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亲子沟通还好吗?试试这个全球盛行的亲子沟通法吧

“我快要疯了”“我讨厌父母,他们总是唠叨不停”“他们从来不关心我,不会理解我的”……

“孩子太难管教了”“我都是为了你好”“你必须这样做”“你再这样做,会后悔的”……

生活中,常常出现这样的亲子对话,听起来火药味十足,却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更有甚者,新闻里时不时还爆出少年杀害母亲,母亲和儿子争吵,孩子跳河自杀等这类由于亲子沟通问题引发的令人恐惧的结果。

这些亲子沟通问题令人焦虑又无奈,大大影响了亲子之间的感情和家庭的和谐。

亲子沟通产生问题后,父母不必恐慌和自责,也不要给孩子继续施加过多压力,最重要的是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法。

托马斯·戈登的这本《pet父母效能训练》,就给全球50个国家的父母们带来了高效解决亲子沟通问题的办法。判定谁的问题,提出亲子沟通的三个有效方法:积极倾听、表达需求和没有输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亲子沟通问题的高效沟通策略,帮助我们学会如何做高效能父母。


你的亲子沟通还好吗?试试这个全球盛行的亲子沟通法吧

一、你以为是孩子的问题,其实是你的问题

“当父母在赶时间的时候,孩子却在那里磨磨叽叽。孩子没有准时回家吃完饭,却忘了打电话回家。孩子把音乐声开得很大声,影响了父母的谈话……”。咋一看,感觉是孩子的问题,但是其结果是引起了父母的不悦,这属于父母的问题。

“孩子被朋友拒绝、孩子觉得作业太难了、孩子觉得自己太胖了等等”,这些问题,则属于孩子的问题。

要区分是谁的问题,主要看影响了谁,谁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孩子声音太大影响了父母谈话,其实是父母的谈话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孩子的被朋友拒绝的问题,是孩子的交友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属于孩子的问题。

区分了问题的归属问题。那么,谁的问题就应该谁来负责和解决。可是不幸的是,众多父母都陷入了一个误区:去承担本该属于孩子自己解决的问题,而不是鼓励孩子自行解决自己的问题。

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不意味着家长不能担忧、关心或者提供帮助。只是这种帮助不能造成孩子的依赖,而是要相信孩子能为自己的问题负责。

当父母接纳自己不需要去为孩子的问题负责的时候,他就处在一个更加有利的位置,可以作为一 个协助者,催化剂或者说支持媒介,帮助孩子找到自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你以为懂孩子,其实连自己都不懂

有时候,父母会抱怨说孩子不愿意和自己沟通,其实是父母不会引导孩子敞开心扉,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

还记得去年很火的电影《流浪地球》中,父亲刘培强在儿子小的时候就因妻子的离世产生误会,儿子一直觉得是父亲间接造成了母亲的去世。一直到刘培强年老时才得以释怀。如果一开始刘培强懂得倾听儿子心中的感受,能够接纳和化解儿子心中对于妈妈去世的疑虑,也许父子就不会有那么多隔阂。

良好的沟通,是孩子和父母双方努力的过程,其主要还是靠父母要懂得和接纳孩子的真实想法。

所以当孩子不愿意说的时候,父母可以引导他表达真实想法,这才是真正懂孩子;在父母和孩子讲话的时候,也要遵循一定的方法,既要做真实的父母,也要合理表达自身的需求,这才是懂自己。

父母是人不是神,也有情绪、也会犯错,要倾听孩子,也要合理表达,懂得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合理需求。

你的亲子沟通还好吗?试试这个全球盛行的亲子沟通法吧

三、解决冲突是一个让双方更有动力的解决办法

不善沟通不是先天不可改变的事实,而是我们大多数父母已经习惯了旧有的权威式、妥协式或者模棱两可的沟通方式和解决冲突的办法。殊不知,这样的沟通方式或多或少都会对孩子的成长和亲子关系造成严重的影响。我们如何才能通过训练,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呢?

积极倾听

“没有输家”方法要求亲子双方共同与解决、有效沟通。因此,父母必须首先积极倾听,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求。生活中常常出现这样的对话:

孩子:我没有考好。家长:为什么没考好?孩子:不为什么。家长:那个谁谁谁,怎么考得那么好…..?

这样的谈话不仅不会解决孩子考不好的问题,反而加深了亲子之间的矛盾。其原因是父母没能用接纳性的语言,对孩子进行积极倾听。

当父母发自内心的接纳孩子,同时又能够表达接纳的时候,才有能力帮助孩子。

当孩子说没考好时,我们可以首先对孩子没考好的不良情绪表示接纳、积极倾听,可以说,孩子,你有点沮丧吧?孩子可能回答:是的,这是我第一次考这么差。家长可以默答:嗯。孩子:我知道有几道题是我粗心了,还有几道是平时没有复习到的,可是老师这次出题超纲,也是导致我考不好的原因。家长:我很愿意和你一起讨论讨论。孩子:我还是很想考好的,所以,平时要加强复习,做题时不要粗心,业余时间再多多解答一些超纲题。

这个问题就这样迎刃而解了,而且是靠孩子自己的力量解决的。父母只是起了一些积极倾听推波助澜的作用。事实证明,经由孩子自己说出的解答方案,孩子更愿意去执行。

积极倾听就是父母可以通过语言或者非语言的方式,对孩子表示接纳,用合理的语言邀请孩子多表达自身的真实想法,从而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合理表达

如果说积极倾听显得比较被动,解决的是孩子的问题,那么合理表达就是解决父母的问题。中国有句古话: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的就是语言的威力。所以,父母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合理表达。

有一个简单的方法,那就是将“你一信息”换成“我一信息”。 “我-信息”包含着对不 可接纳行为的一个描述、父母的感 受和这个行为对父母造成的实际而具体的影响这三个要素。“我一信息”在“没有输家”方法中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孩子才能知道父母的感受是怎样的,同时父母也不用 对孩子发出责问。

当孩子产生父母不可接纳的问题时,父母可以试着对孩子说“我一信息”的语言,比如当孩子没有按时回家,却没有打电话告诉父母的时候。当孩子回来时,父母可以对孩子说,我很担心,而不是说:你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这种带有指责意味的话语。

当父母用同理心去接纳孩子的情绪,孩子往往也会报以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双方的沟通才能更加顺畅。

你的亲子沟通还好吗?试试这个全球盛行的亲子沟通法吧

协商解决冲突

当倾听或者表达等方式也不太管用的时候,亲子冲突就不可避免。很多父母认为自己是可以解决冲突的。

一种是权威型父母,他们往往以自己家长的权威来镇压孩子,表面上看似解决了冲突,可实际上孩子心理根本不服,从而抵触你的权威或者虚假服从。

还有一种溺爱型父母,他们逃避冲突或试图抑制冲突,他们经常向孩子妥协,试图讨好孩子、避免冲突,可是孩子始终都有不能满足的一天,父母的溺爱还造成不可预计的代价。

还有一种则游离于权威型和妥协型之间,或两种方法兼用之。这种摇摆不定的方法,仍然会造成孩子摇摆不定的性格。

书中介绍的“没有输家”的方法,即没有输赢之争,而是相互商量,共同寻找多个解决方案,并最终商定最佳方案。这样商讨的结果当然是父母愿意理解、孩子愿意执行。

解决冲突方法六步骤:确认并界定冲突——找出各种可能的备选解决方案——评估备选解决方案——确定最合适的解决方案——执行解决方案——对解决方案的效果进行追踪评估。

比如孩子不想穿雨衣。可是家长怕她淋雨生病,如果用强制的方法或者妥协的方法都不好。那么试试跟孩子商量,了解孩子不想穿雨衣的原因,原来是嫌弃自己的雨衣破旧了。那么再试着找出解决方案,分别是凑合穿、先穿妈妈的下次再买一件合适的或者打雨伞。孩子最终选择先穿妈妈的,把长了的袖子卷起来,顺利去上学了。这样就有效避免了一场亲子冲突。

亲子沟通是亲子关系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每一次的沟通中,父母都可以试着训练自己,怎样更好的倾听和表达,怎样解决好亲子冲突。

读完全书,你会发现,《pet父母效能训练》中的这三个层层递进的方法,不仅适用于亲子关系,也适用于人际关系沟通、夫妻沟通等方面。而这种方法,仅需以上几步,并加以运用,便能习得这个解决沟通问题的技巧。

正如书中所说:我们需要新一代的父母,将接受新的挑战,学会新的技巧,在家养育负责的孩子。现在正是 一切应该开始的时刻。我们可以从今天就开始,在此时此刻——就从你的家做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