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在孩子成長時扮演的角色,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在孩子六到十三歲時,有大量的研究證明,如果父親不是孩子的偶像的話,這個孩子在長大之後,會出現特別多的問題,首當其衝的就是自律性會比較差,他做任何事情時都需要別人督促,別人來催著,或者是別人來要求,而他來滿足,所以他在工作起來會很被動;其次就是成癮性人格,成癮性人格主要表現就是愛打遊戲,停不下來,或者是抽菸,甚至是吸毒等

父親在孩子成長時扮演的角色,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因此,在孩子六到十三歲這段時間,父親要能夠成為孩子的偶像,在家裡扮演著讓孩子學習的對象。有的家庭,可能在日常生活中缺少“父親”這一角色,例如單親家庭,或者是父親由於工作比較忙,而整天出差不在家,那麼這個時候,媽媽應該給孩子找一個男性的偶像,比如說,像舅舅,像外公,或者是像叔叔,就是說能夠有一個導師性的這麼一個人

父親在孩子成長時扮演的角色,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父親”對男孩和女孩的成長都有影響,但對男孩的特殊意義在於,父親身上的男性特質,比如,果斷、剛毅、堅強、有力量、保護性等等,對男孩性格的形成至關重要。為了實現自我塑造,男孩不單需要一個現實中的父親,還需要一個“內心的父親”。也就是說,他需要內化父親角色的功能和作用。“父親角色”不僅僅是一個人,也不是一個符號,而是一種象徵,象徵力量、規則、權威,“父親角色”還是一種言傳身教,父親用自身作為兒子效仿的模板、超越的目標,激發兒子成長的動力,用無聲的權威指引孩子的未來

父親在孩子成長時扮演的角色,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對於一個從男孩成長為男人的生命歷程來說,“父親和父親角色”具有舉足輕重的、持久的、不可取代的作用。父親、尤其是父親角色的缺失,可能是他一生的遺憾,是他需要終生成長的重要課題

父親在孩子成長時扮演的角色,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父親在家和不在家,對孩子的影響其實都在,不在家時也是一種影響。那個位置是空的,給人想象的空間:他不在,他去哪裡了?重要的是媽媽對父親不在家的解釋是什麼,是用什麼情緒說的。如果媽媽笑眯眯說:“爸爸在外面忙著很重要的工作。”或者抱怨說:“誰知他又死哪裡去了!”,這兩種不同的解釋,包括其中的情緒,對孩子都會有不同的影響

父親在孩子成長時扮演的角色,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那麼,我們前面提到的,父親角色缺失,我們的“替代者”的選擇,只要能承擔起父親角色的重要他人,我們瞭解了這一點,就能讓潛意識的需要變得清晰,有意識地去尋找替代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