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8萬,陳曼生大膽改制蘇東坡石銚

蘇東坡的石銚


石銚(diào)在現代漢語中的註釋是:陶製的小烹器。


宋代大文豪蘇軾在《試院煎茶》中寫道:“且學公家作茗飲,磚爐石銚行相隨。”也有人認為這是關於石銚最早的記載。


368萬,陳曼生大膽改制蘇東坡石銚

石銚


唐代茶聖陸羽在《茶經》中記載,唐朝前古人用來煮茶的器具是鍑(音讀:fǔ,或作釜),由生鐵或瓷、石等材質為之。


到了宋代,釜演變成銚。蘇軾好友周穜送給蘇軾的石銚壺即是一種由"釜"改良而成,有流有柄的煮茶器。


368萬,陳曼生大膽改制蘇東坡石銚

東坡像


蘇軾得到此一石銚壺之後,曾作了一首詩給周穜,以表達感謝之意:


銅腥鐵澀不宜泉,愛此蒼然深且寬;

蟹眼翻波湯已作,龍頭拒火柄猶寒。

姜新鹽少茶初熟,水漬雲蒸蘚未乾;

自古函牛多折足,要知無腳是輕安。


詩中讚揚石銚壺這種新產品,由於在材質與器身設計上加以改良,因而更適合用來煮茶。


陳曼生的石銚


用於“泡茶”的“石銚”壺,最早是誰創制的呢?有人說是清代文人陳曼生。


2012中國嘉德春季拍賣會上,楊彭年制,陳曼生為江聽香銘的石銚壺以368萬港幣的價格成交。


368萬,陳曼生大膽改制蘇東坡石銚

楊彭年制,陳曼生為江聽香銘石銚壺


此壺有“彭年”篆書印款,為楊彭年之作。提樑壺,斂口、鼓腰、圜底,造型簡練,渾樸有致。提樑作半圓形,與壺身銜接處之線條自然流暢。


曼生與楊彭年根據石銚壺的造型再加以改造、創新。壺身銘文:“銚之制,搏之工。自我作,非周穜。聽香銘。”


368萬,陳曼生大膽改制蘇東坡石銚

清·路大荒舊藏楊彭年制鍛泥提樑石銚壺


意思是這把由紫砂泥摶制的石銚壺,已不同於周穜的那把,而是自行創作設計的。


聽香是陳曼生的幕客江聽香,原名青,字步青,別署紅豆。


368萬,陳曼生大膽改制蘇東坡石銚

清嘉慶 陳曼生銘紫砂石銚式提樑壺


此壺銘書法有瀟灑簡逸之致,仍不失端整。其款識雖署曼生幕客江聽香,但若將其與唐雲所藏幾件傳世’曼生壺’上的刻銘書法作比較,非常相近。


因此,學者斷言此壺銘為曼生所書,由聽香動刀銘刻。


石銚到石瓢


石瓢的產生可以看做是石眺的再進化,陳曼生創作石瓢壺,就是以自己石眺為原型。


石瓢壺這種款型自產生以來,就受到歡迎,且長盛不衰。


368萬,陳曼生大膽改制蘇東坡石銚

曼生石瓢


他與楊彭年合作的曼生石瓢,壺身銘文:“不肥而堅,是以永年。”可謂概括了石瓢壺的精髓。


368萬,陳曼生大膽改制蘇東坡石銚

曼生石瓢


石瓢符合三角美學定律,身筒、流、把甚至鈕都要相互配合,形成最佳比例。加上簡潔實用,成為了經久不衰的紫砂經典款。


近1000年的光陰,從最初的釜到東坡的石銚,再從曼生石銚到石瓢。石瓢壺完成了它的進化,以曼妙的身姿留名史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