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餐桌上“玩食物”?別急,這是“身體運動智能”發育信號

“每一個孩子都是潛在的天才,只是經常表現的方式不同,爸爸媽媽要充分了解到孩子的智能優勢,才能有針對性的將孩子培養成一個富有個性的、適合未來發展需要的人!”

------加德納

小侄子6個多月,增加輔食一段時間了,吃飯時家人給喂的飯不吃,每次都要自己伸手拿,不給就哭,給了就把飯抓在手裡擠、壓、捏······臉上、頭上、衣服上到處都是······相信不少寶媽對孩子在餐桌上玩食物感到很無奈,千方百計的想制止孩子的這個“壞習慣”!

其實,孩子“玩食物”,是在感觸,觸覺是飲食健康的催化劑。多接觸,就可能讓孩子逐漸接受它們,接觸不僅僅是“吃”,“玩”食物也是很好的接觸,對於發展孩子的“運動智能”有很大的幫助。

孩子在餐桌上“玩食物”?別急,這是“身體運動智能”發育信號

01

孩子喜歡玩食物不是搗亂,而是“身體運動智能”萌芽了

很多時候我們只看到孩子在餐桌上搗亂,浪費食物了,但你是否想過,一個從未接觸過食物的孩子,為什麼突然就對“玩食物”感興趣了呢,而且還越玩越起勁?不讓玩還哭?其實這和孩子生理發育息息相關,“玩食物”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孩子的智能開始發展。

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發現,一個孩子是否聰明,未來是否發展的好與孩子很多方面有關,絕不僅僅是“智商、情商”這麼簡單。

實際上孩子的能力包含了8種底層能力, 語言智能、數學邏輯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自我認知智能、自然認知智能,每人都有不同的智能優勢組合。這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

多元智力理論”。

孩子在餐桌上“玩食物”?別急,這是“身體運動智能”發育信號

在多元智力中邏輯智能、語言智能、音樂智能、運動智能、人際交往智能等,在平時的生活、學習、社交中由於各種需要家長都很重視,“身體運動智能”時常被忽略,但身為孩子八大能力之一的“身體運動智能”又非常重要,它會直接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智力、毅力,對於幼兒的其他智能的潛能激發起到關聯作用!

02

“身體運動智能”是什麼?

身體運動智能主要指個體運用身體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解決某個問題、創造某些物品以及靈活的操作物體的智能,它包括平衡、協調、敏捷、力量、速度、靈活性等特殊的身體技巧、動作特性以及對於外界刺激作出反應的能力。

所以你會發現有些孩子在學習舞蹈、武術、等這種需要身體運動智能的項目上會格外輕鬆,相反有些孩子學起來就是很費勁,這正是因為這些孩子能準確的感受身體,並通過想象聯繫到身體運動中。

小孩子開始亂玩食物,對餐桌上的各種東西比較感興趣等其實是在聯繫手部的肌肉動作,是身體運動智能開始萌芽的標誌。


身體運動智能有三個要素:

1.有效的控制身體運動的能力;

2.熟練的操作物體的能力;

3.身體和大腦協調一致的能力。

孩子在餐桌上“玩食物”?別急,這是“身體運動智能”發育信號

如果強行阻礙孩子的身體運動智能發展會怎樣?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每個不同的年齡階段中,都有部分孩子會有身體運動不協調的問題。比如:

  • 1歲左右,剛學走路的孩子,下坡時還是會和在平地上一樣,看到石頭也會踩上去,會經常摔倒;
  • 2~4歲的孩子,拼插積木拼不上;玩雪花片、磁力片總是受挫;甚至不會拿勺子吃飯;
  • 5~7歲的孩子,學騎自行車、滑板車、輪滑時,周圍小朋友都學會了,有些孩子就是學不會;出門在外毫無方向感,有時走路容易碰到各種障礙物等等

這些我們以為是孩子不小心的問題,其實都是孩子身體運動智能發育不成熟引起的。


孩子在餐桌上“玩食物”?別急,這是“身體運動智能”發育信號

03

發展“身體運動智能”不僅能提升幼兒的身體素質,對於幼兒的智力發展也起到關鍵作用


在智能的結構中,身體運動智能常常被認為這並不是一種智能形式,人們往往忽略了“思維”和“行動”之間的必然聯繫。實際上,高質量的身體運動需要大腦的絕對支持,與敏捷的思維、判斷、控制等能力是分不開的。

為了解早期促進嬰兒精細運動對智力以及其他能力發展的效果,溫州醫學院兒保科發展門診做了一些列研究分析:

兒保科發展門診就診的正常足月產 1~3 個月齡嬰兒 57 例 (實驗組)進行追蹤隨訪,分別於 3 個月齡、6 個月 齡、9個月齡、1週歲進行精細運動評價,其中男35 例,女22例。對照組:隨機抽取同期兒保普通門診 體檢的正常足月產 3 個月齡、6 個月齡、9 個月齡、 1週歲不同月齡嬰兒各50例。

採用精細運動早期促進方法,採用Gesell嬰幼兒發育檢查量表,統計學處理方法,進行研究分析,結果如下:

孩子在餐桌上“玩食物”?別急,這是“身體運動智能”發育信號

(本圖表來自溫州醫學院學術報告)

本研究中,實驗組精細動作完成明顯優於對照 組,且1週歲DQ 實驗組優於對照組。

由此可見,在大腦發育最快、可塑性最強的嬰兒期給予豐富的感官刺激、精細運動、手眼協調鍛鍊,可以促進神經心理發育,使腦潛能得以充分發揮,從而提高智力 水平

。國外關於兒童早期教育的研究顯示,兒童的 認知能力與早期經驗有關。在兒保門診中,開展早期發展指導,早期促進精細運動發展,可以有利 於抓住0~3歲兒童早期發展關鍵期,以達最佳的兒童全面發展。


04

既然“身體運動智能”如此重要,那平時該怎麼培養呢?

孩子在餐桌上“玩食物”?別急,這是“身體運動智能”發育信號

  • 6-12月:運動基礎期,我們要不間斷的對孩子進行“按摩”,以此來建立孩子的運動“基礎”
  • 運動智能特點: 寶寶出生半年後,家長會很清楚地發現,寶寶經常時不時地舉起自己那纖巧的小手、小腳,這是寶寶一種想與人溝通的方式。他是在暗示家長說:“我想玩,和我玩玩吧。”

處於這個階段的寶寶,能運用自己還發育不成熟的小胳膊、小腿進行小運動,代表著寶寶已經開始擁有自己的控制能力,在悄悄地接觸這個世界,以及這個世界的人群。重點發展知覺方面的感觸以及動作方面的大肌肉群,如按摩球接觸孩子皮膚,鼓勵孩子爬行等等。


孩子在餐桌上“玩食物”?別急,這是“身體運動智能”發育信號


  • 1週歲左右:運動關鍵期,鼓勵並多參與孩子的各類運動,避免久坐久站帶來的運動“障礙”
  • 運動智能特點:獨立行走並且比較自如;手眼協調能力提高,可以拿到自己想要的物體;認識到大拇指的作用,並與其他四指分工,能掌握“握”這一動作,可以撿起一些細小物體。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此時不僅是嬰兒生理、心理發育的關鍵期,建議家長可以讓寶寶主動來參與一些事情,如穿衣服時請寶寶伸出小胳膊來配合,讓寶寶慢慢知道原來他可以做這個也可以做那個。週末的時間,也可以帶著寶寶一些玩沙子、上下樓梯等遊戲,寶寶做得好,就要及時的鼓勵或肯定,這樣寶寶興趣會更濃,一些有趣、簡單的小遊戲,即可以鍛鍊寶寶的運動智能,還可以愉悅寶寶的心情。

家長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讓孩子站、坐時間過長,以免造成駝背、含胸、羅圈腿。

孩子在餐桌上“玩食物”?別急,這是“身體運動智能”發育信號

  • 2週歲左右:運動協調期,精細動作開始萌芽,通過教孩子一些複雜的“聯動”動作,來增加孩子的“協調能力”
  • 運動智能特點:身體動作更加協調,可掌握如原地跳、兔跳、跑、爬樓梯等動作;手的協調動作進一步發展,可以獨立使用工具,從最初的不會使用工具,經過自己探索、模仿成人,最後能夠按工具的特點進行使用。

家長可以教孩子學習自己洗手、用筷子吃飯、自己倒水、他們還可以描畫一些簡單的水平線或豎直線,甚至可以搭五層甚至更高的積木,嘗試玩拼圖等等。


  • 3週歲左右:運動技能學習期,運動技能全面發展的階段,通過引導孩子獨立完成複雜的“精細動作”,為全面開啟孩子的“運動模式”
  • 運動智能特點:身體各部分動作已比較協調,能掌握大部分大動作和精細動作,是學習運動技能的最好時期。

家長可以引導孩子練習一些精細動作如單足跳、跨越障礙物、接球、騎三輪童車等大動作,還可以通過畫圓、剪紙、簡單畫畫、自己穿襪子鞋子、自己扣扣子拉拉鍊等練習精細動作。


寫在最後:

家庭是促進孩子發展的基礎,寶寶的發育有規律、節奏,需要父母細緻入微的應對,像“玩食物”這樣的“小事兒”很多人不知其因就制止,錯誤的方法對孩子的身心都會造成一定的傷害,平時多加學習,希望我們都能做智慧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