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的孩子,比晚睡的孩子更可怕

有一種偉大的愛,叫做父愛、母愛,這種愛是無私的。絕大多數的父母,都會盡自己所能,給到孩子最好的條件、照顧、教育等,這背後的付出相當巨大。

只是,父母,你真的愛對了麼?

為了讓孩子多睡30分鐘而搬家,到底值不值?

前兩天,堂哥和堂嫂大吵了一架,直至現在,兩人還是一句話都不願意交流。

事件起因:堂哥有個13歲的兒子,今年就要小升初了,周圍有兩個初中,只有成績好,才能上更好的那個初中。堂哥家距小學有半個多小時的路程,堂嫂想租房到小學旁邊的小區。堂嫂想法:離學校近些,讓孩子每天早上能夠多睡30分鐘,養足精神,可以更好地學習。

堂哥想法:為了這半個小時,犧牲的是一份房租、家庭的生活質量。孩子以後還有很多路要走,父母不可能一直讓孩子"享受"。

作為父母,其實站在堂哥堂嫂的角度,都是能夠理解的。只是,開心果媽媽覺得堂哥堂嫂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孩子早上多睡30分鐘,真的有用嗎?

事實上,孩子多睡30分鐘,並不能夠讓一天變得更加精神充沛。早起30分鐘,早清醒30分鐘,帶著清晰的思路走進課堂,這樣的學習效率會更高。而睡醒了就抓緊時間去學校,到了教室,孩子很有可能還沒清醒,渾渾噩噩。

早起的孩子,比晚睡的孩子更可怕

早起的孩子,比晚睡的孩子更可怕

1、"頭懸樑,錐刺股"不可全信

有一個經典的故事"頭懸樑,錐刺股",出自於《戰國策·秦策一》中,蘇秦在自己讀書要睡覺的時候,就用錐刺自己的大腿;以及《太平御覽》中的孫敬,非常好學,晨夕不休,睏倦的時候,就用繩子系在頭上,懸於樑上。

這個經典給出的教育意義是:想盡一切辦法刻苦學習。然後到了家長眼裡,這個教育意義就變成了熬夜不休地學習。因此,不少孩子甚至學習到半夜1、2點。

只是家長卻忽略了兩個前提,第一,靠熬夜學習成才的人,真的不多。第二,頭懸梁錐刺股,蘇秦和孫敬本身對學問就抱有極大的熱愛,自身興趣在,所以即使不眠不休也不覺得累。然而,學習並非是絕大多數學生的興趣,在這樣的"熬夜"下,孩子的注意力也很難達到最佳狀態。

因此,開心果媽媽建議,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無需太過提倡"頭懸樑,錐刺股"的熬夜學習方法。但如果孩子對某件事情有非常強烈的興趣,達到這種廢寢忘食的境地時,家長到時可以適當支持。當然,玩遊戲這種不算。

早起的孩子,比晚睡的孩子更可怕

2、晚睡,錯過了"黃金睡眠時間段"

小圓在開始讀高三開始,就每天堅持學習到半夜1、2點,然後早上7點起床去學校。只是小圓的成績依舊平平。

直到後來,小圓和學霸小金成了前後桌,在平時討論問題的時候,小圓發現小金總是很專注,不像自己,有時候注意力不太集中。

隨後,小圓決定跟著小金的方式,調整自己的作息時間。晚上11點前準時睡覺,早上5點起床刷牙洗臉做學習計劃,然後開始消化前一天的內容。

半個學期過去了,小圓明顯覺得自己上課時注意力更集中了,雖然成績沒法兒和小金相比,但是卻上升了整整20名,也算是擠進上游了。小圓這才知道,為啥學霸能夠學得那麼輕鬆了。

都說,睡足7個小時,人才能夠更精神。在這樣的誤區裡,更多人只在乎睡眠總時間,卻忘記"黃金睡眠時間段"

,這個時間段便是晚上11點到凌晨5點。只要保證這6個小時的高質量睡眠,第二天就會精神滿滿。

一日之計在於晨,早晨的時間,大腦是非常清醒、放空的,此時非常有利於做一些梳理、回憶、分類等工作。效率高了,事兒自然更容易成了!

早起的孩子,比晚睡的孩子更可怕

3、99%的成功人士,都有早起的習慣

南懷瑾曾經說過:能夠控制讓自己早起的人,才能夠控制自己的人生!

亞里士多德也曾說過:在天亮之前就起床,這將有助於身體的健康、財富以及智慧。

從那些成功人士身上找共同點,會發現他們除了有才,還有"早起"的習慣。

李嘉誠無論前一晚什麼時候睡,早上5:59的鬧鈴響過之後,必定會起床,然後開始看新聞、運動,去公司,幾十年如一日;

王健林之前公佈了自己的行程單,他每天早上4點就起床,然後準備一天的工作;

美國維珍航空CEO David Cush每天4:15起床,聽廣播、讀報紙、健身,然後再開始處理郵件、電話等等;

蘋果公司CEO Tim Cook在4:30之前,郵件就已經發到公司,5點就已經在健身房。

這樣的榜樣還有很多,他們從不會說自己睡得有多晚,卻一直會說,自己起的有多早。

雖然每天早上只比別人早起2個小時,但是一個星期便能多出14個小時,一個月便能出多3天的時間,一年就能多出1個月的時間,10年、20年呢?日積月累,厚積薄發,別人成功不是沒有原因的。

早起的孩子,比晚睡的孩子更可怕

總結:總的來說,早起的孩子著實要比熬夜的孩子更可怕。

一方面,孩子早起,生活能夠更加規律,減少了熬夜帶來的不健康,白天的學習也會更加集中注意力。

另一方面,熬夜是在消耗孩子,而早起卻是在滋養孩子,贏在了早起上的孩子,相當於坐上了"高速車"。

最難得可貴的是,晚上熬夜努力換來成功,這樣的人並不可怕,畢竟熬夜不難。但是能夠將自己從舒適的睡夢中早早地喚醒,幾十年如一日,這樣的自律才是最可怕的。有這樣的自律,離成功還遠嗎?

早起的孩子,比晚睡的孩子更可怕

如何讓孩子養成"早起"的習慣?家長做到這4點很重要

明白早起對孩子的重要性,接下來家長最為頭疼的,就是該如何"拉起"賴床的小傢伙們了!開心果現在8歲,每天早上6點準時自己起床,包括週末。開心果媽媽有三點建議,家長們可以借鑑。

1、父母也早起,做好榜樣

孩子早早起床,父母睡到日上三竿,想來,沒有一個孩子是願意的吧!

想要有一個自律的孩子,那定然得先有一個自律的父母,開心果媽媽建議,作為父母可以早孩子10-30分鐘起床,具體的時間還需要根據家庭的情況來制定。

有了一個好的榜樣,孩子早起習慣的養成,便成功了一半!

早起的孩子,比晚睡的孩子更可怕

2、用早起"倒逼"孩子早睡

之前有過家長和開心果媽媽吐槽:"孩子晚上早睡不了,基本不到11點不睡覺!每天都得玩夠了才行!"

家長一味地想去通過早睡,再引導孩子早起,其實是相當困難的,因為晚睡其實也是一個習慣,再加上晚睡前,還有那麼多自己喜歡的娛樂活動。

開心果媽媽建議,家長可以採用"逆向思維":用早起"倒逼"孩子早睡。也就是晚上幾點睡,爸爸媽媽管不了,那就只管讓孩子早起。時間長了,孩子也會覺得疲乏,晚上早早地就想睡了。

晚睡晚起到早睡早起,並不是一天就能夠調整過來的,尤其是一個還不知道什麼是自律的孩子。作為家長,要給予孩子一定的調整時間。

早起的孩子,比晚睡的孩子更可怕

3、適當給予"早起獎勵"

有一個詞,叫做"起床氣"。早上還沒睡飽,就被喊醒了,孩子們的心情大多好不到哪裡去。即使孩子早上起床了,若是一直存在這樣的"負面情緒",那麼也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

開心果媽媽建議,家長們可以適當給予孩子一些"早起獎勵"。開心果媽媽當初給開心果的獎勵,便是一次旅遊。每天早上開心果早起很不開心的時候,想到一個月後會有一次自己期待已久的旅遊,便會開開心心地早起。

有負面情緒,那麼家長再給個"開心因子",那麼孩子們也逐漸不會再為早起而痛苦了,等待習慣養成了,父母就輕鬆了。

4、堅持,不要設置"特殊日"

很多家長都會想:"孩子每天這麼早起,睡眠不夠,那麼週日的時候給孩子補上行不行?"開心果媽媽想說:不行。

早起的孩子,比晚睡的孩子更可怕

一來,早起是一個自律行為,也是一個健康的規律行為,如果設置了特殊日,那麼代表早起是無可奈何的一個行為,是可以改變的

二來,早起,雖然早上會比較早,但是晚上也能保證在10點或者11點前睡覺(幼齡不能算在內),那麼睡眠時間其實是足夠的,衡量標準就是白天是否比較精神

三來,習慣性有"健康睡眠"的人,忽然多睡半天,其實是挺不舒服的,甚至會頭暈、渾身沒力氣的情況。

開心果媽媽寄語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早起的人兒,好處也是多多。看一個孩子未來是否更容易成功,主要參考兩點,第一點是是否早起,第二點是是否讀書。作為第一點早起,若是能做到,那麼想再做到第二點,會更為容易。畢竟,自律的人生,真的會很可怕!

今日話題討論:你們家孩子都是幾點睡覺,幾點起床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