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儒家说商鞅变法是暴虐无道,是真的暴虐无道吗?

自古人心总是套路深


经历春秋战国的思想空前大解放,在中华大地上产生了多家学说,虽然有争论,辩驳,冲撞,但并不仅仅是学术讨论,更多的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都有探索国家的前途命运的目的。所以一种学说批评另一种学说的缺陷,当然不足为奇,正是由于这些学说之间的差别,我们才要辩证的去分析,孰优孰劣,孰强孰弱虽然历史早已泾渭分明,但仍不妨碍我们简单评说。

首先,让我们再次回顾下历史,重现历史中的儒家学说和儒家政治主张。儒家学说最早被人们所孰知,无非儒家学派的几位大师,孔子孟子自不必说,以及数以千计甚至万计的的儒家学子的毕生坚持,以及孜孜不倦的探索。儒家为封建王朝统治者所接受,真正成为正统思想还要从汉武帝开始。春秋战国纷乱的政治环境,似乎给不了儒家太多引经据典等解释的时间,各国统治者都在寻找能让本国迅速强大的政治学派,此间儒家败北,但好在火种犹存,只是没有得到繁荣。

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春秋战国活跃的学术环境突变,政治环境空前紧张,随着专政集权的封建制度形成,帝国不可能再容许多家学说并存,更不会容许坐而论道,针砭时弊,甚至为民请命,依靠法家学派强大的秦帝国,终于焚书坑儒,斩杀孺子。正是由于在长期的历史岁月中,儒家学派的弟子们兢兢业业,孜孜不倦的坚持,换来了儒家学派的空前壮大,甚至已经威胁到秦帝国的政治舆论。作为第一个高度集权的封建王朝,根本不可能接受第二种声音,儒家的悲剧就此无法避免。

为了人民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的汉初,更是将黄老之说推崇备至,所谓无为而治。经历了汉家数代君王的励精图治,及充足的休养生息,国家安定,经济发展。可同时也出现了一个问题,即不能再无为而治了,国家需要思想支持,统治者需要思想支持。显然,黄老之说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不合时宜,经历暴秦的灭亡,法家学说自然不可选,主张仁孝治天下,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看似自然实则必然的选择了,封建统治者将其推崇备至,所谓独尊儒术。此刻的儒家学说才大放异彩,开启了数千年儒家思想的光辉道路。

浩瀚如烟海的儒家学说包罗万象,以仁孝治天下正是封建王朝统治者所需要的政策,仁义礼智信和更是涵盖了几乎所有人的需要,同时与统治阶层毫无冲突,既然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呢,儒家学说开始大行其道,甚至精华与糟粕并行。满口仁义道德的伪君子行走与市井,迂腐不堪的官僚混迹于官场,更奇怪的是越是完善的儒家学说,越能造就一批批勾心斗角,结党营私,斗的死去活来的,全然不顾苍生疾苦天下安危的官僚。这又是何种讥讽与不堪呢。原来儒家学说并非没有瑕疵,甚至有很多瑕疵。

历史的选择,苍生的选择,其实何种学派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我们又怎么能要求儒家学说就完美无瑕呢!

被封建王朝统治者推崇备至,影响芸芸众生数千年的儒家学说尚且如此,法家学说又是怎样呢。

谈起法家学说,就无法避开韩非子,讨论法家学说成就,就不能不提商鞅,以及他所掀起的商鞅变法。法家治国最重要的三部曲:权力威势,政治权术,依法治国。所谓权力威势,即要保持统治阶层必要的权利威势,以达到敬而远之,以期让百姓产生敬畏之心;所谓政治权术,即为了达到政治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使用权术;依法治国则提现在依靠制度,封建专治统治下的法,必然是严刑酷法。让百姓心生敬畏,严刑酷法下的帝国,加之权术当道的政治氛围,帝国岂能长治久安。

既然法家如此劣迹斑斑,商鞅又是如何通过商鞅变法,让奄奄一息的秦国迅速强大,一致统一六合。

透过历史的层层迷雾,我们还是依稀看到了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并非纯粹的法家三部曲。比如倡导尽招天下有志之士,效力国家,这就为国家集聚了人才;同时,宣传家国意识,国破则家亡,强化了百姓的国家意识和认同感,清晰的指出为谁而战的问题,同时明确立功与犯罪界限,提高了百姓保家卫国的积极性,为国家迅速集聚了后备力量。最后,法家依法治国,严密的制度设计,加以严格的执行,保证了变法的彻底深入推行。秦国所处的恶劣环境,唯有变法,唯有孤注一掷,方有生路,否则亡国灭种,这是所有秦人的困境,也是所有秦人的共识。正是基于这些,商鞅变法得以成功,但与之形成反差的,却是商鞅本人,终以身试法,岂不悲哉!

经过历史的滚滚红尘,没有一成不变的学说,更没有一成不变的人世,儒家评论法家残暴,虽残暴不可取,但儒家学说下的腥风血雨又何其少,法家学说固然曾出尽风头,却依旧要回归历史中。孰优孰劣,孰好孰坏,又岂是残暴所能分清。

看尽风云,使得平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