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4大誤區否定了孩子,埋沒了孩子的天性,你中招了嗎?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有的人喜歡安靜,有的人喜歡熱鬧...對於孩子了來說他們也有自己的性格,作為家長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給予適合孩子成長的環境。但是對於很多家長對自己的孩子不夠了解和認識,都會用“社會的統一觀念”去培養孩子,其實這不僅不利於孩子的成長,還很有可能埋沒了孩子。

現代的父母都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管孩子喜不喜歡,都會強加給孩子報上滿滿的補習班,舞蹈、繪畫、鋼琴、圍棋...這一系列的“成才標準”,去強制孩子學習其實是弊大於利的,對孩子的童年也會造成很大的陰影。

媽媽們,你是否也在用社會輿論去評價自己的孩子,認為自己的孩子有問題?

誤區一:孩子愛發呆就是有問題

有很多小朋友喜歡發呆、沉思。當媽媽看到孩子一個人在屋子裡望著窗外,沒有任何反應,是不是在擔心孩子是不是有問題?或者他在浪費時間?

其實,即使當孩子什麼都沒想的時候,大腦也是在儲存/整理和加工一些信息,只是不是用意識去努力實現而已。作為家長應該是更多的去理解自己的孩子,去支持孩子,瞭解孩子屬於自己的個性,讓他們順其自然,這樣他們的天性才能得以發展,創造屬於自己成長的環境。

育兒4大誤區否定了孩子,埋沒了孩子的天性,你中招了嗎?

誤區二:孩子“慢”,就等於“笨”

很多孩子做事都喜歡慢條斯理的,如果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就更能體現出來,很多時候這類的孩子就會被老師和家長認為是笨。

其實這些只是孩子的適應能力比其他慢一些而已,並不代表孩子就比其他孩子笨,這也只是這類孩子自己的一種行為方式而已。其實慢性子相比其他孩子更易能夠控制自己收到外界的誘惑,這對於孩子來說並不一定就是壞處。

育兒4大誤區否定了孩子,埋沒了孩子的天性,你中招了嗎?

誤區三:“迷信”書本育兒以及智力測試

點媽在小時候走路說話都要比其他孩子要晚許多,據媽媽說到了20多個月才會走路。媽媽就特別著急,一直在猜測孩子的智力是不是有問題,都快兩歲了還不會走路,結果後來去醫院檢查沒有任何問題,就只是不願意走路而已。

很多時候媽媽會買很多關於測試智力的書本回來測試子女,發現孩子分數極低,都會莫名的擔心。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教,發現孩子還是學不會,認定了孩子就是笨,因此就會給孩子貼上“笨”的標籤,甚至有可能放棄自己的孩子。其實家長如果不能耐心的給予孩子足夠的指導和幫助,很有可能抹殺了孩子在其他能力的發展。

孩子的能力系統是多方面的,不能僅僅憑書本的測試而去否定孩子。但是家長在前提不瞭解孩子的情況下,應當及時帶孩子就醫,檢查智力是否有問題,一旦醫生否決了,家長應當耐心的去引導孩子,教育孩子。

育兒4大誤區否定了孩子,埋沒了孩子的天性,你中招了嗎?

誤區四:孩子“愛動”就是“多動症”

這個點媽是深有體會了,點點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點點相比其他的孩子真的是特別好動,大人帶孩子時真的特別累。以至於很多時候孩子的奶奶多次認為孩子是多動症。

根據列文博士八大系統理論,這類孩子其實屬於運動機能佔優勢,故喜歡用肢體代表語言。所以,並不是所有“愛動”的孩子都是真的患有多動症。其實相比之下,這類孩子應當是更聰明,他更多時候能夠了解大人的要領,掌握的本能。

育兒4大誤區否定了孩子,埋沒了孩子的天性,你中招了嗎?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培養孩子的興趣,積極鼓勵孩子去認真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