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菩薩行論》第五品 護正知(952)


嶧山興國寺

《入菩薩行論》第五品 護正知(952)


《入菩薩行論》第五品 護正知(952)

上妙下建法師開示

其實,我們毋須懷疑以持咒的功德必定能超越輪迴,但解脫必須建立在基礎和信心的基礎上,假如唸的人根本沒有一點基礎和信心,那這麼說就相當於欺誑了他。要注意,佛陀之所以宣說僅持某佛名號就能獲無上菩提,有時是為了接引懈怠者或根基很差者。他能否獲得解脫呢?肯定能,但不一定是今世。人們通過一心一意地持咒來積累善根、清淨業障,過程中福報與日俱增,自然能修持其他法門。佛陀這樣說是有密意的,不是欺誑他人。此處的“誑他人”指自己不瞭解佛法,以偏概全地亂說。

那麼對我們來講,其他方面的資糧、功德還差得遠,所以我們只念一個咒語,沒辦法在很快時間中達到這個效果,必須依靠其他經典中所開示的修行方式——怎樣讓自己對輪迴產生厭離心,怎樣對眾生產生菩提心,怎麼樣來了知萬法無自性的空性,怎麼樣來通過六度累積資糧。那麼這些經典、論典和修法我們都要去學習、去修學,修學之後當我們的資糧、功德慢慢地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念這樣的咒語就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有些是這樣的情況。有些時候說,你念這樣的咒語,念一句之後你得到什麼,念兩句你得到什麼,就是指特定的根基,不帶有普遍性,它是針對某些根基來講的,不是所有根基都如此。

有些人誤解了經典裡這樣的含義,認為很多人學一個就夠了,其他的都不要學,就屬於此處所講的“誑惑人”,以這樣的講法欺騙別人、蠱惑眾生。這個講法對有的眾生很相應,對這些人來講,佛陀就是針對他們而講的,對他們的確沒有什麼了義不了義的差別。但這種講法不是針對所有眾生,如果是針對普遍的眾生,佛只講一句法、一句咒語就度盡眾生了,其他的都不用了。而眾生的根基是千差萬別的,每個眾生都應該有對應根基的說法,有些眾生需要廣聞博學,有些必須要了知種種修法。

《入菩薩行論》第五品 護正知(952)


您的點贊和評論將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