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孩子的家,應該這麼收納

剛做完清潔的地板,轉眼又被孩子弄了一灘水漬;

剛收拾好的茶几,沒整齊兩分鐘,就被孩子弄得亂七八糟;

前一秒剛剛放好的玩具,下一秒就被扔得滿客廳都是……

有孩子的家庭,媽媽的收拾速度,總是趕不上孩子的破壞速度。


孩子,真的是大多數媽媽又愛又恨的一個生物。


為了不讓自己一天的時間都花在收拾打掃這件事情上,有些媽媽們,便把小孩子的物品收起來,放在他夠不到的地方,以為這樣,就能讓屋子乾淨、整潔。

的確,這樣做或許可以得到一個看上去整齊、乾淨的家。但是,做法太過簡單、粗暴,最終讓孩子不快樂。


01/

小孩子,天性活潑好動。對所有的事物他們都有極強的探知慾,任何事物,對他們來說都有很強的吸引力。他們想要快速瞭解這個對他來說陌生又好玩的世界,於是東瞧瞧西看看,遇到感興趣的物品,還會雙手一抱,把玩一番。

有孩子的家,應該這麼收納

於是,很多媽媽為了防止孩子搞破壞,總是跟在他屁股後面,在孩子即將“犯錯”之前,就把破壞的想法給遏制住。

美美就是這樣的一個媽媽,她很愛整齊,見不得家裡亂糟糟的樣子。沒有孩子之前,收拾家務對她來說毫不費力,用不了一盞茶的時間,裡裡外外,都收拾得整整齊齊,一塵不染。

但是,有了孩子後,她花在收拾屋子上的時間,比原來多了不止三倍。起初,她任由孩子玩鬧,孩子走到哪兒,她就跟到哪兒,一刻也不敢讓孩子離開她的視線,怕一個不留意,孩子就開始“大鬧天空”。這樣下來,不僅孩子玩得不盡興,她自己也精疲力竭。最後,受不了孩子破壞力的她,不得不把屬於孩子或者是孩子喜歡的物品藏起來,等她覺得孩子需要,或者是孩子哭鬧不止的時候,才會拿出來。

久而久之,孩子失去了往日的好動。因為,不管做什麼,都會聽到媽媽大聲喝止,這不準,那不許,少了天生的自主性。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再小的孩子也不例外。

物品收納,不要怕小孩搗亂,讓孩子被迫乖巧,實際上是在壓制他的天性,長久以往,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那麼,活潑好動的孩子和整齊有序的家居環境可以和諧共處嗎?

答案是:肯定的。


02/

客廳,是家人的公共場所,是一家人呆在一起時間最長的地方。但是,大多數情況下,很多家庭的客廳,卻是為了一年也招待不了幾次的客人,和為數不多的幾次聚會所設計。

有孩子的家,應該這麼收納

超大的沙發、超大的電視、超大的茶几……是大多數家庭的標配。這樣子的佈局方式,不是說不好,而是忽略了真正的使用者們。

並且,客廳不僅僅是爸爸媽媽的空間,更是孩子的“地盤”,是一家人的公共區域,在使用上,應該兩者兼顧。

同事嬌嬌,跟先生和三歲的兒子,擁有一個70多平方米的家。在裝修之初,嬌嬌就跟設計師說明她的想法,最最重要的一點是,想要一個大而明朗的客廳。

一家人可以這這裡閱讀、工作、玩遊戲;精力旺盛的小朋友,可以在無阻礙的客廳裡爬來爬去,享受屬於他的歡樂時光;有客人到訪時,大家可以席地而坐,聊天、喝茶,享受午後好時光。

嬌嬌的想法付諸了行動。在寬敞明亮的客廳裡,她窩在單人沙發上閱讀,孩子則在地毯上玩他的小汽車,一抬頭就能看見沙發上的媽媽,不會因為沒有安全感而害怕。她也不用成天追著孩子跑,孩子在玩玩具的時候,她也完成了閱讀,互不干擾。孩子玩累了,會根據和媽媽的約定、或是媽媽的指示,把玩具放到客廳裡的玩具專屬收納櫃中,不用媽媽耳提命面,自有一套自己的玩樂、收納法則。

屬於孩子的物品放在他的身高所能觸及的地方,並不是一件壞事。屬於大人的或者是一些易碎不常用的物品,放在高處或是成人才能觸及的地方,用完了及時放回原處。言傳身教,慢慢地,收納整理就不再是讓媽媽頭疼的一個問題。不要把小朋友當作環境破壞者,而是把他當成一個規則的制定者和參與者,只有參與了,才能更好的遵守規則。

當孩子有意願的時候,媽媽們也不必大包大攬,要有意識的讓孩子參與進來。


03/

兒童房,應該是一個僅僅只是屬於孩子的空間,這個房間,完完全全只屬他自己。

但大多數家庭,因為房間大小的原因,大人總喜歡把自己的物品,放到孩子的房間裡。因為房間大小原因,孩子的東西本就不多,不佔用覺得浪費空間可惜;而佔用的話,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作為家長,頻繁的進出他的房間取放物品,也會讓孩子反感、不自在。

有孩子的家,應該這麼收納

隨著孩子不斷長大,他需要一個獨處的空間,在某些時刻,不希望任何人打擾。

我見過很多家庭的兒童房,跟大人的房間一樣,大大的衣櫃、佔去房間一半大小的床,以及一張書桌……除了大小和顏色不一樣之外,簡直就是大人臥室的複製粘貼版。這些物品放下之後,基本上就沒有什麼活動空間了。

大衣櫃,如果不放大人的物品,對於孩子來說,沒有多少必要,因為太高、太大,孩子夠不著,就不要說收納和使用了。

兒童房,孩子才是這件屋子的使用者,要想這個屋子的收納保持合理,就要按照孩子的使用習慣,方便的取放,才能讓物品不論什麼時候,都能保持整齊和有序。

孩子的空間,就跟大人的臥室一樣,有他自己想象中的樣子。一勞永逸買大大的床和衣櫃或許可以用到孩子長大成人,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卻少了自己動手營造自己獨處空間的機會。

孩子,是能夠講道理、也會講道理的。不要用大人的思想把他們隔離起來。

孩子的破壞力很大,但創造力也很大,與其擔心孩子們搞破壞,不如按照他的使用習慣制定收納計劃。參與,遠比觀望更能讓孩子懂得媽媽的辛勞。

有孩子的家庭,多了許多親子時光,收納的過程,也是一種享受親子時光的過程,關鍵是讓孩子參與進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