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再次出手降準,房地產能否乘勢再起

經歷了最近的風波,很多人買房觀念跟以前發生了很大變化

有人覺得,城市裡面應該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否則保安在門口一站,租戶根本進不去小區,只有真正的業主才能自由出入。

有人認為,買房應該回農村老家,蓋兩層小樓住起來寬敞又愜意,比在城裡擠著高容積率的小區要強得多。

這兩種觀點都有各自的道理,那麼,對普通人來說,2020年該“出手購房”還是“儘快賣房”呢?

央行再次出手降準,房地產能否乘勢再起

經濟學家任澤平一直掛在嘴邊的準則是:長期看人口,中期看供需,短期看金融。

買房畢竟是一件事關人生幾十年的大件消費,在買房之前,必須要做足功課,影響一個城市房價的最關鍵因素,必然是人口流動。

去年底,高層發佈文件放開了300萬人口以下的城市的落戶,這就意味著,各個城市之間的競爭,將進入到白熱化階段。

數據顯示,現在流動人口有2.4億人,這些人的走向,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未來的房價分佈。

參考年輕人口的流動方向,2018年長三角經濟區的總人口達到了2.25億人,到2030年長三角地區將會有4座城市人口超過1000萬。

珠三角也是如此,2017年珠三角經濟區常住人口達到了6150萬,GDP總值達到了75710億元,人均GDP則達到了12.46萬元。

也就是說,假如你所在城市位於沿海發達城市群,擁有源源不斷的人口填充,城市能保持活力,2020年趁著樓市有所沉寂,出手買房合情合理。

而位於長三角地區的波杭州灣新區正以每年2-3萬的數量引進人口。

央行再次出手降準,房地產能否乘勢再起

年內第2次!央行再次出手降準,能否成為2020年樓市“驅動器”?

從2019年至今,央行先後4次宣佈全面降準或定向降準,共計釋放約3.4萬億元流動性。

第一次是2019年1月4號,第二次是在5月6日,第三次是在9月6日,第四次是2020年1月1日,降準的節奏很有規律,每次間隔4個月。

本次是在3月13日降準,距離上次降準剛剛過去了兩個多月,再次“撒錢”5500億,節奏明顯加快了,這個信號可不多見,顯然有兼顧短期事件影響的關係。

這也就意味著,今年市場上的資金面可能會更加充足

那麼,這個政策對房地產市場會有什麼影響!會不會成為2020年樓市的“驅動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