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榮:易經修德第一卦,為什麼說通曉這一卦走遍天下都不怕?

人活在世界上,小有積蓄之後,就要注意禮節,所以小畜卦之後,接著是履卦。

履卦所講的是穿鞋走路,一路往前發展,這時候不能脫離禮儀、禮節、禮貌。

春秋時代初期,管仲擔任齊桓公的宰相,幫助桓公穩定天下,成為春秋五霸的第一霸。

在《管子》這本書中,有一句大家熟知的話: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意思是:倉庫裡的糧食足夠的話,就要懂得禮節,按照規矩來跟別人互動,建立社會規範;

百姓的衣食足夠的話,就要去分辨什麼是榮耀與恥辱。

我們在社會上做人做事,都必須合乎禮儀與法律的規範,這是古代很好的教訓。

當你的物質生活得到基本的保障之後,就要提升到更高的層次。


傅佩榮:易經修德第一卦,為什麼說通曉這一卦走遍天下都不怕?

1 非有禮貌不可

我們來看履卦的卦象,是“天澤履”。

在自然界裡面,下卦的澤是最低的,上卦的天是最高的。

這就等於高低都定位了,上上下下各有它的位置,彼此的關係要靠禮來維繫。

另一方面看,下卦離我比較近,代表我的情況;上卦是外卦,代表別人的情況。

下卦澤是兌卦,是柔弱、溫和的;上卦天是乾卦,是剛強、勁健的。

這種結構類似於:我年輕,別人年長;我地位低,別人地位高;我能力弱,別人能力強。

那麼,我要怎麼樣跟別人互動呢?

答案是,非要有禮貌不可。

這樣一來,我們對於履卦的認識可以更深入一層:

做任何事,只要合乎禮儀,按照規矩,別人再怎麼強悍或有權力,也只好對你禮尚往來;

大家和諧相處,社會才能夠穩定發展。

2 為什麼老虎不咬你?

接著,再來看履卦的卦辭。

履卦的卦辭很短,但是很特別:“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它說:“踩在老虎尾巴上,老虎不咬人,通達。”

在《易經》前幾卦中,我們已經看過了龍,看過了馬;

現在履卦來了,老虎出現了。

老虎十分兇悍,你踩它的尾巴,為什麼它不咬你呢?

有句俗語叫“伸手不打笑臉人”。

就是說,我有禮貌,對別人客氣,那別人為什麼要對我下手呢?

說到禮貌,我想到自己的一段經歷。

很多年前,我在荷蘭萊頓大學教書。

我到那裡去的時候,就跟自己約定,要按照儒家與人相處的原則,好好實踐一番。

所以,我在那裡結識了不少朋友;平時工作中與其他人相處也很融洽。

時間一長,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學校裡面有一位檢修電腦的技術人員,每次我需要他幫忙的時候,他都樂意優先替我服務。

而別的教授請他幫忙,就要等他有空再說。

後來我慢慢明白了,因為我平時對這位技術人員非常禮貌。

他大概覺得,我這個老師年紀比他大,地位比他高,但是對他很有禮貌,所以對我格外尊重。

這就是有“禮”走遍天下,可見“禮”是普世價值。

3 光明坦蕩的君王

想進一步瞭解卦辭,需要參考《彖傳》。

履卦的《彖傳》說:“履,柔履剛也。說(yuè)而應乎乾。”

意思是:柔順者以禮對待剛強者。以和悅去回應強健。

履卦的下卦是兌卦,性質是和悅;上卦是乾卦,性質是強健。

我用和悅去對待剛強的人,就像踩在老虎尾巴上,老虎不咬人,這樣就可以通達了。

接著,《彖傳》說:“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意思是:剛強者居中守正,踏上帝位也沒有愧疚,是因為光明坦蕩。

這邊說的“剛強者”是指九五。上卦是乾卦,乾為君。

九五踏上帝王的位置,底下有九二、六三、九四形成一個互離,也就是光明。

所以履卦特別強調:

有禮的話,上下定位。九五是天子,把國家治理得很好,社會就步上軌道了。

歷史上有一個著名的案例,就是唐太宗與魏徵君臣的故事。

史書上說,魏徵以禮約束唐太宗。

如果他不按照禮儀、禮節的話,怎麼可能約束君王呢?

相對的,站在君王的位置而不愧疚,是因為他做到了光明坦蕩。

就像唐太宗,雖然被魏徵約束,有時候很惱火,但是明白他說的有理,也只好照辦,做到這樣不容易。

唐太宗的“貞觀之治”贏得美名,“貞觀”二字就出於《易經》的《繫辭傳》。

4 《易經》修德第一卦

履卦的《大象傳》怎麼說呢?

《大象傳》說:天在上,澤在下,這就是履卦;

君子由此領悟,要分辨上下秩序,安定百姓心意。

孔子特別崇拜周公,就是因為他制禮作樂,讓社會穩定下來。

《說文解字》中說:禮就是履,穿鞋走路;穿鞋走路,進行活動,它的目的是要侍奉神明、得到福報。

我們看“禮”的繁體字,就很容易明白:


傅佩榮:易經修德第一卦,為什麼說通曉這一卦走遍天下都不怕?

它的左邊是一個“示”,凡是有“示”部的,通常都跟信仰有關;

右邊是“豐”的繁體字,結構是底下一張供桌,上面放著盛裝祭品的盒子,盒子裡面有兩塊玉。

所以,“禮”顯然與祭祀有關,再從宗教意義慢慢變成政治上的規範。

《大象傳》強調要分辨上下秩序,安定百姓心意,就已經進入政治的領域了。

再進一步,“禮”又成為道德上的要求。

一個人如果沒有禮的話,怎麼可能實踐道德呢?

孔子教導顏淵如何走上人生的正路時,就強調“克己復禮”四個字。

意即,要能夠自己做主,去實踐禮的規範。

《繫辭傳》裡面提到,《易經》64卦裡有九個卦跟德行修養有直接關係。

第一個上場的就是履卦。

《繫辭傳》說,履卦是德行的根基。

由此可知,德行的根基就是要像履卦一樣,去實踐。

沒有實踐,德行沒有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