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賢王陽明留給後人的4條祕決,普通人的逆襲“良藥”

大明王朝的成化八年(1472),農曆壬辰年,龍年,王陽明出生浙江餘姚縣城。

王陽明一直到五歲都未曾開口說話。

有次小王陽明拾到五十兩銀子,便在原地等候失主,不久後三名軍人來問失銀,王陽明便還給了他們。

為首軍人為感謝小王陽明,便給他兩粒銀豆,小王陽明卻搖頭,軍人相問:“小相公是否嫌少?”

王陽明漲紅了小臉,竟然脫口喊了出來:“胡胡胡說……我不貪五塊銀子,會稀罕你小豆子?”

王陽明從此開言,他原名王雲,此事過後,其爺爺為其改名——王守仁。

為人處事要決之一:拾金不昧,做人要真誠,堅守仁義。

聖賢王陽明留給後人的4條秘決,普通人的逆襲“良藥”


王陽明八歲入學,拜在陸恆門下。成化十八年(1482)王陽明十一歲,隨爺爺進京探親,遊至金山寺下,在得月樓中縣太爺坐莊,行酒令、對對子,出上聯:“螃蟹滿身甲冑。”

王陽明在一邊吃飽喝足,正望著牆角琢磨心事,牆角上一隻蜘蛛在織網,於是他不由得自言自語道:“蜘蛛滿腹經綸。”

縣太爺聽到這個對子,十分驚喜,道:“絕對!這是今天的絕對!”

後為替爺爺解圍,又吟詩《金山寺贊》:金山一點大如拳,打破維揚水底天,醉倚妙高臺上月,玉簫吹徹洞龍眠。”

技驚四座,眾人盡皆讚口不絕!

為人處事要決之二:出口成章,要博觀約取,海納百川,方能有容乃大,遇事能從容應對。

聖賢王陽明留給後人的4條秘決,普通人的逆襲“良藥”


成化十九年(1483),王陽明十二歲,拜師辛得理。

辛得理問王陽明:“,你今年十二歲,有什麼志向呀?”

王陽明毫不猶豫地回答辛先生:“學聖賢!”

“學聖賢幹什麼呢?

“做聖賢!”

辛得理聽此回答,心頭一驚,身子一震。有些慚愧,有些驚奇,甚至有些佩服,他讚許地點了點頭。

此後辛得理竭力栽培王陽明,他支持王陽明的武備思想,一張一弛,文武之功,一陰一陽,天地之道。

王陽明也希望有一天能劍膽琴心,持書仗劍平天下!

他埋頭苦讀,在杭州鄉試中舉,後任刑部主事。

為人處事要決之三:明確的目標,宏大的理想,以及強大的執行力。

聖賢王陽明留給後人的4條秘決,普通人的逆襲“良藥”


王陽明和柯崧林同遊九華山,入無相寺。

王陽明問性空和尚:“俗世間,一個人的名字能夠反映這個人的志向。那麼貴寺這個無相有什麼來歷?”

性空和尚:“施主讀過《金剛經》嗎?”

“讀過,只是不甚明白。”

“如果明白,自然就沒有疑問了。《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無相’就是諸相非相的意思。當年六祖慧能大師,聽聞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開悟了。”

“開悟了什麼呢?”

“施主讀過《心經》嗎?”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王陽明誦道。

“《心經》二百六十個字,是《金剛經》五千多字的濃縮。”

“《心經》到底說的什麼呢?”

性空和尚雙手合十:“正如剛才王施主所言,名字能反映一個人的追求,無相寺是本寺的追求,老衲的法號就是老衲的追求。”

王陽明還有疑惑,就又請教道:“性空法師,這個‘照’怎麼照呢?”

“‘照’就是‘心’在看。”

“師父,心怎麼能看見呢?”

“這和你們聖人學問要求的是一樣的,要力行,要篤行。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只有親口嘗一嘗。”

“怎麼嘗呢?”

“佛家八萬四千法門,儒家有四萬八千路徑,條條路徑上九華。”

王陽明繼續問道:“性空法師,佛家修習的法門是什麼呢?還請和尚指點一二。”

“佛教綱領十六個字: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王陽明若有所悟,法師的話就像一顆種子,深深的紮根在王陽明的心間,為心學的誕生奠定了強有力的基礎。

為人處事要決之四: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聖賢王陽明留給後人的4條秘決,普通人的逆襲“良藥”


在學習中,我們務必要持續穩定的輸入,再進行思考後的認真輸出,才能完全掌握知識的本質,實現人生一次又一次的躍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