,它也殘酷得很。很多人裸辭時,對自己的未來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對自己的能力也沒有明確的認識,一心只想要逃離眼前的瑣碎與無趣,覺得辭職能幫助我們解決眼前的問題。從現實看,裸辭後失去經濟來源,生活會是一個問題。

可結果卻通常是,短暫的逃避後,我們從一個坑跳到了另一個坑,生活更加殘酷,與此同時,我們在焦慮中變得越來越迷茫,越來越看不清前面的方向。

蔣方舟在《圓桌派》上聊跳槽的時候說過,自己曾經鼓勵大學生趁著年輕多試錯,但後來自己也不敢再說這種話了。因為這個社會的容錯率太低,年輕人的時間耽誤不起。

許多現代人都很迷茫,我們對未來充滿期望,深信自己的不平凡,可現實卻總是跟不上夢想的腳步。

於是,我們苦悶,我們焦慮,我們想要改變點什麼,我們害怕一成不變代表的是平庸和一事無成,害怕這樣下去只能庸庸碌碌地過完一生,於是急切地想要通過做點什麼為自己的生活增加一點不一樣的色彩,可卻忽略了有些選擇的重量。我們要記住:不要將辭職變成一種逃避,它應該是一種選擇。

話說的好,如果你想買一件東西只是因為它划算,那就不要買。找工作理應如此。

大學關係特別好的朋友在畢業時回了家鄉,接受家裡安排成了一名銀行櫃員,穩定高薪。起初,她在朋友圈曬的歲月靜好,讓我們這群天天累死累活的底層社畜羨慕不已。

但在入職後的幾個月,工作內容簡單,沒有上升空間,每天兩點一線的單調生活磨得她漸漸沒了性子。去年,她們單位改革,她被調到了一個技術性崗位上。可畢業這麼多年,她除了學會遊刃有餘看臉色下菜,什麼知識增量都不曾接觸。

最後,不出意外的,她失業了。

很多時候,我們選擇工作,錢的多少是被放在首位的。但是,一份工作的好壞,並不取決於收入的高低。一份工作值不值得做,要看它未來的價值有多大,能帶你走到哪裡。

錢能解決一時之難,但只考慮錢的工作或許終生都無法讓我們尋求到自我價值。

趁著閒暇時期,我們不妨思考一下,對於自己而言,人生最重要的是什麼。只有想明白自己要什麼,才能通過一次次的選擇真正找準自己的位置。

只要我們明確方向,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那麼閒暇期的價值就可能被最大程度的發揮出來,我們也一定能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最大實現自己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