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有效學習」的方法後,孩子想成績差都難......

理解「有效學習」的方法後,孩子想成績差都難......

之前我們開通了提問通道,家長朋友們問了很多問題,但是我們還是希望家長能把孩子的彈奏視頻發給我們,所以很多家長不理解。

因為這樣最有效:我們發現問題 + 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重點來說:

  • 一段孩子的彈奏視頻中,能看出孩子的很多問題。
  • 能讓孩子進步的前提是:發現問題、確認了問題,以及有針對性解決方式。
  • 進步不能光靠建議,孩子需要實踐。而且一口吃不成胖子。
  • 即使有了針對性解決方法,也要確定錯誤改正了。拒絕“練是練了,但是沒有達成目標”。

1.一個視頻,能看出來什麼?

總結來說,張昊老師會在孩子的彈奏中,看這幾方面:

  • 孩子的彈奏習慣是否正確
  • 孩子的慣犯問題嚴重程度
  • 孩子的節奏樂感到何程度
  • 孩子的練琴方向是否正確

比如,上週有一個孩子,看過視頻後,我們告知家長:

  • 孩子練琴習慣較為著急,沒有將斷奏位置縫合好,再進入下一步練習,這個習慣需要改正,否則易留後患。
  • 旋律樂句漏音,則表示學生自身沒有聆聽曲子的旋律,導致彈奏時漏自己沒有意識,沒有修改。
  • 方向上,應該轉向練少(曲目篇幅少)、練精,多彈奏曲目旋律,先解決旋律後再解決和聲。

雖然視頻只有2分鐘,但是能看出來孩子的問題還是很多的。如果孩子把這些問題都”升級修補“好,孩子彈琴能力會再上一個等級。

我們推薦的有效學習方法是

針對性解決問題孩子接收知識 -> 實踐暴露問題 -> 確認根本問題是什麼 -> 理解為什麼 -> 解決該問題。

理解「有效學習」的方法後,孩子想成績差都難......

這裡多說一句,回國後,我發現很多家長給孩子報了很多班,孩子花在課堂上的時間已經很多了。孩子的學習效果和知識掌握程度,不是靠“量”來取勝的。

這點在孩子五六年級、初高中階段更明顯:孩子成績有待提高,不是因為孩子上的補習班少,做的題不夠多。而是要讓孩子找到哪裡不理解,搞清楚為什麼不理解,再去針對性解決問題。


2.進步,不能光靠建議

對於彈琴的孩子們來講,如何暴露問題?彈奏最直接。

在我們的直播課中,我們沒有太多強調知識點,而是告訴孩子如何解決問題:你的問題是什麼,你該怎麼做/練,來消滅這個問題。


得到建議不是終點,得實踐!

“問題是什麼,應該怎麼練”,不是終點。

現在父母們是真的很不容易,除了要輔導孩子的功課外,還要操心其他課程或者參與活動。如果大家花時間和精力,得來了建議,但是孩子並沒有試著改正,那是無用功。

這也是我們一直為大家灌輸「學習/練琴要有效果」的原因。

老師和學生的交流,不應該停止在給出孩子意見之後。尤其對於彈琴的孩子們來說,一定要實踐!改小毛病不是一時的事情,需要時間、練習量和感覺。

“一口吃成一個胖子”不現實

孩子每次回課會收到很多問題反饋。但是,提高彈奏能力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能一口吃成一個胖子。

我們建議,孩子每得到一條改善建議以後,每週只紮紮實實改一點。

如果孩子得到了六七條建議,先不說這些建議孩子是否都能消化,在練習的時間分配上,每個點的練習時間與效果,就已經大打折扣了。

之前,我們在辦公室討論“有經驗的老師,是什麼樣的?”

當時,張昊老師說,自己在年輕的時候代課,那時候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識點都給孩子講了。但後來,他意識到這樣效率很低,孩子改不過來,甚至沒有效果。

這種改進還不能急,一兩週改進一個“小問題”,足矣。


3.追蹤孩子練習情況

孩子得到了建議後,我們需要關注與追蹤:

  • 孩子有沒有去實踐?
  • 如果實踐了,效果沒有達到,為什麼?應該怎麼進一步引導學生?
  • 如果沒有實踐,為什麼?需不需要修改方法?

在有效學習中,需要有“追蹤孩子改正情況與效果”的環節,直到孩子改正了問題。

而這個環節往往被忽略。

理解「有效學習」的方法後,孩子想成績差都難......


理解「有效學習」的方法後,孩子想成績差都難......


A班練琴 | 有娃的硅谷團隊,研究如何讓孩子把琴練紮實。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