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营养学角度来看“上火”是怎么回事?

“上火”属于传统中医医俗语,指人体阴阳失衡,火热旺盛而致的一系列症状,通常认为包括有目赤、咽痛、口干、尿赤、便秘、口舌生疮、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症。但西医来看,上火是一种炎症,有多方面的原因。

1. 食物与水的氢键结合释放过剩能量导致“上火”(油炸膨化食品摄入过多)

从营养学角度来看“上火”是怎么回事?

食物“上火”的原因可能与食物丢失结合水密切相关。食物中水分子存在形式有两种,一种为自由水(游离水),存在于细胞间液;另一种是结合水,它与食物中营养成分分子(蛋白质等)形成氢键而结合。结合水在100℃以上)加热会失去。

有实验结果表明炒花生导致花生中氢键破坏、结合水丢失,当我们在重新摄入炒制的花生时,食物中成分又重新与口腔内的水分子结合,氢键恢复形成,使口腔和上消化道表面短时间内出现局部过剩能量,形成“上火”。

经常吃烧烤油炸膨化食品造成“上火”的可能原因就是在这些食物后,易引起局部组织细胞表面水化膜中的结合水丢失,氢键被破坏,并伴随结合水能量过度释放而造成的。这种“上火”,单靠饮水不能解决。

2. 新陈代谢失衡引起“上火”(蛋白质摄入过多)

从营养学角度来看“上火”是怎么回事?

中分子主要指体液内分子量在300~5000道尔顿(原子质量单位)之间的寡肽类物质,其主要来源于蛋白质的降解产物和肽类激素等,一般对人体无损害,但其含量若高于正常水平,可呈现出多方面的毒性,如抑制多种酶的活性,引起糖、脂肪、蛋白质和能量代谢紊乱和障碍,会降低机体抵抗力和影响水平电解质平衡和新陈代谢等。

有研究表明,上火的人群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高于非上火人群,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非上火人群。说明上火的发生与新陈代谢的失衡相关,这种失衡主要体现在脂代谢与核酸代谢,特征是合成与分解、排泄的平衡被打破,体内有代谢废物的蓄积增多。特别是蛋白质摄入过多时(大鱼大肉吃多了),多余的氨基酸被分解造成氨废物增多,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引发“上火”。

3. 心理压力导致“上火”(失眠、熬夜)

从营养学角度来看“上火”是怎么回事?

应激性生理反应是机体受到应激因素刺激,引起的一种稳定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适应能力,从“上火”到形成疾病是一种包括中枢、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应激负荷反应过程。

不良的情绪和心理压力可作为一种刺激因素,使人体产生相应的应激反应,一般而言,人体对轻度的压力刺激具有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只有当压力增加到不能承受的临界值时,才能引起内环境紊乱,将会导致出现“上火”之心烦、不寐、焦虑等相关症状,出现诸如“上火”之类的反应。失眠、熬夜是重要的“上火”诱导因素,如果压力长时间积蓄,大脑超负荷运转,就会使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植物神经系统失调,免疫系统自然就会出问题,故而“上火”。

另外,过度的静坐工作,缺乏体育锻炼,会使机体面对不良刺激的应激能力下降,加上较少的饮水量不足以供应每个脏器,使机体血液循环的减缓,代谢废物的积聚,从而导致人体“上火”。

4、粘膜免疫失调导致“上火”(肠道菌群失调)

从营养学角度来看“上火”是怎么回事?

各种原因导致肠道粘膜屏障功能减弱,就会引起局部甚至全身的免疫反应紊乱。“上火”人群的粘膜免疫系统异常。

参与肠粘膜免疫反应的最主要效应因子是sIgA,它占据着黏膜表面,阻止病原体吸附,起到中和抗体的作用,阻止病原体和毒素进入细胞,其抗感染保护作用已被大量研究证实。

肠道菌群对粘膜免疫也能产生影响。益生菌是一群可以在胃肠道内定植的有益微生物群落,常见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抑制病原菌在肠道的黏附定植和腐败菌的过度生长,诱导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当肠道内有益菌减少而致病菌数量较多时,致病菌和内毒素可直接侵袭肠粘膜,造成sIgA分泌缺乏,损伤的肠粘膜通透性增高,致病菌及其抗原易于通过,继而发生过度免疫,导致过量炎症介质的释放。与“上火”症状相关的疾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粘膜免疫失调,如口腔溃疡、口苦咽干、便秘等不适的“上火”症状。

5. 某些病毒导致“上火”

从营养学角度来看“上火”是怎么回事?

有的人“上火”会经常出现口腔溃疡,反复发作,这可能跟病毒有关。人类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进入机体,因个体素质差异潜伏或发病。

在内外环境影响下潜伏的病毒或初入机体病毒影响人体的免疫功能,引起机体免疫失调,或引起黏膜的损害而诱发溃疡和炎症产生,发生“上火”,再者病毒入侵亦可使机体产生大量炎症趋化因子,加重炎症程度,使“上火”症状恶化。

6、自由基过多导致“上火”(抗氧化能力不足)

从营养学角度来看“上火”是怎么回事?

细胞内的线粒体是直接利用氧气制造能量的部位,90%以上吸入体内的氧气被线粒体消耗掉。但是,氧也是个双刃剑,一方面生物体利用氧分子制造能量,另一方面氧分子在被利用的过程中会产生活性氧自由基(简称活性氧ROS),伤害生物体造成氧毒性。来自外部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紫外线照射、吸烟、心理压力、过量运动也会产生大量自由基。

人体的抗氧化防御系统,有内源性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来源于膳食的外源性抗氧化剂,维生素C、谷胱甘肽、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硫辛酸和辅酶Q10等。在自然界中,植物中存在多种抗氧化剂,除了前面提到维生素C、类胡卜素、番茄红素、维生素E以外,还有多酚类物质(如茶多酚),类黄酮(如大豆异黄酮),花青素等。

有研究发现,“上火”和正常人群相比,其过氧化指标与抗氧化指标均有显著变化,说明“上火”与氧化应激密切相关。

7. 其他原因导致“上火”

过多食用蜜柑引起的“上火”反应,可能是蜜柑中的某种外源物质刺激引起的一种免疫炎症反应 。

服用人参过量会引起机体内白介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水平升高,导致人体出现睡眠障碍、口腔溃疡、鼻出血等症状,人参导致“上火”的主要成分为人参皂苷类成分。

辣椒等辛辣食物,能直接刺激口腔、胃肠道,上调嗜中性粒细胞数,提高了血浆内毒素,易引起“上火”。喜食辣椒的地区,却不“上火”,这个只能归因于地域因素了,这里讨论只是一种普遍情况。

8. 防治“上火”的小建议

关于“上火”的定义,目前尚未有统一的标准,可能是以上多种原因的综合。

①多吃色彩丰富的蔬菜水果

②少吃甜食,精加工食品改为粗粮全谷物

③少吃畜肉,多吃鱼,少吃油炸食品。

④保证休息,多运动提高免疫力

从营养学角度来看“上火”是怎么回事?

如果你正在“上火”,多喝水,适量补充些吃维生素C、维生素B、锌等,最重要的是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