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性看待當前自主品牌汽車的產品力?

網友提問:

此前一直對於自主品牌抱有偏見,一直覺得如果買車就會選擇合資車。然而等我想買車時就限牌了,無奈最終只能購買某自主品牌的一款新能源車型。因此想稍微詳細且客觀地瞭解下當前自主品牌的競爭力如何?並且想知道當前自主品牌車型的產品力值得信任嗎?

解答:

自主品牌產品品質差這個命題或印象是真是偽必須得要自己去親身體驗才能有結論,我的觀點是自主品牌有品質好的也有品質不好的。例如當前市場上,來自吉利旗下的的車型在我印象中都算是好的,而且是自主品牌中品質、性能、研發、技術最好的,能達到大部分合資企業產品的水平。長城旗下WEY品牌的起點比較高,設計創新和品控都不錯,但是性能方面還是侷限在“哈弗”的水平上。這兩各品牌可以劃歸自主品牌品質第一梯隊。

第二梯隊的品牌就比較多了,比亞迪、長安、哈弗、寶駿、奇瑞、江淮、廣汽傳祺、榮威、MG基本上都在這個區間上,這些企業的產品品質口碑都還不錯,產品線也比較完整,有一定的研發能力,有些品牌也有自己的產品特色,當然也有個別企業藉助了與其相關的合資企業的技術支持。總的來說,它們的產品都能達到較高的性能要求和品質要求,而之所以列在第二梯隊,主要是一些產品方面的細節表現還沒有達到足以進入第一梯隊的水平。不過對於普通家用車消費者來說,它們的產品大多數都能達到,物有所值的水平,能夠滿足多數普通家用車消費者的使用要求。


如何理性看待當前自主品牌汽車的產品力?

第三梯隊的品牌也不少,這一梯隊的企業大多是進步緩慢的,產品少、換代週期長、研發能力不足是進步緩慢的主要原因,部分企業處於半停滯甚至完全停滯的水平。這一梯隊中大部分企業的產品的通病是沒有重視到汽車這種產品的核心,有些新產品圖有外表,有些是堆砌配置以所謂的性價比吸引眼球,有些是過度的求大,但是缺少有力的性能和質量保障,偏離了汽車的核心性能和適用的核心要求。

當然,並不是除了一二梯隊之外所有的自主企業都是第三梯隊,只不過在這麼多自主品牌中,這麼多車型產品中,我覺得第三梯隊的產品並不是像一二梯隊產品那樣有較高的競爭力,產品質量、服務網絡都還有些欠缺。總的來說,當前自主品牌已經取得了脫胎換骨的變化,某些品牌完全具備與合資車型分庭抗禮的水準。因此,始終抱著自主品牌不好的偏見實際上就已經是個不客觀的想法。


如何理性看待當前自主品牌汽車的產品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