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是孩子的天性,讓孩子“玩個夠”,培養孩子誠信、克己的品格

文l松鼠媽咪(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玩是孩子的天性,對於孩子來說,遊戲是最好的溝通語言, 是交友的途徑,是他們釋放情感的領域。研究發現,那些在幼兒時期有機會充分玩耍的孩子,成年以後在智力上更加優於他人,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更強。

著名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理查德.費曼被人成為科學老頑童,他一生所取得的成就令許多人都只能望其項背。與那些治學嚴謹,整天呆在實驗室進行科研攻關的科學家不同,理查德費曼是玩著玩著就把學問做好了。

費曼12歲時就在家裡設立了自己的實驗室。他曾經用一箇舊木箱裝上間隔和電熱盤;然後在盤子裡倒上油炸來炸薯條吃。

他還自制了一個防盜鈴,有一天夜裡,爸媽很晚才回家,他們小心翼翼地推開費曼房間的門,想去看看他睡得怎麼樣,結果在推門的瞬間,房間裡鈴聲大作,而費曼則興奮的從床上跳起來大叫:“我成功了!”

玩是孩子的天性,讓孩子“玩個夠”,培養孩子誠信、克己的品格

原來他用電線把一隻電鈴和蓄電池接起來後安裝在了門上,當有人推開房門時,房門就會把電線開關推到蓄電池上接上線路,使電鈴響起來。這樣的事情在費曼的一生中數不勝數,可以說玩就是他學習的動力和靈感的來源。

有數據顯示,如果在兒童時代不能無拘無束地玩耍的孩子,長大後大多會不快樂,並且難以適應新環境。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遊戲可以使兒童的知識、技能和智力得到練習和鞏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會玩的孩子也更聰明。

一、孩子的遊戲可以分為以下三種形式

1.練習性遊戲

這種遊戲主要適合0—2歲的孩子,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通過摸、爬、滾、咬等動作來加強自己的感官認識。家長可以在安全的範圍內,讓孩子多去觸摸和感知身邊的的物品。

玩是孩子的天性,讓孩子“玩個夠”,培養孩子誠信、克己的品格

給孩子買的玩具也要儘量選用安全環保材料,這樣孩子就算用嘴巴去咬,也不會產生危害。家長還可以與孩子進行遊戲互動,比如在孩子學習翻身、爬行的時候,拿玩具在一旁逗孩子。感官訓練是提高孩子認知水平的重要途徑,而通過遊戲的方式引導孩子進行練習是最有效果的。

2.象徵性遊戲

象徵性遊戲比較適合2——7歲的孩子,通過象徵性遊戲可以開發孩子的想象力,拓展孩子的思維,還可以解除孩子生活中一些情感上的衝突,在角色扮演中解放自我。

例如,孩子喜歡的“過家家”的遊戲,孩子們通過角色扮演,從而體會到不同角色的情感,進而學會怎樣照顧他人與他人合作等等。爸爸媽媽在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可以製作一些小玩偶充當故事中的角色,然後邊講故事,邊與孩子進行遊戲互動,這樣更能加深孩子的印象。

象徵性遊戲既豐富了孩子的想象力,又通過實踐體驗來促進孩子對生活的認知。同時這種遊戲需要一定同伴,讓孩子體會到與人合作的樂趣,比自娛自樂更加豐富有趣。

玩是孩子的天性,讓孩子“玩個夠”,培養孩子誠信、克己的品格

3.有規則的遊戲

這種遊戲適合7歲以上的孩子,這個年齡的孩子無論是邏輯思維還是形象思維都有較大的提升,通過有規則的遊戲方式,可以培養孩子剋制、推理、判斷的能力。

像競技類遊戲比如撲克牌、象棋等等都有助於提高孩子的邏輯推理和判斷能力,而手機遊戲中的“王者榮耀”,“吃雞”等則可以培養孩子的團隊合作精神。

哲學家魯道夫.史代納說:“一個孩子如果他小時候能夠盡情玩耍,他長大之後,才有能力專注的完成交給他的任務。”

可見孩子在玩耍的時候,並不像我們表面所看到的那樣,只是在消磨時光,他們看似在做一些無聊的動作,實際上這也是他們探索世界、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玩的時候身心是放鬆的,這時候大腦吸收知識的效果也是最好的,所以玩是孩子學習的一種很好的方式。

二、會“玩”的孩子都有哪些優勢?

1. 認知能力強

孩子在玩的過程中既要動腦也要動手。比如孩子在玩水的時候,通過用手觸摸水,來感知水的溫度是涼涼的,然後將水倒進不同的容器中,就發現水是可以流動的,而且它的形狀是不固定的。

玩是孩子的天性,讓孩子“玩個夠”,培養孩子誠信、克己的品格

有些家長如果害怕孩子在玩水的時候弄溼了衣服,就禁止孩子玩水,那麼孩子就錯過了認識這些知識的機會。

2.交際廣泛

很多遊戲都是需要許多孩子一起參與的,這時的遊戲就能夠鍛鍊孩子與人相處、相互理解以及合作的能力。比如多人一起跳繩的有戲,首先必須要有兩個人站在繩子的兩端甩動繩子,其它的人在一旁往中間跳,跳的時候大家的節奏必須是一致的,不然就很容易出局。

孩子在玩遊戲的時候最容易結識朋友,同時在遊戲過程中,大家不僅產生了共同的語言,共同的目標,而且獲得身心的愉悅。

3.身心更加健康

遊戲能夠促進孩子身體和運動能力的發展,尤其是戶外運動遊戲,比如踢毽子、跳繩子、球類運動等,都可以讓孩子充分的活動身體,促進身體血液循環,鍛鍊心肺功能,幫助孩子增強身體的協調能力和控制能力,有利於孩子的生長髮育。


玩是孩子的天性,讓孩子“玩個夠”,培養孩子誠信、克己的品格

此外遊戲還能夠讓孩子放鬆身心,獲得精神的愉悅。孩子可以通過遊戲挑戰自我,戰勝困難,獲得勝利,從而增強自信心。

莎士比亞說:“玩是兒童的工作。”

孩子在玩的過程中,鍛鍊了自己的思維,擴展了自己的社交,對身心的發展都有極大的幫助。

三、父母怎樣利用孩子愛玩的天性來培養孩子的品格?

1.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遵循規則,學會剋制

大多數的遊戲都是有遊戲規則的,孩子如果想要玩這個遊戲就必須遵守遊戲規則,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就慢慢學會了剋制自己的行為,按照規則行事,不然就會因為違反規則而被踢出局。所以對於缺乏自控力的孩子,我們可以通過玩一些有規則的遊戲來約束他們行為,讓他們學會自律。

2.在玩中培養合作與自信

孩子在與他人一起玩遊戲的過程中,很多都是要大家一起配合完成的。比如玩撲克牌《鬥地主》的遊戲,當確定其中的一個人是地主後,另外的兩個人如果想贏,就必須配合著打,這樣贏的概率就會大很多。

玩是孩子的天性,讓孩子“玩個夠”,培養孩子誠信、克己的品格

3.孩子只有充分的玩耍,才能做真實的自己

心理學上有一個理論叫做“諷刺性反彈”,就是說家長越是禁止什麼,孩子就越想去做。如果家長不讓孩子盡情的玩耍,孩子可能會想辦法躲避父母的追責,偷偷地玩。這樣反而對孩子的成長不利,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可能會對父母撒謊,找各種理由來搪塞。

如果父母放權讓孩子敞開了玩,他們的天性得到盡情的釋放,那麼孩子也就沒必要通過說謊的方式來獲得玩遊戲的權利了。

德國哲學家席勒說過:“只有當人充分是人的時候,他才遊戲;只有當人遊戲的時候,他才完全是人。”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人的天性。我們即使長大成人,有時候也需要通過一些輕鬆的玩樂來放鬆自己。所以家長們不要再阻止孩子玩耍,讓他們盡情的“玩個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