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雁门关,半部华夏史

雁门关位于山西省代县,在城西北大约20公里的地方,又名西陉关,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三关。

相传,南飞的雁子向北返,都无法飞越山巅,要从山间缝隙之中才能通过,所以谓之“雁门”。雁门关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素有“三晋咽喉,中原锁钥”之称。

据清乾隆《宁武府志》载,旧关在雁门山上,明洪武七年(1374年)移至今址。明万历二十五年(1579年)、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修,现存雁门关为明代所筑。

一座雁门关,半部华夏史

雁门关因其历史之悠久、地形之险绝、体系之完备、地位之重要、战争之频繁,雄居华夏名关要隘之首,被誉为“中华第一关”。

“得雁门而得天下,失雁门而失中原”,这个关口是千年金戈铁马的要塞名关。

雁门关作为中国古代北境著名的军事要塞,共发生过1700多次大小战争,20多位名将曾在此驻守。汉高祖刘邦出雁门受困于白登山;卫青、霍去病出雁门进击匈奴;隋炀帝被突厥围困于雁门关;唐代郭子仪出雁门平定安史之乱;薛仁贵镇守雁门关防御突厥;宋代杨家将守关防御契丹;明代重修雁门关阻止瓦剌南下;李自成破雁门关挺进北京。

雄伟壮观的明月楼,是雁门关城廓北口第一道门户。瓮城位于关城北侧,俗称“小北门”。门额上匾书“雁门关”三字,两侧镶嵌有砖镌对联一副“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

一座雁门关,半部华夏史

天险门是关城的主城门,门洞内的青石板为明代原物,穿过门洞上坡,是镇边祠,门旁有一对陈旧的石狮,门前有两个高耸的石柱旗杆。门内先后是偃公堂、忠武堂、武安堂、群英堂等,分别供奉着历朝历代镇守雁门为国捐躯的大将。

关楼两端延伸着内长城,顺山逶迤,绵延起伏,围成了一个诺大的城池,四角有烽火台,中间有大如操场的校场、点将台。站在点将台上,环顾四周,一幅冷兵器时代作战的场面跃然眼前。

公元前54年,王昭君从长安经蒲板穿过雁门关去的匈奴。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意思是“王后”),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

如今民族融合,国家统一,交通便利,天堑成通途。雁门关作为险关与门户的使命已经完成,但雁门关承载的历史、彰显的精神、传奇的故事万世长青,彪炳史册。

一座雁门关,半部华夏史

每一个登上雁门关的武侠粉,都有着一言难尽的体验。在作家金庸笔下,《天龙八部》以萧峰的父亲萧远山举家在雁门关被中原群豪阻杀遇难开篇,以萧峰雁门关跳崖自杀结尾。

雁门关两场大战之间,夹杂着30年的胡汉恩仇,既有“剧饮千杯男儿事”的意气相许,也有“塞上牛羊空许约”的爱情惆怅。金庸江湖的武侠圣地,雁门关当之无愧。

在这北方严寒的重关边地,偏偏稻花飘香,蛙声十里,会让人觉得时空倒错了的。那一条河叫做滹沱河,河北人一直把这条河奉为母亲河。

原来的代州城,现在的代县坐落在雁门关下,雄悍的边靖楼稳稳占据着城市的地标位置。边靖楼的意思是守卫北边,使之安宁,边靖楼庞大而结实,这座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建筑,无论建筑形制还是梁架斗拱,将明代粗筋壮骨的建筑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楼上“威震三关”的匾额让人惊讶,一个字就像一间房子那么大,这四个字聚集了千百年来的英雄之气。

一座雁门关,半部华夏史

代县人都是守边将士的后代,男人说话声震屋瓦,一是一二是二,信息很准确。女人们也是大声说笑,性格奔放。

代县人的观念里,男人一辈子奋斗的最高目标就是盖一个“住处”,也就是倾一生精力盖一座房子。代县的男人们从20多岁成家那天起,就为此默默地准备着,盖一进院子,四合头的大院,那是男人最大的成就与满足。

代县的民居是山西第一,而代县男人拼一生精力争的是代县第一。现在,代县民间隔三岔五就会有富翁诞生,富人诞生之后,无一例外要按老样子造一个“住处”。

代县是晋北地方的文化大县,文化且大县。一是因为古迹遍地,一是因为教育领先。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代县每一年的高考成绩在忻州市都遥遥领先。

有人说,代县的文气,全靠一座偌大的文庙,代县文庙是北方现存州府文庙中最完好,规模最大者。文庙的泮池旁边,有一株千年老槐。据说,老槐今天开花多,高考达线率一定会涨一截子。

代县人现在不重武,而是全民重文,这里上至县长书记,下抵小学教师,几乎都爱文学写作,甚至在田间劳作的农民,心里也有一个化不开的文学情结,晚上点灯熬油对着稿纸倾诉。

一座雁门关,半部华夏史

在代县不管是家宴还是互相请客,推杯换盏中都在交流文学诗歌。他们每天都要写诗歌和散文,用抒情的笔调表达生活的感悟,这种对文学的执着与痴情,真是让人动容。

于是,这个结果你就不会惊讶,代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绘画画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对奋斗在抗疫一线的医护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与感谢,雁门关景区近日宣布,自疫情结束恢复运营之日起,对全国医护工作者免费开放,时间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