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抑郁症病人和精神病人,未来10年将排到除了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二位,为什么?

邱银寿河南


哈哈哈……这生意热了呗![大笑][大笑][捂脸][捂脸][笑哭][我想静静][泪奔][泪奔]



散聊吧627


这话不是危言耸听!走进抑郁症病人的精神世界,懂得他们大都是老实心地善良的好人,患得患失.多愁善感的苦恼人,隨波逐流.墨守成规的平凡人,胆小怕事.性格弱点的可鄰人,或特别优秀的人,现今时代社会竞争激烈,优胜劣汰,压力山大,锐意改革进取,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同时物欲横流,苍蝇蚊子群飞,《三观》不正,人心叵测,使人的思想难以适应,易患抑郁症,傻瓜呆子、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专门自私自利的以及心朮不正的人,不会抑郁更不会得病,但也有一些人不懂抑郁症病人世界,说什么"矫情″,想不开,吃饱撑的,甚至叫"懒癌″!对抑郁症的误解,其实抑郁症是心因性机能性疾病,不是器质性疾病,心病还须心来医,自我拯救,把心魔赶走,最好的医生是自己!但是一旦戴上抑郁症帽子,危害性不要掉以轻心,要积极治疗!有一首流行歌曲叫《何必潇洒走一曲》词意作的好,对抑郁症的人有正能量,拈手而来,"天地悠悠过客匆匆,潮起又潮落恩恩怨怨,生死白头几人能看透,红尘滚滚痴痴情深,聚散终有时,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你用真情換此生,岁月不知人间有多少的忧伤何不潇洒走一回。″

今天抑郁症年轻化的趨势,对抑郁症病人要早干预,未雨稠缪,全社会要重视,一定能控制治疗抑郁症病!



王方显才


因为现在社会,物欲横流和金钱至上,导致社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

人们生活压力大,以致于思想上背负了更大的压力,如果压力得不到缓解,就容易抑郁成疾,久而久之,就成了抑郁症。

从生活中得知,有的精神病人得病的经历也很是令人同情,人有七情六欲,有的因身体弱,伤到神经的;也有因孩子生病,亲人受到惊吓而诱发神经的。病因也是奇奇怪怪。

当你了解了这些病人生病的经过和他(她)们病程的痛苦折磨时,也会有怜悯之心。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活着就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心里有烦闷或者是解不开的心结,要及时主动输通和排解,才会远离疾病。


奇林怪松


生活的压力,经济的压力,人与人之间的压力,性格的关系,来自一切外界的因素和本身性格,导致了患这个病的人越来越多,但主要原因还是外界因素是诱因



高高123456789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看过一遍报道,说二十一世纪头号疾病就是精神疾病。


马喜明001


得失心太重了,攀比心太重了,要的太多,就病了!人人开始觉醒之路了。


zyj曦润


我是精神科医生,我估计你是听错了,抑郁症目前就是对整个人类造成巨大负担的世界第二大疾病,仅次于肿瘤,而你说的心血管疾病是排在疾病负担第三的。这可不是我的排名,也不是我们国家的排名,而是世界卫生组织早在几年以前就根据几种疾病的数据变化做出的推断。

听我说,你真的不了解抑郁症,不了解精神障碍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原话是到2020年预计抑郁症将超越心血管疾病,成为仅次于肿瘤的世界第二大疾病。在你的印象里,抑郁症很少见吗?你的身边有抑郁症患者吗?实际上,全世界有大概3.6亿抑郁症患者,在我国,至少存在6000w~8000w的抑郁症患者,也就是在我们身边,平均每15个人里面就有一个抑郁症患者。那为什么我们无法发现他们,因为我们的社会对于抑郁症患者存在一些不友好的言语,所以在我国抑郁症患者中,广泛存在一种“病耻感”,即使自己很确切的了解自己低落的情感,但还是不敢向周围人提及。根据目前的调查数据,在我国抑郁症患者中,只有18%的抑郁症患者选择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医嘱服药治疗。大部分人不就医的原因是觉得吃了药也好不了,而且听说只要自我调整就可以战胜抑郁症??

事实上只有轻度抑郁症可以通过非药物治疗的方式改善这种,但一旦达到中度以上抑郁发作不服药治疗是不可能缓解的。我们的社会上有很多非专业的声音,甚至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是治疗抑郁症的专家,是什么心理学大师,但这年头大师一抓一大把,而真正治疗抑郁症的精神科医生全国也只有3.6w人。

那作为抑郁症患者究竟应该听谁的?专业的事情只能听专业的人,连医生都不是,他说的任何东西都是不负责的,随随便便一说,就葬送了你最好的治疗机会。你去找他赔偿?人家怎么会认,只要说你自己不努力,你也说不出来什么。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但在精神专科医院里,因为抑郁症住院的患者真的不多,曾经我的抑郁症患者对我说“看到医院牌子那一刻我想,终于还是进来了”,是呀,有病就应该去医院看医生,不让怎么治病呢?

甚至WHO的预测,到2030年抑郁症将成为疾病负担世界第一的疾病。所谓疾病负担是疾病、伤残和过早死亡对整个社会经济及健康的压力。而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会逐渐加重,并且向着认知功能障碍的方向发展,影响我们的理解力、判断力、分析力、决断力、记忆力等等,最终的发展方向是因病致残,所以抑郁症也被称为慢性致残性精神障碍。

但多年的治疗经验告诉我,抑郁症并不是不可战胜的,我也亲手帮助很多患者摆脱了抑郁症的阴霾,在我看来抑郁症患者最重要的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首次规范药物治疗效果理想,在足剂量、足疗程的前提下,是可以达到至少50%的几率今后不再复发的。

在很多所谓的心理咨询师看来,抑郁症只是单纯的心理问题,但这可不是科学的解释,抑郁症是有着确切生物学特征的疾病,咨询师也不应该接触抑郁症患者或者疑似抑郁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这也是我国法律规定的,因为他们根本不懂医学知识,不懂真正的抑郁症。

千万不要忽视自己的情感,长时间的高涨和低落都是不正常的表现,如果怀疑抑郁症,也不要去看咨询,要到医院找专业的医生进行面诊,单纯的量表是没有诊断意义的。如果确诊,尽快治疗,相信科学,相信自己,你会好起来的。


我说精神


这种情况非常有可能发生,事实上,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已排在第二位了。

原因如下:

1.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那些个性有缺陷或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罹患精神与心理疾病的人(我们称之为易感人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教授去年的一个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充分说明我国精神疾病的发病率正在急剧上升;

2.心脑血管病和癌症等心身疾病,随着科普的作用和人们对自己行为方式如膳食,运动的注意可以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

3.随着人们对精神疾病的偏见逐渐消除,压在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及家属的“病耻感”也在逐渐减轻。

就拿抑郁症来说,事实上,由于“病耻感”的存在,目前只有10%---20%抑郁症患者能鼓气勇气来医院就诊,而大部分抑郁症患者的发病率并没有被统计,也得不到有效的治疗。



心理医生张彦平


差不多


手机用户59724440750


因为太空容易胡思乱想,要是生活很艰苦忙生存都不容易就没空胡思乱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