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眼鏡為什麼沒人要?AR,VR,MR的路在何方?

面部識別和語音助手加持,AR眼鏡為什麼沒人要?

曾經火極一時的VR眼鏡真是讓人心靈神往,自己的小夥伴不上班都去湊錢開起了VR體驗店,連迅雷也趕上了熱潮,給VR產業投入了3000萬。甚至在中國南昌都誕生了VR世界級產業園。

今天我要說的是這個紅極一時的AR眼鏡,為什麼現在停滯不前了呢?


AR眼鏡為什麼沒人要?AR,VR,MR的路在何方?


在極具科技感的概念賺足了眼球后,AR眼鏡的消費級市場之路一直沒有太多實質性進展。

事實上,包括谷歌、微軟在內的各大廠商在AR眼鏡的創新上從未停止腳步,但不得不說消費級AR眼鏡仍然處於概念階段,對大多數普通消費者來說還有點遙遠。

AR眼鏡為什麼沒人要?AR,VR,MR的路在何方?


在CES2018上,來自中國的"小廠商"Rokid公司發佈了AR眼鏡Rokid Glass,並稱其產品是全球首款消費級AR眼鏡,還得到了CES的官方認可(據媒體報道,該產品在發佈前就獲得CES2018"最佳穿戴設備"和"科技創造美好生活"兩個獎項)。

我們有幸採訪到了Rokid公司的負責人、技術極客Misa,或許能找出AR眼鏡從概念走向現實的一些基本邏輯,也能探尋到為什麼大佬級科技企業也無法做好AR眼鏡的一些真相。

AR眼鏡為什麼沒人要?AR,VR,MR的路在何方?


迄今為止,AR眼鏡還沒有真正的突破性產品科技創新從小眾走向大眾。

必須有現象級產品來代表整個行業實現突破,最終把行業帶到一個新的層面,智能手機iPhone4,智能電視小米、樂視的幾個爆款產品都是如此。然而,這些年雖然出了不少AR眼鏡產品,但各種各樣的硬傷讓它們離現象級產品還比較遠。

AR眼鏡為什麼沒人要?AR,VR,MR的路在何方?


很顯然,直到今天,已經走向市場的AR眼鏡仍然存在各種各樣的令人無法容忍的硬傷。智能手機僅用3~4年時間就風靡全球,AR眼鏡發展了整整7年仍然擺脫不了各種缺陷,無法成為一個各方面都能達到應用級別的產品。

不過話說回來,這些硬傷,也給產品指出了改進的方向。

AR眼鏡的"用戶體驗"還有"三座大山"

回首谷歌眼鏡的失敗,可以用一句"一廂情願的產品無人埋單"來形容。直白地說,作為佩戴在鼻樑上、需要不斷與環境主動交互的產品,AR眼鏡的"用戶體驗"邏輯有它的特殊之處。

1.硬件設計:不是太陽鏡,但要像太陽鏡一樣方便Rokid公司的CEOMisa反覆強調一個觀點:"醜陋的東西一定是錯誤的"。致力於智能語音交互的Rokid公司為了"不醜陋",推出了像Pebble一樣的產品,賦予了智能音箱足夠的顏值和功能創新。而回過頭看AR眼鏡,除了受限於整體技術水平的顯像技術,來自硬件設計層面的"醜陋"仍然十分明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AR眼鏡為什麼沒人要?AR,VR,MR的路在何方?


(1)分體式。Meta2的AR眼鏡要連接PC,新出的Magic Leap One仍然是分體式設計。這些產品甚至很難稱為眼鏡,有誰戴眼鏡還要在腰上掛一個其他設備、手裡拿著操作杆或乾脆被PC拴住?加之"長相奇特",一眼望去就很醜的產品會有市場嗎?

(2)笨重。不得不說,谷歌眼鏡之後出現的幾個AR眼鏡產品在造型和佩戴上都"開了倒車"。如HoloLens,與谷歌眼鏡相比,HoloLens重量大、佩戴不便,難以被應用到日常生活中。這樣的產品就算有再多的功能也只會淪為"高科技玩具",如果不加以改進,那麼肯定無法進入消費級市場。

AR眼鏡為什麼沒人要?AR,VR,MR的路在何方?


(3)攜帶不便。分體式、笨重及不可摺疊都導致用戶不得不把戴著AR出行"當個事兒",在智能手機提高屏佔比、降低厚度與重量以更方便攜帶時,戴著AR眼鏡走卻越來越費事。

把"不做醜陋的東西"的理念由智能音箱轉移到AR眼鏡後,Rokid的確做了不少硬件上的改進。例如他們製作了符合人體工學的眼鏡鼻託,將電池後置,使整體重量降低,從而降低佩戴負擔;去掉普遍的外層裝飾鏡片,以增強外觀表現和輕便度;第一次讓鏡腿可以像普通太陽鏡一樣摺疊,方便隨身攜帶。


AR眼鏡為什麼沒人要?AR,VR,MR的路在何方?


即便如此,這些都只是相對其他產品層面的,要說Rokid Glass整體觀感有多漂亮也未必,在CES現場評測的一些國外媒體(如The Verge),雖然都給予了Rokid Glass肯定的評價,但在硬件層面要讓AR眼鏡像普通眼鏡一樣,它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我是科技原創“眾生科技”,帶你一起追蹤技術動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