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頂嘴發脾氣心理更健康,辯證欣賞孩子,能培養出聰明的孩子

最近就有一位寶媽在育兒路上遇到了問題:孩子難以教化,一說他就頂嘴,再說就是發脾氣,最終導致母子兩的爭吵,親子關係不斷惡化。

孩子的行為習慣和性格特點,是內化了父母的形象以及父母與孩子相處模式的“自我”,而後向外投射。

那麼遇到這類問題,我們父母可以怎麼改善孩子的狀況?如何修復與孩子的關係?


孩子愛頂嘴發脾氣心理更健康,辯證欣賞孩子,能培養出聰明的孩子


造成孩子頂嘴脾氣大的原因:

讓孩子脾氣不好的原因可以有很多,但具體到孩子頂嘴脾氣大,更多的指向“大喊大叫”,他獲取這樣的行為習慣通常來自於兩點:

1. 父母之間相處的時候習慣大吼大叫--孩子故意模仿

當孩子觀察到父母的相處中,一方對另一方非常容易發脾氣,並且用頂嘴的方式來進行溝通,被吼的一方通常是”敗下陣“來的一方,那麼孩子就會模仿這種行為,而且是有意模仿

他會發現,原來這種溝通方式可以讓對方順從,因此他會有意去模仿這種他認為極其有效的方式,試圖讓父母順從自己。

實例:


虎爸是個很愛面子的人,做錯事時,明明知道是自己錯了,但如果虎媽當面挑刺,虎爸就會一個勁的反駁虎媽,甚至言語攻擊虎媽。

可不佔理的虎爸明顯說不過虎媽,氣急而怒,虎爸就對虎媽發脾氣了。

看到虎爸發脾氣了,虎媽不想引起更嚴重的家庭爭吵,所以虎媽選擇了熄火。而這一切被虎兒看在眼裡:原來頂嘴、發脾氣能讓虎媽順從。



孩子愛頂嘴發脾氣心理更健康,辯證欣賞孩子,能培養出聰明的孩子


2. 父母與孩子之間相處時習慣頂嘴、發脾氣--孩子被動投射

有些父母相處是比較和諧的,但對孩子的時候就不是這樣子。例如以下場景:

實例:


虎媽:“虎兒,等你寫完了作業再去玩啊。”

虎兒:“我就要先玩,玩夠了再寫作業。”

虎媽顯得有些生氣,聲音也提高了,喊道:“你為什麼總是不聽媽媽的話?讓你‘快點穿衣服,不要遲到’,你說‘遲到沒關係的’;讓你‘做事情認真點’,你總是反著說‘我就要馬虎’;讓你‘停止大喊大叫’,你就說‘我就要大喊大叫’。虎兒,你知道嗎?你的這些話真的把媽媽氣壞了!”

虎兒也提高了聲音,喊道:“難道您現在不是在大喊大叫嗎?這樣的媽媽氣壞才好呢!

虎媽聽了虎兒的話,氣得火冒三丈。


這種情況下,孩子並不是主動去模仿,而是被動被灌輸了。

實際上孩子並不希望用這樣的方式來對抗父母,就像父母其實也並不希望用這樣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一樣。

但問題是,面對父母的大吼大叫,他實在沒辦法了,只能選擇大吼回去,頂嘴回去--他沒有合理的表達自己、向父母說不的方式。

有研究表明:經常使用大喊大叫的方式對孩子進行約束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更加有可能出現人身攻擊、言語攻擊和社會退縮,而且缺乏積極的行為表現。


孩子愛頂嘴發脾氣心理更健康,辯證欣賞孩子,能培養出聰明的孩子


頂嘴、脾氣大的孩子,就一無是處嗎?

​毫無疑問,一個愛頂嘴、脾氣大的孩子,會讓家長氣得七竅冒煙,但問題是這就是你的真實孩子,他的行為不過是不符合你的標準而已,可實際上他很可能沒有對任何人造成傷害。

總而言之,孩子是“傷害”了你心裡理想孩子。

但孩子的這些逆反行為,真的一無是處嗎?並非如此,逆反行為可能給家長帶來了麻煩,但使其有逆反行為的底層--逆反心理,是有正面效應的。(孩子的行為可能不對,但孩子的心理動機則並非如此)

理解這一點並不難:我們可以說一個習慣對孩子大喊大叫的母親,其教育行為是不當的,但我們不能因此就認為她是不愛孩子的,事實上她的內心切切實實是深愛孩子的。

逆反心理,有以下幾個正面效應:


孩子愛頂嘴發脾氣心理更健康,辯證欣賞孩子,能培養出聰明的孩子


  • 在心理健康方面:

1. 保持兒童心理健康

性格是用來平衡與周邊人事物的心理防禦工具,為什麼孩子要逆反?那必然是他自覺遭遇了攻擊、遭遇了不公的對待,或者是需求沒被滿足,總而言之就是遭遇了挫折。

在遭遇挫折時,逆反心理強烈的孩子敢於主動宣洩消極情緒(即便行為可能不對),表達出被壓抑的真實感受;比之忍氣吞聲的孩子,逆反的孩子心理更健康些。

一個事實是,孩子今天面對父母敢於逆反,那麼往後在於他人相處並被不公對待的時候,同樣也會反擊。

2. 自我保護

人通常在刺激強度過大、機械重複次數過多的情況下容易產生逆反心理,這種逆反心理又被稱為“超限逆反心理”。所指的是在外界刺激超過人一定的忍受程度之後產生的逆反心理。

我們常說“老實人發脾氣很可怕”,就是因為那些被稱為老實人的人,其對外界的重複負面刺激實行了積攢而不是及時宣洩,就如高壓鍋般,積攢下來的總要洩壓,否則就會引起爆炸。所以在許多犯罪案件中,作案者的親人、鄰居都覺得不可思議:那麼老實善良的一個人,怎麼就變成了一個惡魔,做出如此殘忍的事情。

而有逆反心理的孩子,其逆反行為就是洩壓,而不是積攢,從而獲得新的身心平衡。


孩子愛頂嘴發脾氣心理更健康,辯證欣賞孩子,能培養出聰明的孩子



  • ​在發展自我意識方面:

1. 加速兒童的自我認知

在與父母的對立中,是的孩子不僅作為認識的主體,也作為認知的客體,重新審視和認識自我,並對自我進行客觀的分析和評價。

一個事實是,當孩子頂嘴、發脾氣之後,情緒平復下來,他深刻地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

2. 加深兒童的自我體驗

逆反心理的產生,意味著孩子有了強烈的社會獨立性,有了較強的自尊心,更傾向於維護自己、追求獨立和自尊。

他們的行為不過是在告訴父母:請尊重我,我需要被尊重


孩子愛頂嘴發脾氣心理更健康,辯證欣賞孩子,能培養出聰明的孩子


3. 加強兒童的自我監控

逆反心理的存在能使兒童根據自己內在的行為準則,經常對自己的言行進行自我檢查和監控,主動尋找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積極地探索和設計適合自己的生活、學習方式。

而他能否依靠自己去找到合適、合理的生活、學習方式則是另外一說。


前文所述,他的逆反心理是可以幫助他成長的,但不代表他的行為就是正確的,故而,在瞭解其逆反心理後,我們需要據此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

講了這麼多逆反心理的好處,其實也就是希望家長能放下對“逆反”、對“孩子”的成見,用積極的心態去培養孩子--唯有懂得辯證地欣賞自己的孩子的父母,才能培養出聰明的孩子


孩子愛頂嘴發脾氣心理更健康,辯證欣賞孩子,能培養出聰明的孩子


給與孩子正確的引導,當一個理智的父母

孩子的成長,需要一個理智的父母,而理智的父母不代表完全不對孩子發脾氣,而是指大部分時間對孩子的問題,是有理智的。

避免及修復孩子愛頂嘴、發脾氣,改變主要還是家長,通過了解逆反心理的正面效應可以讓我們扶正看待孩子的心態,而接下來,我們需要修復一些行為上的問題。

也正如前文所述,我們不能認為一個對孩子大吼大叫的母親是不愛孩子的,這類父母只是需要辯證的看待自己的孩子,並且需要一些新的育兒技巧:

1、主動傾聽孩子的話

面對逆反的孩子,請不要當眾批評,他們的自尊心是逐漸變強的,當眾批評讓孩子顏面無存,自然也就會產生防範心理。

另一個方面,則是父母要主動傾聽孩子的話,遑論孩子所表述的內容是否合理,畢竟他只是個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觀點也是正常的不是麼?

當父母主動傾聽孩子的需求,他們就不需要用頂嘴、發脾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


孩子愛頂嘴發脾氣心理更健康,辯證欣賞孩子,能培養出聰明的孩子


2、理解孩子的狀態,能有效較少怒吼

當孩子做錯事情時,父母先不要急於對孩子大吼大叫,而要先想好自己到底希望孩子做出什麼樣的改變,然後理性地解釋給他聽。

比如,孩子的床總是亂七八糟,這時父母要先問一問自己孩子的床怎麼樣才算整潔,然後再告訴孩子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理解孩子的逆反行為,有助於讓父母的情緒平靜下來。

3、適可而止的對待孩子的錯誤

如果孩子已經為自己的錯誤行為付出了代價,那麼父母再去訓導孩子是沒有必要的。這時父母再用刺激的語言辱罵孩子,會深深地傷害他的自尊心。

例如孩子到點不吃飯,而後面餓了的時候,向父母求助,而父母則埋怨起孩子:“叫你不吃飯,這下好了,活該你餓著”,這就讓已經付出代價的孩子的自尊受挫,從而激發孩子的逆反行為。

家長只需要做的是平和地告訴孩子:“抱歉,飯點過了,你只能等到下一頓了。”


如果你覺得本文能給你或者身邊的朋友帶來一點幫助,歡迎轉發。

如果您在育兒問題中遇到類似的問題,歡迎留言或者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