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一代中国人:“澳门之子”郑观应与《盛世危言》

文 | 杜恩义

郑观应出生在中山,生活在澳门,成长在上海,即为商人,亦是思想家、教育家、慈善家、文学家,同时还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怀。郑观应事业受挫后,曾隐居澳门近六年,撰成《盛世危言》一书,影响了一代中国人。

澳门是近代西方思想文化进入中国的桥头堡,是中国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澳门在地缘环境具有开放、融汇的特点,同时在人文氛围上是多元的、进取的,也是近代中国中西文化的交汇点,新旧思想的碰撞地。澳门独特的自然、人文、经济、政治等区位条件,孕育了一批“睁眼看世界”的先驱者和具有近代意识的启蒙思想家,郑观应即是其中的代表。

郑观应(1842-1922),原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别名杞忧生、慕雍山人、罗浮偫鹤山人。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为中山市三乡镇雍陌村),七八岁时随家庭迁往澳门,从此在澳门接受教育,17岁参加香山县秀才考试,最终落榜,遂遵父命离开澳门,前往上海经商。从学徒、杂工开始,经过不懈努力,30岁左右即已成为富商。在上海的20年左右时间内,郑观应先后在英商宝顺洋行、太古轮船等公司任买办,还自己经营贸易,投资航运、矿务、机械等实业,成为一位民族资本家。郑观应的成就及其经验被洋务派所赏识,1880年后,经李鸿章委任,曾担任上海机器织布局总办,轮船招商局帮办、总办,上海电报局总办等职。

影响一代中国人:“澳门之子”郑观应与《盛世危言》

郑观应(1842-1922)60岁像

在上海期间,20岁出头的郑观应即开始关注时务、政务,并着手搜集材料,撰写一些政论性论文。1872年《申报》创刊后,郑观应成为中国知识分子最早向报刊投稿的作者,其论文有一些发表于《申报》。1873年,郑观应将此前写的文章编辑成册,命名为《救时揭要》,此为其第一本著作。其中第一篇的《澳门猪仔论》至第七篇的《澳门窝匪论》,内容全部取材于澳门的社会现状。郑观应关注澳门贩卖劳工、匪患、鸦片、赌博、娼妓、洋人分治等政治、社会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引起朝野的关注,反映了郑观应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改良主义的思想。1880年,郑观应又将其写的36篇文章编辑成册,定名《易言》,用笔名“杞忧生”出版发行,内容涉及商业、教育、法治、政治等方面。

后来,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波及上海,郑观应在上海遭受挫折。1883年底,上海的78家钱庄倒闭了68家,正在筹建过程中的上海机器织布局亦受影响,股票大幅下跌,郑观应受到波及,只得求遍亲朋好友帮忙清还借款。祸不单行,郑观应因作保人不慎,被太古洋行起诉并拘留,只得将在太古的私产抵债,并另外偿还白银5000两。此两起事件,将郑观应打入低谷,不仅使其损失重大,还严重影响了其在上海商界的名誉。

1885年5月下旬,郑观应遂以养病为由,返回澳门,居住在郑家大屋。此后的6年时间内,郑观应深居简出,潜心钻研,反省自己多年来对国家、民族及世界的看法,坐下来写书,并整理先前著述《易言》,终完成《盛世危言》的写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