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萬億來了!現在的樓市,像極了2008年的樣子

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重要的一年,很顯然,GDP是帶著任務來的。據權威媒體爆料,今年計劃投資規模總計超過6萬億元,其中同步公佈項目總投資規模的9個省份,總額遠超24萬億元。這個深水炸彈向我們走來了!目前,消費、投資、出口仍然是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在全球疫情肆虐傳播的當下,出口受到限制,投資和消費必然首當其衝。

24萬億來了!現在的樓市,像極了2008年的樣子

目前,各地在投資方面紛紛啟動了“大基建”模式!這種情況與2008年的樓市情況及其相似。同樣都是多災多難之年,全國經濟都受到重創!在2008年,經歷了雪災、汶川大地震、美國金融危機……,國民經濟全面極具下滑,中小企業大量裁員、諸多樓市降價潮不斷。只有投資拉動增長才是解決經濟蕭條和危機最有效的途徑,以內需拉動增速,是國家啟動救市的原因所在。

2020年,伴隨著疫情全球範圍內的蔓延,今年可謂是“大災之年”,大量企業面臨倒閉、大量裁員,大量中小企業資金鍊也在搖搖欲墜。橫空出世了同樣的“無理由退房”、和“首付兩成”等樓市政策。08年王石領導的萬科高調發起降價潮,一夜之間在全國20多個城市的房價全降下來,在當年10月,央行又推出新政:最低首付款比例調整為20%;2020年,恆大賣房率先領跌,打出了“75折”。

那麼2008年的危機,是怎樣迎來轉機的呢?就在當年11月中央推出:4萬億計劃,加印40000億人民幣,這又是什麼概念呢?就相當於全年財政收入的80%!在“4萬億”的持續刺激下,基建投資增速直線上行,在2009年,全年基建投資增速就達到42.2%,並創下歷史高點,迄今都無法超越。經濟學家吳敬璉在回憶當年的“4萬億計劃”時說到:國家當年4萬億投資主要是給了國企,特別是央企,央企壓力負擔就很大。

這麼多錢怎麼辦呢?就只能紛紛成立房地產企業。所以在當年的央企地產公司旗下創建了一個又一個房地產企業,房價因此漲瘋了!今天的24萬億,幫助各省啟動“基建狂魔”模式!和08年的4萬億有所不同的是,當年的4萬億,是以傳統基建為主,這一次,突出的是新基建和民生基建的重要性。傳統基建,指的是鐵路和公路以及水利和市政管網等為代表的傳統基建。新基建,指的是5G和人工智能以及工業互聯網和智慧城市等領域的投資,著眼的於未來的產業佈局,也為城市打造智能革命時代的基礎措施。

許多人都說,今天的24萬億與08年是不一樣的,在08年,國家只是鼓勵樓市復甦,今天就不一樣了,“房住不炒”是大基調。2009年時,電視劇《蝸居》就火遍全國,成功的將購房引爆成全民話題,近期正在播出一部關於房子的電視劇《安家》,那對夫妻當年在蝸居中買不起房子,現在成功的將上海的房價從38萬一套,漲到了6萬5一平。在一線城市的房價已經遙不可及,那麼24萬億帶來的一定是二、三線城市的發展春天。正是新一輪的基建建設,將所有一線城市寸土寸金的無法擴容和承載的產業和人口以及紅利,直接通過5G和高鐵以及智慧城市落地的方式,導向了宜居成本和土地成本更低的二、三線城市。

最為重要的是,今年和08年不一樣的是,2020年的房地產不會像08年那樣迎來較大大幅度降價回調,只是短暫回調,窗口期極短,大家理性入市,把握時機,因為開發商已經不是當年的土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