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療出現內分泌不良反應怎麼辦?

PD-1/PD-L1免疫治療是癌症治療的一把大殺器,已成為除了放療、化療、手術治療、靶向藥之外的又一主流藥物。


但是免疫治療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免疫相關不良反應,包括皮膚不良反應、胃腸不良反應(如腹瀉/結腸炎)、肝臟毒性、肺炎、內分泌不良反應等。


目前免疫相關不良反應(irAEs)機制還沒有完全探究清楚,但大體是免疫系統對特定器官和組織產生的炎症反應。免疫治療不良反應毒性出現時間一般為:肝臟>肺炎>腸炎>甲減>甲亢>嚴重皮膚毒性。


這些免疫相關不良反應大部分是可逆的,皮膚和胃腸毒性恢復比較快,內分泌毒性恢復需要的時間更長一些。本文將介紹免疫治療出現內分泌不良反應時的解決方案。


免疫治療出現內分泌不良反應怎麼辦?

免疫相關不良反應毒性出現時間


免疫治療不良反應處理策略(輸注不良反應+皮膚不良反應篇)

免疫治療不良反應處理策略(胃腸不良反應+肝臟不良反應篇)

免疫治療不良反應處理策略(肺部不良反應+腎臟不良反應篇)


最常見的免疫相關內分泌不良反應有:高血糖、甲狀腺功能異常(主要是甲狀腺功能減退和甲狀腺毒症)、原發性腎上腺功能減退、垂體炎(導致垂體功能減退,如中樞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等。


高血糖(DM)


血糖檢測以空腹血糖為準,若新發高血糖<200mg/dL和/或有Ⅱ型DM病史,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症狀可能包括過度口渴、尿頻、全身無力、嘔吐、神志不清、腹痛、皮膚乾燥、口乾、心率加快、呼吸有水果氣味)的可能性低,則考慮為

類固醇相關性高血糖(大劑量皮質類固醇可誘發或加劇高血糖,如有症狀和/或持續不受控制,考慮轉診到內分泌科給予恰當的管理)或既往Ⅱ型DM。患者繼續免疫治療;每次給藥連續監測血糖;如果需要,改變飲食和生活方式;根據學會指南進行藥物治療;如果患者有症狀和/或血糖持續失控,考慮內分泌會診。


若新發空腹血糖>200mg/dL或隨機血糖>250mg/dL或有Ⅱ型DM病史,空腹/隨機血糖>250mg/dL,則考慮新發Ⅰ型DM【Ⅰ型DM的發生罕見(1%-2%),但如果不提供胰島素治療則可能危及生命。一旦確診為新的I型DM,管理和監測應由內分泌團隊指導】,如果臨床體徵提示可以按照學會指南治療,則評估是否存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包括檢測血液pH值、基礎代謝組套、尿或血清酮體、β羥基丁酸酯);如果尿或血清酮體/陰離子間隙陽性,檢測C肽;考慮抗GAD、抗胰島細胞抗體檢測。


免疫治療出現內分泌不良反應怎麼辦?


不存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則繼續免疫治療;每次給藥連續監測血糖;如果需要,改變飲食和生活方式;根據學會指南進行藥物治療;如果患者有症狀和/或葡萄糖持續失控,考慮內分泌會診。


存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則暫停免疫治療;住院治療;內分泌會診;按照學會指南管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包括但不限於:靜脈輸液±補鉀、靜脈輸注胰島素、每小時血糖、血清酮、血液pH和陰離子間隙檢測);胰島素由住院團隊和/或內分泌學家指導使用。


無症狀/亞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


無症狀/亞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即促甲狀腺素(TSH)升高,遊離T4正常,則監測促甲狀腺素(TSH)、遊離T4,每4-6周1次(對於基線甲狀腺功能無異常或無症狀的患者,如有指徵,可將甲狀腺功能檢測間隔延長到每12-18周),如果TSH升高,則根據TSH水平進行治療或在4-6周內複查TSH、遊離T4。


若TSH升高在4~<10之間,無症狀,遊離T4正常,則繼續免疫治療,繼續監測甲狀腺功能(TFT);若TSH升高(>10),遊離T4正常,則繼續免疫治療,考慮左旋甲狀腺素(目標是使TSH達到參考範圍或適合某個年齡段的範圍)。


若TSH正常或低,遊離T4低,則考慮暫停免疫治療直到不再有症狀,或按垂體炎治療。


促甲狀腺激素(TSH)是腺垂體分泌的重要激素,其生理功能是刺激甲狀腺細胞的發育、合成與分泌甲狀腺激素。TSH的測定最常用於甲狀腺功能的評估,也可用於腺垂體功能的測定和下丘腦疾病的診斷。


血清遊離T4是由甲狀腺濾泡細胞合成後,分泌的一種甲狀腺激素。血清遊離T4具有高度生物活性,能準確地反映出甲狀腺功能的高低。除此之外血清遊離T4在促進人體生長髮育、新陳代謝上具有重要作用,測定血清遊離T4能夠觀察甲狀腺功能的變化,若血清遊離T4增高則提示患有甲亢以及相關疾病,降低則提示甲減或者低蛋白血癥等。


有臨床症狀的原發性甲狀腺功能減退


有臨床症狀的原發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即TSH升高(>10)、遊離T4低,通常有臨床症狀,監測TSH、遊離T4,每4-6周1次(對於基線甲狀腺功能無異常或無症狀的患者,如有指徵,可將甲狀腺功能檢測間隔延長到每12-18周),繼續免疫治療,考慮請內分泌科會診,補充甲狀腺激素,排除伴隨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


免疫治療出現內分泌不良反應怎麼辦?

甲狀腺毒症


甲狀腺毒症,即確定為TSH抑制,可以是:a)如果遊離T4正常,則為亞臨床性;b)如果遊離T4高,則為臨床性。TSH抑制大多是由於一過性或進行性無痛性甲狀腺炎所致。TSH低或抑制伴遊離T4/總T3高,考慮檢測甲狀腺過氧化物酶(TPO)抗體和促甲狀腺激素受體抗體(TRAb),如果有症狀,考慮請內分泌科會診。如果無症狀,繼續免疫治療;根據症狀需要考慮普萘洛爾(根據需要每4-6小時10-20mg)或阿替洛爾或美託洛爾治療,直至甲狀腺毒症消失;在4-6周內複查甲狀腺功能;如果解決,則不進一步治療,如果仍然有TSH抑制、遊離T4/總T3高,則4~24小時內進行碘123甲狀腺攝取/掃描以確定是否為甲狀腺功能亢進和Graves病;甲狀腺功能亢進常發展為甲狀腺功能減退,若TSH升高>10,則開始左旋甲狀腺素治療。


原發性腎上腺功能不全


原發性腎上腺功能不全表現為早晨皮質醇低(<5)伴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高(>參考範圍)有或者沒有電解質異常和症狀。其他異常:低血壓、體位性低血壓、低鈉血癥和高鉀血癥。評估皮質醇水平(AM);全面的代謝組套(Na、K、CO2、葡萄糖)、腎素水平檢查。


進行內分泌科會診,術前或任何操作前進行內分泌評估;暫停免疫治療;在其他激素替代之前先開始使用皮質類固醇,以避免腎上腺危象;類固醇替代療法:氫化可的松早晨20mg、下午10mg,然後根據症狀緩慢滴定劑量或潑尼鬆起始劑量7.5mg或10mg,然後酌情減至每日5mg聯合氟氫可的鬆起始劑量隔日0.1mg;然後根據血壓、症狀、下肢水腫和實驗室結果上調或下調;如果血流動力學不穩定,則住院治療並啟動大劑量/應激劑量的類固醇;症狀嚴重(低血壓)的患者可能需要額外的液體(如,生理鹽水通常>2L);對氫化可的松應急劑量的感染、創傷等進行患者教育。


中樞性甲狀腺功能減退


中樞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即TSH低或抑制伴有不適當的遊離T4低。評估皮質醇(AM)、 FSH、LH、TSH、遊離T4、DHEA-S;女性檢測雌二醇;男性檢測睪酮;如果證實中樞性甲狀腺/腎上腺功能不全,則考慮垂體MRI,考慮暫停免疫治療直到不再有症狀;按垂體炎治療。


垂體炎


垂體炎可能出現頭痛、畏光、頭暈、噁心/嘔吐、發熱、厭食、視野缺口(盲區)或重度疲勞等急性症狀。檢測可能顯示低ACTH、低AM皮質醇、低Na、低K、低睪酮 和DHEA-S。非急性症狀可能包括疲勞和體重減輕。


評估皮質醇(AM)、 FSH、LH、TSH、遊離T4、睪酮(男性)、雌激素(絕經前女性),如有症狀,腦+垂體/鞍切MRI±增強掃描。考慮請內分泌科會診暫停免疫治療

直至急性症狀消失;如果有症狀,接受潑尼松/甲強龍1-2mg/kg/天治療;有指徵時使用激素替代療法;對氫化可的松應急劑量的感染、創傷等進行患者教育。


FSH,即卵泡刺激素,是垂體前葉嗜鹼性細胞分泌的一種激素,成分為糖蛋白。卵泡刺激素調控人體的發育、生長、青春期性成熟、以及生殖相關的一系列生理過程,刺激生殖細胞的成熟。


血清黃體生成素(LH)這是腦垂體分泌的重要促性腺激素,可以促進性腺、腎上腺分泌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女性黃體生成素參與促卵泡激素的促排卵、促進雌激素、孕激素的形成和分泌;男性黃體生成素促進睪丸合成、分泌雄激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