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話晚,貴人語遲?意思可能出乎你想象

孩子開始牙牙學語,父母就期待小寶寶開口喊一聲:“爸爸~媽媽~”這簡單的一句話,有些人孩子七八個月就能聽到了,有些人孩子1歲時聽到了,還有些人孩子1歲半才聽到。這漫長的一年左右的時間的差距,和孩子個體發育的差異性、父母和孩子的交流互動程度以及孩子每天接受的詞彙量有關。

孩子說話晚,貴人語遲?意思可能出乎你想象


鄰居家孩子週歲的時候才會喊“爸爸、媽媽”,其他都不會說。鄰居擔心孩子是不是語言發育遲緩,想著要不要去醫院檢查看看。

孩子的奶奶就很不認同這樣的說法,鄰居吐槽說彷彿這樣一說孩子就變傻了一樣。孩子奶奶和鄰居說:“這就是古人說的貴人語遲,只有聰明有大智慧的孩子才會說話晚。不要著急,過段時間就自熱會說了。”

鄰居就和孩子奶奶說:“貴人語遲,意思是越有身份地位的人說話,越要謹慎。”

這話差點讓孩子奶奶生氣了。

孩子說話晚,貴人語遲?意思可能出乎你想象


平時和鄰居較熟悉,我就和她分享了孩子學說話過程中的一點小經驗:

1、 多和寶寶說話,進行有效交流。

我每天在家陪孩子玩,時間相對來說比較多。孩子出生之後,我做事情的時候都會告訴他在做什麼。月子裡他肚子餓了哭鬧,我泡奶粉時,我告訴他我泡奶粉泡好就喂他喝。剛開始他只是一直躺在那哭鬧,半個月之後,他好像能聽懂我說的,泡奶粉時只是眼睛隨著我轉動,沒有哭得那麼厲害了。名詞我一般是用手指指著告訴他,比如蔬菜水果、動物、家庭成員和身體部位等。動詞一般是用動作表達出來,久了他就知道了什麼意思了。

孩子說話晚,貴人語遲?意思可能出乎你想象


這樣的交流剛開始在家人看來是浪費時間,孩子那麼小聽得懂嗎?有時候甚至會當個笑話。但是我可能意志比較堅定,我決定好的事情一般都會堅持做下去。我相信臍帶分離說,臍帶分離意味著孩子就是個獨立的個體。既然孩子是個獨立的人,那麼他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他也能明白我和他在交流。堅持了兩年,我更加慶幸自己堅持下來了。

孩子說話晚,貴人語遲?意思可能出乎你想象


2、 親子共讀

三月齡開始我和孩子一起看紙板書,那時候他什麼都不懂,只會扔。不過我也沒有放棄自嗨。後來我又入了一些觸摸書、機關書、翻翻書和立體書。孩子也越來越喜歡繪本,他不只是扔,還會摸一摸、撕一撕、咬一咬。現在熟悉的繪本,他可以自己複述出來了。我很慶幸孩子在撕、咬、扔的階段,我沒有放棄親子共讀。目前孩子的很多詞彙、句子都是從繪本里學到的。如果完全依靠日常生活學說話,挺難的。我是全職媽媽,每天和孩子的生活空間都有限,沒有那麼豐富的日常體驗,這就導致每天的詞彙量差不多是固定的。親子共讀在我家孩子學說話的過程中起了很大作用。

因此,我建議每個爸爸媽媽可以將親子共讀這個習慣保持下來。隨著孩子的成長,每天都會收穫意想不到的驚喜。

孩子說話晚,貴人語遲?意思可能出乎你想象


3、 遊戲故事按摩

親子撫觸是我家孩子喜歡的遊戲方式。無意中有一次我在給他按摩時,講了個故事。這讓他很喜歡。我也就嘗試著每次講故事時,配合一些動作。

我這裡講的按摩只是手在孩子背部的輕輕移動。畢竟不是專業人士,不敢亂來。

孩子說話晚,貴人語遲?意思可能出乎你想象


\u000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