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成疫後經濟恢復著力點,工業互聯網將乘風而上

上一篇我們講到,隨著我國人口紅利的消失,以往以低成本、以規模取勝的低端製造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


今天我們接著來談談,在當前經濟環境下,中央三番五次提要重點發展工業互聯網,究竟蘊含了什麼樣的深意?未來產業鏈將面臨什麼樣的機會?誰又是發展的重中之重呢?


1

新基建之工業互聯網乘風而上


最近,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100多個國家相繼城池失守。


而得益於及時有效的防治措施,和全國上下一心的共同努力,經過兩月的連續奮戰,當前我國疫情已初步得到控制,新增確診和疑似病例正在向清“零”的目標邁進!


這一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我國為此付出了非常沉重的代價。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離不開那些可歌可敬的逆行者,他們向死而生,哪裡有需要就衝到哪裡,一些人甚至犧牲在了工作崗位上。


而工廠停工、航班取消、商超歇業、飯店關門等,對各行各業造成了很大的打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副總裁朱民近日就指出:


在致命的新病毒疫情下,中國今年首兩個月的經濟損失可能高達1.3萬億元。


受疫情影響,今年一季度經濟下行已板上釘釘。


隨著防控形勢的逐步好轉,當前全國已有不少地區開始積極推動企業復工復產。


如何將一季度欠下的帳,在較短的時間裡補回來就成為迫切要解決的問題。


我們知道,投資、出口、消費是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


國外疫情仍處於集中爆發期,除了醫用物資外,其它商品出口都會嚴重受限。


同時由於停工2個月,多數普通民眾生活都受到較大影響,通過刺激內需拉動經濟增長可能很難達預期。


在三大選項中,投資就成為較為確定的經濟重建方式。從以往來看,在我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時,基建投資都是必選項。


但考慮到傳統“鐵公機”的投資效率不高,也為了防止產能過剩加劇,“新基建”更適合當下的經濟環境。


關於今年投資的方向,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楊萍給出同樣的判斷。


楊萍表示,今年將會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上發力,包括5G、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領域。


新基建成疫後經濟恢復著力點,工業互聯網將乘風而上


這三者當中,除了5G外,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投資同樣讓人期待。


工業對於我國GDP的貢獻可達35%,工業的增長已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動力。


過去長期以來,我國工業主要集中於中低端製造。


但隨著我國低人力成本優勢的逐漸消失,以往以低成本、以規模取勝的低端製造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


工業互聯網融合了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及5G通信等技術,通過與傳統制造業深度融合,將顯著提升製造業效率,帶動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


這正是我國目前亟待要解決的問題。


因此,以工業互聯網驅動產業智能化升級無疑成為我國製造業未來的希望之所在!


新基建成疫後經濟恢復著力點,工業互聯網將乘風而上


從政策導向看,自2019年11月來,中央層面先後6次就推動數字新基建做了相關表態。


先是去年11月,工信部提出加強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共享製造提供信息網絡支撐。


今年3月,某局會議指出,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加快工業互聯網、5G網絡、AI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自2月21日到3月6日短短半個月時間裡,從某局會議、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到工信部加快5G發展專題會等,多次提及加快5G、工業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基建。


可以期待的是,工業互聯網作為國內“新基建”的代表,也是近年來國家政策引導和發展的重點,在疫情結束後伴隨相關政策的落實,有望擔負起傳統制造業改造升級及我國經濟重建的重擔。


2

平臺是產業核心及主要受益者


工業互聯網通過構建連接機器、物料、人、信息系統的基礎網絡,實現工業數據的全面感知、動態傳輸、實時分析,形成科學決策與智能控制,以大大提高製造資源配置效率。


簡單來說,傳統制造業通過進行工業互聯網改造,實現製造資源的優化配置,進而幫助企業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工業互聯網的實質內涵是:數據+模型=服務。


新基建成疫後經濟恢復著力點,工業互聯網將乘風而上


其中,數據主要通過物聯網設備、傳感器、大數據分析等獲得。


所涉及的企業主要是技術類企業,包括雲計算、數據採集、分析、集成和管理、邊緣計算等廠商。重點企業包括阿里、亞馬遜、華為等。


模型主要對應的是工業互聯網平臺。


平臺通過集成海量工業設備與系統數據,將工業機理沉澱為模型,實現業務與資源的智能管理,能夠促進知識和經驗的積累和傳承,驅動應用和服務的開放創新。


服務則主要指工業APP。


工業APP是基於工業互聯網,承載工業知識和經驗,滿足特定需求的工業應用軟件,是工業技術軟件化的重要成果。


而如果從架構來劃分,工業互聯網平臺一般是由邊緣層、平臺層(PaaS)、應用層(SaaS)三大層級構成。


數據、模型、服務就分別對應的這三大層,也分別代表著產業鏈的上中下游。


新基建成疫後經濟恢復著力點,工業互聯網將乘風而上


其中,平臺層連接了產業鏈上下游,是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核心。


它基於通用PaaS並融合多種創新功能,將工業機理沉澱為模型,實現數據的深度分析併為SaaS層提供開發環境,是平臺核心能力的集中體現。


應用層即工業APP是工業互聯網實現的關鍵,大量開發者通過對PaaS層微服務的調用、組合、封裝和二次開發實現特定行業、特定場景的應用服務。


目前,我國已經湧現出眾多知名工業互聯網平臺產品,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平臺超過50家。


相關上市企業主要有:浪潮信息、用友網絡、東方國信、寶信軟件、三一重工等。


浪潮信息


公司浪潮雲工業互聯網平臺已面向工程機械、電子信息、電力等10大行業,構建了設計仿真、生產管理、工藝質量管理、供應鏈管理、設備遠程管理、產品生命週期管理、運營管理等多個領域的解決方案,成為國家級跨行業、跨領域的工業互聯網八家平臺之一。


用友網絡


公司精智工業互聯網平臺可提供基於數據的場景化智能雲服務,支撐智能製造創新,驅動企業商業模式與管理方式變革。目前已支撐的企業雲服務超過1000個,提供了300多個應用組件、50多個應用開發框架,能夠支持百萬級用戶併發、千萬用戶在線操作。


東方國信


公司依託大數據技術優勢和對鋼鐵、能源、電力、高鐵、化工等行業實踐,打造了Cloudiip工業互聯網平臺,接入鍊鐵高爐、工程機械、風電、熱力等20大類70餘萬臺設備。


公司工業互聯網Cloudiip平臺已連續兩年入選工信部獲批的8家跨行業、跨領域綜合平臺。公司同時還有鍊鐵雲、鍋爐雲、風電雲、能源雲等工業互聯網應用子平臺。


寶信軟件


公司探索將數字技術與其在冶金、石化、電力等領域的專業優勢結合,於2017年正式發佈寶信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企業內部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的集成和融合。憑藉多年良好的服務和技術積累,公司成功簽約一批重大項目,進一步鞏固了行業優勢地位。


三一重工


憑藉深厚的工業基因和先進的工業互聯網技術,公司於2017年2月推出了根雲平臺。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根雲平臺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將機器、數據、流程、人等因素融合創新,形成工業領域各行業的系統解決方案,為設備製造商、服務商、運營商實現產品創新、生產優化、資產性能管理和智慧運營提供平臺支持。


風險提示:本報告所參考資料來自於網絡公開信息,所涉及的公司及個股僅作為研究分析使用,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達意見均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請牢記投資有風險,風險且自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