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后2小时血糖10.8,问题大吗?是不是得了糖尿病?

oO飞儿Oo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了解一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接下来吴医生就跟大家聊一聊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 具有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以及体重下降等)且随机(餐后任意时间)血糖≥11.1mmol/l,或者

2. 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或者

3. OGTT试验中,2小时血糖≥11.1mmol/l

以上3个标准,满足任意1个标准,即可诊断糖尿病,但注意达到以上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时候,需要再1次复查,予以证实诊断才能成立。注意,这里的血糖是抽血检查的血糖,扎手指的只能粗略估计,并不能准确反映血糖的真实水平。

餐后2小时血糖10.8,问题大吗?是不是得了糖尿病?

根据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餐后2小时的血糖没有超过11.1mmol/l,暂不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还不能说是得了糖尿病。

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就放心了吗?

虽然血糖10.8mmol/l没有超过11.1mmol/l,但也别高兴太早,虽然没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也达到糖耐量异常的诊断标准了。正常情况下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7.8mmol/L,我们把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正常的7.8mmol/L,但仍未达到11.1mmol/L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称糖耐量异常。这种情况是一种正常人向糖尿病的过度状态,将来发生糖尿病危险性很高,可以说是糖尿病的后备军。糖耐量异常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虽然没糖尿病那么高,但也比正常人高很多。

糖耐量异常怎么办?

1.饮食

糖耐量异常可以说是前期糖尿病了,饮食原则需要跟糖尿病一样,控制饭量、避免甜食,多摄入蔬菜、水果、粗粮等含糖量低的食物。

2.运动

有氧运动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 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增强骨骼肌对葡萄糖的消耗,故而能够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甚至能够延缓前期糖尿病发展成为糖尿病,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前期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慢跑、游泳、骑车等。

3.减肥

大部分糖耐量异常的患者体型都偏肥胖,肥胖会影响胰岛素分泌功能,对于体型肥胖的患者适当减肥有助于控制血糖、有助于胰岛功能的恢复。

4.戒烟

糖尿量异常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而吸烟又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叠加的损害就不是1+1=2这么简单了,为了减轻血管的损害,戒烟就变得很有必要了。

糖耐量异常需要用药吗?

一般来说,只要做好以上几点,血糖一般都能得到有效控制,所以说糖耐量异常暂不需要服用降糖药,生活方式干预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前期的最安全的手段。

我是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给大家传播健康知识的全科医生,关注我,您就拥有了一个家庭医生。如果觉得有用,可以转发给身边需要的朋友哦!

全科吴医生


有可能哦!

血糖的正常范围是:空腹(3.9~6.1)、餐后1小时(<11.1)、餐后2小时(<7.8)。你这个明显高了不少哦!建议你一定去检查下。

糖尿病确诊过程是这样的:

1、先抽空腹血

2、喝一杯葡萄糖水,具体多少量不太记得了,反正就是一次性水杯满满一杯。

3、喝完后分别在半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各抽血一次,检查你的血糖值。

当然还不止查这些单纯的血糖值,还要看你的糖化血红蛋白值、胰岛素功能检查,对了,还要查尿常规。

(下面图1是我去年11月确诊糖尿病做的检查项目和结果照片。)

不过就算得了糖尿病,也不用过于紧张,我现在控制得不错,基本没吃药了。经验分享给你:

不过到目前血糖控制得很好,个人亲身经历现在分享给你,希望有用:

第一点:少吃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尤其是主食,例如米、面以及淀粉含量高的土豆、芋头等等。这可是血的教训啊,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碳水化合物绝大部分会转化成葡萄糖,是的你没看错!就是转化成葡萄糖,这就是血糖飙升的关键,而脂肪、氨基酸则是在需要时可以转化为糖。所以总结一句话就是:一定少吃碳水化合物。以我个人的经历:吃主食的话血糖会到9左右,但不吃主食血糖一般都在7.5左右,这个对比非常明显。

第二:进食顺序很重要。

人吃了东西不会马上有饱的感觉,所以为了让吃进去的东西负担小一些,建议是喝汤——吃菜——吃肉——少量主食的顺序,我一直这么坚持的,到吃完菜之后就不太想吃主食了,因为已经差不多饱了。

第三:一天三餐变成5顿。

在生病期间,我看了很多专业书,也算久病成医了。控制血糖真的不是减少进食次数啊,但还是很多人这么认为!这里我贴张每天进餐不同次数对血糖的影响图片大家就知道了。如果你是上班族,上午加餐和下午加餐比较麻烦的话,可以在办公室准备一点小零食,但应该是无糖的或者膳食纤维含量高的东西,比如小番茄、木糖醇饼干、粗粮磨成的速溶粉,都可以的。

以上三点就是从吃的方面怎么降低血糖的经验了,说实话,坚持运动很难,但是在吃上稍微注意下,其实效果就很好。

图2和3是我最近两天测的餐后2小时血糖,基本正常了。





健康控糖


是否为糖尿病,主要看两个时间节点的血糖是否达到诊断标准,一是空腹血糖,二是餐后2小时血糖。那么,餐后2小时血糖10.8mmol/L,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吗?有无大碍?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部分糖尿病患者可出现典型症状,包括排尿增多、饮水增多、食量增大以及体重下降,但在糖尿病早期,很多病人可无这些症状,因此糖尿病的早期发现依靠血糖监测,重点监测空腹血糖与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是指空腹至少8小时的血糖,其正常范围为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进食第一口食物开始计时,2小时所测血糖,其正常范围为4.4-7.8mmol/L。由于指尖血糖测量存在一定误差,因此发现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高出正常范围后,应及时就医测量静脉血糖。若静脉测得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或任意时间点血糖≥11.1mmol/L,同时存在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时应诊断糖尿病,无糖尿病典型症状时应隔日再次测量,依然达到上述数值也应诊断为糖尿病。因此,若空腹血糖未达到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8mmol/L时不能诊断为糖尿病。

既然餐后2小时血糖10.8mmol/L不能诊断为糖尿病,是不是意味着影响不大,或者无需治疗?当然不是。餐后2小时血糖位于7.8-11.1mmol/L时为糖尿病前期,是健康人群与糖尿病的分水岭,此期大约6%-10%的患者可能进展为糖尿病,因此需要给予合理的治疗措施,但治疗以改变生活方式为主,尚无用药指针。包括少吃、多动、减轻体重、戒烟限酒等。饮食方面,过多摄入畜肉会使糖尿病发生风险增加约20%,每日摄入1-2两全谷物食物,糖尿病发生风险可降低26%,同时应适当增加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适量进食优质动物蛋白,合理控制富含碳水化合物、脂肪等食物的摄入。运动方面,坚持运动2月以上可有效降低血糖,运动12年以上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整体死亡风险。糖尿病前期患者至少应减轻体重的7%,也可预防进展为糖尿病。

血糖升高可增加心脑血管、肾脏、神经、视网膜损害,损害程度与血糖升高幅度、病程长短、血糖波动幅度密切相关。餐后2小时血糖10.8mmol/L虽然升高幅度不大,但依然会对靶器官造成轻度损害,只不过此期不会出现显著症状。若以后进展为糖尿病,对靶器官的损害则可能进行性加重,这也是为什么部分糖尿病患者明确诊断后,经过合理、稳定降糖,依然避免不了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前期虽然给予了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但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部分患者依然会进展为糖尿病,因此,糖尿病前期患者依然需要定期监测血糖,包括对空腹血糖的监测,发现血糖持续升高时,必要时可给予药物干预,比如阿卡波糖或瑞格列奈,可有效降低餐后血糖。

综上,餐后2小时血糖10.8mmol/L属于糖尿病前期,尚不能诊断为糖尿病,此期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可预防或延缓进展为糖尿病。由于血糖高于正常范围,因此该期依然会对靶器官造成轻度损害,但通常不会出现显著症状。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医学莘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上升不降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

世卫组织表示,我国约有1.1亿糖尿病患者,近5亿成年人处于糖尿病前期。

餐后2小时血糖10.8,问题大吗?是不是得了糖尿病?

首先不知道你是怎么测的,只是以10.8来看的话,明显是超过正常班标准的,正常人血糖应该不超过8.所以需要去正规医院进行检查确定

身体出现4种异常,警惕血糖过高,谨防并发症

一、失眠、起夜频繁

糖尿病患者,多会出现睡眠障碍,表现为失眠,起夜频繁。因为血糖控制不佳,会使得糖友口渴烦躁、多饮多尿,尤其在睡前异常口渴而大量喝水,这样就会造成频繁起夜而影响睡眠。并且临床上,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还容易并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觉时容易憋醒,继而影响睡眠质量。

二、睡觉心慌、冷汗

高血糖患者,如果晚上睡不踏实还出汗,就一定要小心夜间低血糖的发生。因为进入冬季身体为了保暖,需要消耗更多血糖来满足身体需要,特别是夜间对血糖的需求比平时更多,就会造成血糖偏低,表现为睡不好觉、出冷汗、心慌、手抖等。这些现象出现的时间可能很短,所以常常被糖友们所忽略。

三、皮肤发痒、不适

晚上躺下睡觉时,很多人会因为皮肤各种“发痒”而难以入眠,其实,这很可能不是简单的皮肤病问题,而是血糖太高所致。糖尿病如果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就可引起皮肤瘙痒、肢体麻木等感觉,此时身体的糖分无法被及时代谢,就会刺激皮肤发痒,或因皮肤长期处于慢性脱水的状态,出汗减少,皮肤因过度干燥而发生瘙痒。

四、睡前虚弱饥饿

很多人即使吃了晚饭,也是很容易饥饿,并且精神状态很差,这多跟自身血糖代谢异常有关。因为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能量,导致精神状态萎靡,提不起劲,而且自身血糖不能被有效利用,人就会变得容易饥饿,需要加餐。

血糖高平时吃什么好?

首先、荞麦面

荞麦面也就荞麦在经过加工之后形成的面粉状食物,其中含有的营养价值是非常高的。有相关研究发现,在荞麦面当中含有二十几种氨基酸,还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形成,自然也就可以达到降血糖的效果。

其次、燕麦

燕麦的降血糖效果以及降血压效果是非常好的,非常适合糖尿病患者,即便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协同出现,也可多选用燕麦做主食,比如燕麦饭、燕麦粥等。

糖尿病虽然可以吃上述主食,但是为了自己的健康这类食物也要少吃,当然想要让血糖在短时间之内保持稳定,在饮食方面就需要注意多个方面。

糖尿病者,控制血糖,做好这几点:

一:补充硒元素,降糖,防并发症

补硒补硒可以保护、修复胰岛细胞免受损害,维持正常的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医学专家提醒:营养、修复胰岛细胞,恢复胰岛功能,让其自行调控血糖才是治疗糖尿病的根本。

日常哪些食物有硒?接触到的有各类海产品、动物肝脏、红肉等,少量的紫菜、海带、蘑菇,也有,但是硒含量高的肉类,内脏等吃多了很容易引起痛风三高等症状

所以还需要忌口。所以也可以选择一些我们富硒地区的农作物,例如富硒地区的米,富硒紫阳毛尖,等等。

煮饭的时候吃点,或者喝水的时候放点紫阳毛尖,都很简单,硒含量高,补充更迅速,避免三高困扰

二:吃对很重要

3餐规律

定时吃饭,尤其是早餐一定要吃。吃早餐是控制血糖很好的方法,早餐可选全谷类面包、酸奶、低脂奶酪等。

若不吃早餐易引发低血糖,因人一宿代谢,约8-10个小时没有近视,血糖处于低水平,这种状态下活动血糖继续下降,易出现疲劳、暴躁、反应迟钝等情况。

其次,不吃早餐会导致中午饭吃得过多,不利血糖控制,同时容易导致肥胖。

先吃菜后吃饭

一项研究表明,2型糖友、或糖尿病前期的人,在吃主食(即碳水化合物)前,喝两勺醋,餐后血糖升幅会低些。

吃饭之前先吃些菜,也有助于血糖控制。

少吃快餐

一项调查中,3000名18—30岁的人,发现每周吃快餐超过2次的人,体重至少长了6公斤。

也就是说,经常吃快餐的人,容易肥胖,同样容易患糖尿病。

三:适量运动,切莫懒惰

研究表明,长时间久坐的人,比经常活动的人,罹患糖尿病、心脏病或早亡危险高2倍。

所以,适量的运动可预防、延缓糖尿病发生。

糖尿病防治运动指南建议,遵循“1357”原则:

具体是,1次运动不少于30分钟,每周运动不少于5次;

运动强度应该以浑身发热、出汗但不大汗淋漓为宜,脉搏应控制在:(170-年龄),这样运动则为有效且安全的。

糖尿病者运动,以走路为宜,最好是餐后1小时运动最佳。

四:不熬夜,保证睡眠

熬夜,可导致内分泌紊乱,生物钟异常,降低身体的免疫力。

并且,熬夜也会导致血糖的波动增大,是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血糖的负担,从而诱发疾病的产生。

糖尿病者,更应保证充足的睡眠,促进身体的修复功能。

五:定期接受检查,莫忽视

糖友,除了要自我监控血糖变化以外,还要做些相关的检查,如眼底检查、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等。

还要做下肢血管神经检测试验:用尼龙丝刺激脚指头的趾腹,可排查神经病变。

定期的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并发症,及早进行治疗,效果也会更好。


营养学王先生


【专业医生为您做解答】

首先可以肯定地说,餐后2小时血糖10.8mmol/L已经远远超过了正常值的上限,问题大不大?是不是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凭此一个数值还不能下最后的定论,需要通过标准的糖尿病诊断方法来明确。但要提出表扬的是:能注意检测餐后2小时血糖,对及时发现糖尿病意义重大,为什么这样说呢?

血糖作为一种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物质,之所以会升高是因为其得不到充分利用而发生了过剩,在血糖利用过程中离不开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参与,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将血糖运送进细胞中被利用,当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不足时血糖的运送量减少,血糖积存在血液中便导致了高血糖的发生。

由于血糖主要来源于食物,因此进餐后血糖会迅速升高,高血糖便刺激胰岛细胞分泌大量的胰岛素增强对血糖的利用,如果胰岛细胞功能受损无法迅速增大胰岛素的分泌量时,餐后高血糖便发生了,胰岛细胞这种应对餐后高血糖的能力越差,餐后高血糖的程度越重,临床上将餐后高血糖分为两种情况:

  • 一是糖尿病前期,即餐后2小时血糖处于7.8-11.1mmol/L之间,提示胰岛细胞功能受损程度较轻,应对餐后高血糖的能力有所下降,但尚能做出一定的反应。
  • 二是糖尿病,即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提示胰岛细胞功能受损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致使餐后血糖无法得到有效控制,表明糖尿病已经发生。

需要说明的是:在空腹状态下,血糖没有新来源,即便是胰岛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细胞只需分泌少量的胰岛素即可满足需要,因此空腹血糖是可以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的,结果会表现为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有统计显示:在血糖异常的人群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属于这种情况,因此只检测空腹血糖而忽视对餐后2小时血糖的检测,可能错过及时发现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机会。

要知道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诊断,需要同时检测空腹血糖与餐后2小时血糖,只要其中一个达到诊断标准即可诊断,并非是两个同时升高才能诊断。因此,发现餐后2小时血糖10.8mmol/L时应当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即在标准进食二两馒头或是75克葡萄糖水后,才能根据如下标准做出诊断:

  • 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6.1-7.0mmol/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7.8-11.1mmol/L
  • 糖尿病: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天天听健康


指导意见:你这种情况需要精准的血糖筛查的。空腹超过5.6-6.9是空腹血糖调节受损餐后2小时7.8-11是糖耐量异常,都属于糖尿病前期。多次空腹超过7.0餐后2小时或随机超过11.1任一超过都可以诊断糖尿病。。如果筛查结果是糖尿病前期,这种情况先不必用药,严格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会逆转的,但必须平时忌烟酒、饮食运动科学合理、情绪稳定、起居规律。否则3-5年必然成为真正的糖尿病人的。血糖血脂血压体重达标等积极科学的生活行为方至关重要。管住嘴迈开腿,持之以恒坚持不患糖尿病才是正确的且终生受益。希望你能做到。祝你健康幸福。

如何天然降血糖,防止并发症出现?

…………

近年来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治疗糖尿病因具有疗效好、毒副作用小并且应用前景佳的特点而备受关注。

美国斯坦福医学中心研发的天然控血糖的-必糖稳,含有苦瓜、桑叶、大花紫薇武靴藤等天然成分,对于降血糖效果很好,副作用小,而且能有效地防治并发症,所以也是美国糖尿病协会力推的糖尿病辅助降血糖的最佳手段。

………

河南王宝民是一位十几年糖龄的糖友,结合必糖稳,降血糖效果非常好,西药跟必糖稳一起用的,以前空腹血糖10.2,现在降到了6.5左右了,而且特别稳定,去做了血糖监测,医生说如果一直稳定的话就可以


奥乐眠66


还不能确诊为糖尿病,但属于糖耐量减低阶段,是糖尿病的前期,很多糖尿病患者都要经过此阶段。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有典型症状者,如多吃、多尿、多饮,体重减轻,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两小时血糖≥11.1mmol/L即可诊断。

无症状者需空腹血糖≥7.0mmol/L和餐后两小时血糖≥11.1mmol/L才达到诊断标准。

餐后2小时血糖10.8mmol/L时,属于糖耐量减低,也叫无症状糖尿病,隐性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就是说此时糖代谢介于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的中间状态。

建议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正常值为空腹血糖3.9~6.1mmol/L,血糖在口服葡萄糖0.5~1小时<8.99mmol/L,2小时内血糖<7.8mmol/L,3小时后血糖恢复正常。

如果实验后检测2小时血糖:>7.8mmol/L、<11.1mmol/L,0.5小时、1 小时、1.5小时三点中至少有一点血糖>11。1mmol/L时,便可考虑为糖耐量减低。

此阶段如何干预:

首先要进行非药物的干预,如果效果不佳,血糖没有降低的迹象,需要药物干预。

非药物性包括饮食干预,限制饮食摄入的总热量及脂肪成分,限制饮酒、少吃糖,多吃粗粮及新鲜蔬菜,高纤维食物。运动干预,加强运动量或增加体力活动,使热量消耗增加,体重减轻。长期控制饮食及增加运动量是有可能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药物干预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最常用的药物是二甲双胍。


小晓医生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单单从检查结果可知,餐后2小时血糖10.8mmol/L,这已经是超出餐后2小时血糖的正常值,但是又达不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这是属于糖耐量受损情况。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以下几个概念:正常人血糖水平、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耐量试验以及糖耐量受损 :

1.正常人血糖水平

正常人血糖正常值为空腹血糖3.9~6.1mmol/L,餐后1小时血糖6.7~9.4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

2.糖尿病诊断标准 :


根据WHO公布糖尿病最新诊断标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如下:糖尿病症状(如1型糖尿病患者出现多尿,多饮和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加:一个随机的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11.1mmol/L或 空腹血糖浓度≥7.0mmol/L(全血≥6.1mmol/L)或 两小时血糖浓度≥11.1mmol/L与75g两小时后无水葡萄糖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没有症状的诊断不应该基于单一的血糖测定,而是需要确定的血浆静脉测定。在另一天至少有一个血糖测试结果,其值在糖尿病范围内,这是必要的,从一个随机样品或两个小时后的血糖负荷禁食。如果空腹随机值不能诊断,应使用两小时值。

3.什么是糖耐量试验?

糖耐量试验,也称葡萄糖耐量试验,是指给成人口服75g无水葡萄糖,儿童按每公斤体重1.75g计算,总量不超过75g,然后测其血糖变化,观察病人耐受葡萄糖的能力,是目前公认的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主要用来了解胰岛β细胞功能和机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

4.什么是糖耐量受损?

糖耐量受损是指口服75g无水葡萄糖后,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正常的7.8mmol/L,但仍未达到11.1mmol/L的糖尿病诊断标准,这一段范围之内的血糖值就称糖耐量受损。 所以,从这几个概念我们就可以知道,餐后2小时血糖10.8mmol/L,就是属于糖耐量受损的情况,这个数值并不能诊断为糖尿病。

5.糖耐量受损问题大不大?

糖耐量受损通俗来说就是指糖尿病前期。为什么又叫糖尿病前期呢?因为这是正常人向糖尿病发展的过度状态,如果在这一阶段没有及时着手干预就很容易进入糖尿病阶段。据有关研究报道,每年有5%~8%的糖耐量受损患者将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

另外,这类人群因为长期糖耐量受损,血糖出现异常,他们发生心血管病变的危险性也大大提高。 所以,如果出现糖耐量受损的情况而不加以干预的话,让其进一步发展,就会让身体进入糖尿病阶段,最终甚至会发展成为糖尿病。

6.糖耐量受损可以逆转吗?

我们要知道之所以会出现糖耐量受损的情况,是因为胰岛功能减退,像肥胖、高尿酸血症、过量的热量摄入、等原因造成。所以虽然说糖耐量受损有很大的机会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但是只要经过积极的饮食调理和运动锻炼后将自己的胰岛细胞功能恢复正常,从而将糖耐量恢复正常,是能够将糖耐量受损的情况逆转。

7.当出现糖耐量受损时,为避免发展成为糖尿病,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预防措施:


1.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控制饮食:特别是不要暴饮暴食,不要过多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饮食以清淡为主,可以多吃水果蔬菜,而且吃饭时应该细嚼慢咽,也可以少吃多餐。

2.生活作息规律:

避免熬夜,养精蓄锐,提高自身免疫力。

3.戒烟戒酒:烟酒会影响到血糖的正常水平,所以应该在平时的生活中戒烟戒酒。

4.适当的参加体育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运动不仅有利于消耗多余的能量,促进糖原的分解以及脂肪的消耗,有利于减肥,保持体重,而且有利于恢复胰岛细胞功能。 所以,当检查时发现糖耐量受损的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通过“管住嘴,迈开腿”,让自己的糖耐量恢复正常,这样才能最大程度避免自己出现糖尿病。如果在糖耐量受损时而不去采取措施干预,那么等到发展成为糖尿病时一切都悔之不及了。

纯属手打,实属不易,若觉得写的还可以就赏个赞、点个关注呗,如有疑问可在下方留言……


医者良言


餐后血糖可以反映胰岛素的分泌功能和各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中至少有一半都有餐后血糖升高的情况,糖尿病前期的患者中大约有70%也有餐后血糖升高的情况。大量研究已经证实,餐后血糖升高是导致大血管病变(如主动脉、颈动脉等)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餐后血糖的检测同样非常重要,其中餐后2小时的血糖最具有意义,因为正常情况下这时的餐后血糖达到最高峰。

餐后2小时血糖10.8mmol/L,问题大吗?是不是得了糖尿病?

如果单单就看这一个指标,则提示存在糖耐量异常的情况。如果餐后2小时≥11.1mmol/L,需考虑糖尿病。所以餐后2小时血糖10.8mmol/L还不足以诊断糖尿病,但是也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性。因为空腹血糖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而餐后血糖未达到的情况也有很多。所以建议加做空腹血糖,以免造成漏诊。有条件的可以做OGTT试验(即静脉检测空腹血糖和服糖75g后2小时血糖),可以明确有无糖尿病。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单凭餐后2小时血糖10.8mmol/L不能确定有无糖尿病,但即使没有糖尿病,也提醒你需要建立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健康的体重以及戒烟限酒等良好的生活方式。

所以不管问题大不大都提醒你需要重视起来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

我是医师杨浩,专注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慢性病管理,健康科普



这是介于血常正常和糖尿病之间的一个值,属于“糖调节受损”当中的餐后血糖受损的阶段;比起已经发生糖尿病的人来说,是比较幸运的,因为还有逆转机会。可如果不重视,继续不良的生活习惯,那么糖尿病的帽子就会马上落下来,日后想摘也摘不掉了。

糖尿病的进展过程是这样的:

一、高危期

从正常到高危期一般会经历数年时间,如何知道自己是否为高危人群或处在这个阶段呢?可通过以下问题作判断:

是否有糖尿病家族史(父母是2型的也算),身材是否已走形、出现了肥胖?是否生过大于4公斤以上的巨大胎儿?是否有”X综合症“(高体重、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黏、高尿酸、高胰岛素血症,只要有其中的3个高,就容易得糖尿病);是否吸烟?

二、血糖增高阶段(也叫”糖调节受损阶段“)

它分为三种:

  • 空腹血糖受损:指空腹高于正常,但又没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当然餐后2H也未达到。血糖值介于6.1-7.0mol/L。

  • 餐后血糖受损:是指餐后半小时、1小时和(或)2小时 血糖在正常与糖尿病标准之间,也就是7.8-11.1mol/L区间。

  • 糖耐量受损:是指做糖耐量试验的时候,空腹和服糖2小时都没达到糖尿病标准,可是服糖2小时却在7.8-11.1mol/L之间。

第2种和第3种的情况很多朋友会弄错,觉得是一码事,在这里要特别提醒和解释下:糖耐量受损只能是做了这个试验的结果;如果没做试验,只是餐后2小时介于7.8-11.1之间,则不能诊断成为第3种,而应该是第2种。

三、糖尿病阶段

前2个时期都没拦截住,此时糖尿病就正儿八经、大摇大摆地进来了,怎么赶都不会走,我们只能想办法和谐共处。建议您把他当朋友,别当敌人;要知道,这位朋友是挺特别的,拒绝大酒大肉,他需要的是清淡小菜,素多荤少;但不能饿着,要定时定量,最好一天能吃个五六餐,每顿少一点,属于有小资情调的朋友,相敬如宾是你们最好的相处方式。

祝健康!我是想活120岁的营养师vivi,欢迎关注,一起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