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配置有先後,學會了嗎?

前面給大家分享過的幾篇文章,大家應該可以比較輕鬆地理解:在我們有限的一生中,如何智慧地運用保險工具,使其為我們所用甚至跨越我們的生命週期;在我們的投資工具選擇上,如何用正確的理念來認識保險的安全性、收益性與流動性。

相信大部分已經對“保險”這個金融工具有一定認識的、但並不是專業人士的夥伴們來說,會經常問到小編幾個問題:“保險很重要,但家裡那麼多人都還沒有保障,怎麼辦?”“我愛我的小孩,想給小孩先配上保障吧,可以嗎?”“現在疾病太多了,特別是老人家,經常磕著碰著,年齡大了疾病也多,看病費用太貴了,能不能給老人家先配上保險呀?”......諸如此類的問題,不知道是不是也是您所關心的呢?


小編今天就“以家庭為單位,究竟應該為誰優先上保障”這個問題,來給大家分享分享哈~大家看過我文章的話,對“人生草帽”這張圖應該不陌生。

保險配置有先後,學會了嗎?

每個人的人生軌跡,無不將經歷“嬰幼兒-少年-青年-中年-老年”5個生命階段。而我們知道,除了“呼吸”會陪伴我們一生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也需要陪伴一生的物質基礎,就是——財富(錢)!

所謂“掙錢一陣子,花錢一輩子”。我們曉得,5個生命階段中,每天都在“消耗財富”,而“財富積累”的時期也許就主要集中在“青年-中年”階段(22-60歲)

“青年”階段——大學畢業,也許正處於“單身貴族”的家庭結構,又或是而立之年,“剛結婚小夫妻”的家庭結構;

“中年”階段——不惑之年,也許正處於至少“小康之家”及以上的“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結構~~

不同的家庭結構,將使得家庭經濟支柱會面臨不同的生活壓力與家庭責任。這些壓力與責任,除了日常花銷這些

看得見的“顯性支出”外,很多的未知的“隱性支出”是很容易受人忽視的——即:自己或家庭成員的疾病風險開支、自己或家庭成員的意外風險開支、子女教育費用、自己年邁時候的養老準備、贍養老人的開支等。

關乎“錢的問題”這座大山,相信絕大多數的家庭都會比較類似,壓在“五指山”之下的那個人會是誰?沒錯,就是每個家庭的“家庭經濟支柱”。能夠幫助“家庭經濟支柱”守護來之不易的財富和解決“錢的問題”的安全工具,也許非“保險”莫屬了。

因此,今天討論的問題的答案已揭曉——最該優先配齊保障的人,就是每個家庭“家庭經濟支柱”。“家庭經濟支柱”是每一個小家的依靠,是能保證每個家庭歲月車輪正常運轉的“馬達”。基礎保障做足了,在可承受的經濟範圍內把人生風險轉嫁了,剩餘有充裕資金的,再進行資產配置實現增值,這樣,或許,未來的生活會多了一份“淡定”與“安全感”。


保險配置有先後,學會了嗎?


那麼,5大類的保險種類,什麼樣的保險配置順序是正確的呢?6大原則,傾囊相授,請收藏好!


第一,先保障,後儲蓄

面對積累的財富,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儲蓄”“存錢”“理財”,其實,有理財意識顯然是很棒的(總比放活期或月光族要好哈哈哈),不過,人,相對於財與物而言,乃重中之重,只有優先把“人”保護好了,“財”與“物”也自然就受到呵護了。因此,先把基礎的、關於人身風險的保障做足了,有額外的現金流,我們再用於配置其它理財工具。

做好風險轉嫁與管理,將實現對“人”的保全;做好了先保值再增值的財富管理,將實現對“財”與“物”的保全。


第二,先保家庭“第一”經濟支柱

家庭“第一”經濟支柱,是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擔負著家庭老少的開支、生活費用、家庭負債等,“家庭支柱”支撐著家庭經濟,如果沒有做足風險保障或者沒有保障“裸奔”中,那麼,人身風險一旦來襲,所有的開支、費用、負債,都將轉移到家庭成員身上,如果家庭成員收入低或者待業或者無業,那麼,這個風險缺口的“壓垮性”影響將會直擊整個家庭。

可以這麼說,家庭經濟支柱給予每一個小家以“安全感”,那麼,“保險”工具就是給予家庭經濟支柱的“安全感”。


第三,先保年輕的“大人”,後保小孩和老人

“大人”一般處於中年階段,小孩的開支、老人的醫療等基本上是靠“有掙錢能力”的中年夫婦的支持作為來源,如果“大人”萬一發生風險,小孩與老人的開支也許會面臨問題。如果“大人”風險保障做足了,遇到風險時候,就可以憑藉理賠金額助力家庭度過困難的時期,也能覆蓋小孩與老人的開支,不受影響。

因此,保障有財富創造能力的人,是重中之重。


第四,先保大風險,後保小風險

“大風險”的發生如一場重大疾病的發生,或者身故,動則幾十萬乃至百萬計的醫療支出,將對家庭的經濟命脈有較大的衝擊——或許家庭經濟回到“解放前”,或許一蹶不振,或許失去經濟依靠難以東山再起。“小風險”的發生如感冒發燒,對家庭經濟影響較小,用我們日常的收入可以輕鬆覆蓋。

因此,保障“消耗財富”更大的風險,是首要出發點。


第五,先看條款,後看公司

配置保險,買的是“條款”,為的是風險發生時候依照條款(合同)約定能夠順利理賠。為此,每個買了保險的夥伴,或者想要開始做保險配置的夥伴,要了解自己最需要解決的是哪方面的問題,以前買過的話買的是什麼,保障的是什麼,理賠的條件是什麼......

而關於“保險公司”的選擇,買大公司還是買小公司,往往,在理賠利益面前,理賠程序與要求都基本一致。保險公司,只有“相對大小”,沒有誰是大的,誰是小的。如果還有“保險公司大小”方面的問題,歸根結底,是對保險公司安全性的不瞭解(可詳細參閱:《哪家保險公司最安全?快看,你答對了嗎......》)。

看需求,挑工具,選產品條款,並結合保險公司的服務政策,完美!


第六,先找專業人士諮詢,後靠自己

保險作為一種金融工具,橫跨了“保險學”“醫學”“法律”“健康管理”等領域知識,它不像我們買衣服,靠外觀、靠摸摸質感就可以決定買單的一種商品;也不像我們買杯奶茶,靠網紅、靠口感就可以決定買買買。強烈建議:保障規劃的重要性,需要上升到與“購房決策”一樣重要的高度,為了避免踩坑,更需要專業人士依據每一位個體的特殊性,協助評估、出具建議、最後量身定製方案。如果,如果對自己的專業能力很自信,也是可以靠自己完成保障規劃的哈~~

術業有專攻,合適自己的方式,才是最好的。總之,全面做足保障了,就沒問題啦。


一起來做一個“未雨綢繆”的智者吧,守護我們的“人”,也守護來之不易的“財富”!向幸福啟航!

喜歡我文章的話,歡迎分享,做您身邊的財富顧問,更做您家庭的保險經紀人,一起成長,有需要諮詢探討的,也歡迎隨時溝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