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故乡的美味|酱辣子+软蒸馍

来源,新版大秦文学,作者,杨俊武

【阅读】故乡的美味|酱辣子+软蒸馍

乾县人爱吃酱辣子,馍夹酱辣子比吃肉都香,更是美味。我的老家在乾县,乾县的农村,逢年过节,过事待客,都要炒上一大盆酱辣子。酱辣子炒制简单,工艺不繁,农村的家庭妇女大都会做,但要炒制的美味可口,不硬不软,要有专业厨师的手艺。

酱辣子,下锅菜,都是乾县的一道菜。酱辣子叫炒,下锅菜叫漤。一炒一漤,制作的方法不同。炒酱辣子要用大铁锅,倒入多些的油,烧大火炒,用铲锅刀刀均匀翻搅十几分钟才能炒熟。漤下锅菜要用铁勺,滴上几点油,放在锅下的火苗上,用筷子搅拌几下就熟了。酱辣子夹于馍,下锅菜下面锅,都是美味,这就是两个菜的不同和相同。

  困难年代,生产队分的油少,炒酱辣子用油多,大多数家庭不到春节是不炒的,平时漤下锅菜就行了。

酱辣子是乾县一道地方小菜,人们逢事待客,都是端上席面的。说它是菜,名符其实,不是夸张。因为它的主材料是红白箩卜洋姜土豆等菜。副材料是猪大油食用油,红辣子粉等。

进入每年农历腊月,每家就开始采购要炒酱辣子的菜了,腊月年集多,逢集先买些便宜的白箩卜红夢卜,土豆,洋姜,大葱和蒜苗等,到后期再买莲藕和红辣子。

【阅读】故乡的美味|酱辣子+软蒸馍

我的家乡没有水浇地不种莲藕。只有靠近渭河的武功地方种植,每到腊月底,有人才把莲藕拉到乾县一带集市来卖,因为价格高,买的就少些。红辣子粉是用的副主料,是必买的。兴平产的红辣子粉,辣味足,颜色好,但有些贵,为了省钱,家里就买些干辣子角,在锅里背干后,自己用酱窝砸成辣子粉。再贵人们都会买兴平产的红辣椒。油盐和豆酱供销社都有,随时就能买到,不急早买。

那时侯冬天下雪多,天气冷,买回来的菜冻坏了,炒酱辣子不好吃,人们都要拉上几架子车干土,倒在院子的墙角上,把买来的青菜用土埋起来,再盖些谷草或玉米杆杆,防止冻坏了菜。

困难时期,粮食都不够吃,种菜的人更少,没技术也不会种菜,加之政治原因,种菜卖钱就是资本主义尾巴,更不允许。所以,农村集市上蔬菜品种很少,就是红白箩卜,大葱白菜,菜价便宜,只是生活困难,人们手里缺钱,既是过年非炒不可的酱辣子,买的菜也不多。据说,洋姜炒酱辣子是最好吃的,洋姜只能在城壕种些,产量很少,大多数家庭是没有用洋姜炒酱辣子的。

炒酱辣子前,母亲先要把菜从土里刨出,摘洗干净,晾去水份,把红白箩卜切成小四方块块,再切些生姜,蒜苗。用硬柴火把大铁锅里的油烧煎冒烟,及时倒入切好的主料菜,放些盐,豆酱和调料,用铲子翻炒到多半熟时,放入干辣椒粉再翻搅,差不多时,把锅盖上,让油,盐,菜和辣子粉充分溶合吸收,形成味道,这样一大锅酱辣子就炒好了,供一家人过年夹馍,拌面和来客招待用。

据说,用煮过肉或炒过肉的热锅,炒酱辣子味道最好最香,不软不硬,夹馍合适。难怪红白喜事待客的人家,炒出来的酱辣子,客人爱吃,在外工作的人,走时都带些送人情。

【阅读】故乡的美味|酱辣子+软蒸馍

酱辣子不限夹于馍好吃,拌入筋道的热窝面中也是很香的,好小伙每顿能吃两大碗。说酱辣子待客上席面,确是正正当当,虽不是大鱼大肉大盘子,席面上总有它的一盘之位。待客时,客人总会喊到,来一盘酱辣子夹馍。主人听了,心里高兴,赶紧端上一盘放在客人面前,主人家招待好奈,酱辣子也是口头评价之菜。可见酱辣子确是舌尖上的味道。外地人要是来到乾县农家作客,走时主人都会送几大碗酱辣子和软蒸馍,表示感谢!

【阅读】故乡的美味|酱辣子+软蒸馍

现在,乾陵脚下的乾县,锅盔,挂面,豆腐脑,早己成了名小吃,酱辣子也是历史元素和现代生活的载物,游客们也喜欢,逛乾陵的游人离开时都会买些带上。平时,父母捎给子女的,亲人送给客人的,朋友之间互送的,都离不了小小一瓶酱辣子,它像乾县的一张小名片,漂向四方。正是好吃味香方便人们才愛它,它确是乾县人喜爱的一道地方小菜名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