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對孩子大吼大叫?別不以為意,這樣做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小林時常覺得自己家孩子果果不省心。以前別的小孩都能自己吃飯了,就果果最磨嘰,說了她幾次才好轉。後來別的小孩都會背唐詩了,只有果果還只能背兒歌,小林又是發了幾次火才讓果果背下來兩首。

小林總納悶怎麼自己家孩子就這麼不思進取呢,非得惹自己生一頓氣才能稍微有點進步。這不,果果都上一年級了,還總弄髒衣服。才剛洗過衣服的小林又想教育果果了,結果剛吸了一口氣還沒說話,果果就哭起來了。

習慣對孩子大吼大叫?別不以為意,這樣做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媽媽我不是故意的,我就是摔倒了,你不要吼我嗚嗚嗚……”果果這一哭給小林也哭蒙了,心想我什麼時候吼過?結果不想不要緊,一想才發現自己以前教育果果的時候都在氣頭上,難免會擴大音量,結果就是每次都在對孩子大吼大叫!

看著孩子哭得難受小林想過去安慰一下,結果還沒碰到孩子就往後躲,臉上寫滿了害怕的神情。小林心情很複雜,“我不就是督促了孩子幾次麼,怎麼孩子嚇成這樣了?這孩子膽子可真小。”

其實哪是孩子膽子小,分明是對家長的大吼大叫留下心理陰影了!

一、家長如何控制自己

1.正確認識自己

其實像小林這樣的家長非常普遍,他們可能從來沒覺得自己有大吼過孩子,但事實上已經給孩子造成傷害了。人在激動、憤怒的情緒中往往無法保持理智,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心態。

想要改正這一習慣,首先要做到正確認識自己。不妨回憶一下在跟孩子的溝通中,有多少次自己在不經意中吼了出來,如果想不起來也可以找孩子一起聊聊。當孩子細數每一次被吼的心路歷程時,你一定會感到震驚。

也許很多次家長真的只是想教育孩子,可由於情緒的失控,教育變成了教訓。家長要記住自己對孩子大吼的原因和經過,總結自己情緒上的缺陷,下次同類情況發生時儘量控制住自己。

事實上其實即使對自己有了充分認知,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氣也是很有難度的。

習慣對孩子大吼大叫?別不以為意,這樣做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2.有效控制自己

諺語說“衝動是魔鬼”,想必每個經常大吼大叫的家長在孩子眼裡都和大魔頭差不多吧。想要改善這種不健康的溝通狀態,首先要在火冒三丈時冷靜下來。可以嘗試做一個深呼吸,讓自己冷靜下來。

如果無法冷靜,不妨從惱火的思維中暫時抽離出來,聯想一下孩子平時可愛的笑臉,回憶一下孩子帶給我們的感動與驚喜,想想孩子乖的時候有多體貼。這樣能很快使心情歸於平靜。

這時候家長再去和孩子進行溝通就能更為正確、積極、有效。

二、大吼大叫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心理學家曾說過:人終其一生都在無用地嘗試逃離童年帶來的傷害。家長經常性的大吼大叫對孩子帶來的傷害同樣是會伴隨孩子一生的。

有的孩子在長大後性格怯懦、自卑,唯唯諾諾,無法和同齡人正常溝通。還有的孩子變得

性格暴烈,管不住自己的脾氣,把大吼大叫的習慣繼承了下來,對自己的家人、朋友持續造成傷害。也有的孩子外表沒什麼表現,但實際上心理非常脆弱敏感,時常惴惴不安,對人總是猜忌、揣測。這些性格的養成都與童年經歷有關。

不僅孩子自身性格會受到嚴重影響,親子之間的關係同樣會歲年月增長而逐漸疏遠。在孩子尚小的時候,面對家長的語言暴力只能害怕、哭泣。稍微長大一點的孩子有了自己的行動能力,就會想方設法地逃避家長的訓斥,家長的本意可能只是想和孩子溝通,卻不知不覺把孩子越逼越遠。

習慣對孩子大吼大叫?別不以為意,這樣做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等孩子再大一點,有了自己的思維能力之後,就會開始反抗家長。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下,很多家長有絕對的“父權”意識,心理上是接收不了孩子“忤逆”自己的,但孩子也是人,人總會有自己的思維邏輯,雙方各執己見便會引發更激烈的爭吵。

隨著年紀的增長,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總會變得越發困難,從小就產生裂痕的親子關係在孩子長大後一定會更加難以修復。所以家長一定要及早剋制住對孩子大吼大叫的行為,因為這種行為帶來的傷害是不可逆的。

三、如何正確管教孩子

有些家長遇事只會打罵孩子、大吼大叫兇孩子,這是所有教育方法中最不可取的。正確管教孩子也是一門大學問。

1. 嘗試講道理

不要總以為孩子年紀小聽不懂道理!孩子學習的速度是正常大人遠不能想象的,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孩子的標杆。有時候家長覺得孩子在無理取鬧,其實只是大人和小孩看待事物的方式不同,思想上產生了分歧。

這時家長不妨嘗試去和孩子講講道理,告訴他為什麼這是不對的,有哪些壞處,孩子就算一時間理解不了,也總會在重複中有所進步。另一方面在這個過程中也會加深親子間的相互理解,孩子會明白家長對他們的教育並非是在否定他們,而是在教會他們對錯之分。

習慣對孩子大吼大叫?別不以為意,這樣做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2. 通過遊戲培養好習慣

遊戲是孩子學習的重要方式。通過遊戲能很容易地培養孩子產生一些優秀的品質。耐力、智力、理解能力、包容心,不同的遊戲能起到不同的效果。

舉個例子,如果孩子經常弄髒衣服,家長不妨和孩子開展一次洗襪子比賽,比比誰能洗得更快更乾淨。通過這樣的遊戲孩子會學習到勞動的意義,也會更珍惜家長的勞動成果。

3. 注意管教孩子的方式

當家長一定要認真嚴肅的管教孩子時,也要注意場合和方法。儘量不在公眾場合管教孩子,維護孩子的自尊心。說話儘量用孩子能接受的語氣,逐漸減少最後杜絕大吼大叫。相信能做到這幾點的家長一定可以把孩子培養得既優秀又陽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