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東漢三闕

少林寺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縣,是世界文化遺產,被譽為“天下第一名剎”,因少林功夫而名揚天下。而少林寺周邊範圍內有很多的珍貴歷史文物,今天要說的是“中嶽東漢三闕”。

嵩山東漢三闕

闕是什麼?它是指位於大型的壇廟大門左右石碑。現存實物有著明的嵩山三闕,即太室廟闕、少室廟闕、啟母廟闕,公元二世紀初東漢時期所建。三闕均為石制,闕身上有漢代隸書題記和各種人物、車馬、動植物、建築物的雕刻,是研究漢代社會生活、風俗習慣和書法藝術的珍貴資料。

嵩山東漢三闕

第一:少室廟闕。少室闕,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嵩山南麓邢家鋪村西,距城六公里少室山下。少室闕保存較為完整,東西兩闕的結構基本相同,兩闕一南一北,相互對峙,東闕高3.37米,西闕通高3.75米,兩闕相距6.75米。闕身由正闕和副闕兩部分組成。正闕以長方形石塊壘砌而成,頂部用巨石雕成四阿式,高3.96米,寬1.82米;副闕象徵著圍牆,因此比正闕低1.31米,頂部為半個四阿頂。

啟母闕為啟母廟前的神道闕,西漢武帝遊覽嵩山時,為此石建立了啟母廟。東漢延光二年(123年),潁川太守朱寵於啟母廟前建神道闕,即是啟母闕。西闕現存高3.17米,東闕現存高3.18米,闕門間距6.80米。西闕闕基為兩層長方石板,下層石板較大而薄。闕身用長方石塊垂直壘砌在闕基上,共7層,總高2.75米,每層用石2~3塊。

嵩山東漢三闕

啟母闕讚頌因為征服洪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可貴精神,以及隨著歲月的流逝和秦王朝的統一,禹和他的事蹟逐漸埋沒無聞的經過。後一部分著重敘述漢王朝的聖德廣佈天下,在這裡興祠廟祭祀神明,上天的靈應顯示了種種瑞兆,風調雨順護佑了百姓,為此立闕刻銘,使光輝業績傳之千秋萬代。

嵩山東漢三闕

太室闕始建於東 漢安帝元初五年(118年),原是漢代太室山廟前的 神道闕,石闕為漢安帝元初五年時的 陽城長 呂常所建。太室山是 中嶽嵩山的一部分,早在秦代的時候就已經設立寺廟祭祀山神,漢代的時候擴建寺廟,隋唐時期香火最為興盛。到明末“崇禎十四年(1641年)三月 岳廟火,大殿兩廡俱燼”,清順治十年(1653年)重修,基本上恢復了宋金時期的佈局和規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