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跳槽需“谨慎”,写给正在“蠢蠢欲动”的你!

01

跳槽季来临,疫情的无情阻止不了有些朋友“跳槽”的心

新冠疫情之后,对于职场人士,最担心的大概莫过于“职场寒冬”的来临。

疫情带来短期经济下滑,想跳槽的、想创业的,已经身处职场漩涡中的人,似乎都踌躇了起来。

但春天毕竟来临了,对于一些想跳槽的朋友们来说,好像现在的经济形势仍然阻止不了他们一颗跳槽的心。

根据智联招聘近日发布的调查数据,今年春季有五成以上的白领有实际上的跳槽行动,且最主要原因是对薪酬水平和福利待遇不满;对于“90 后”、“95 后”的大学毕业生而言,他们更会因为对一份工作没兴趣或工作生活失衡而跳槽。那么,频繁跳槽的行为,究竟是好是坏?

你是否已厌倦了现在的工作?你是否正为了一个跳槽的念头而蠢蠢欲动?也许你的好朋友在某家公司任职,年收入可达 6 位数,而你认为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均不比他差,也该给自己一个机会试试?

面对种种诱惑,你是否即将加入“跳槽”大军?权衡现状、考虑未来,“跳”还是“不跳”?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不想清楚就跳槽,就很可能陷入频繁跳槽的陷阱。

疫情之下,跳槽需“谨慎”,写给正在“蠢蠢欲动”的你!

02

疫情之下,跳槽有哪“三大陷阱”?

我们永远没法保证下一份工作,一定比现在这份更好;也没法保证这家公司遇到的问题,下家公司肯定不会遇到。

尤其是在疫情发生后,复工得“档口”,保下限比保上限更加重要的多。

①企业求稳的态度不断增强,不愿意招聘那些任职不满一年的人

职场人通过试错来寻找职业发展之路,可以理解。但频繁跳槽,肯定会带来负面影响,如今很多企业都不会去面试那些每份工作都做不满一年的职场人。

疫情之下,企业求稳的姿态明显增强,HR在选人策略上,不是选择能力最优秀的人才,而是选择相对来说能够稳定输出的人才——保下限比争上限更重要。

没面试机会,你连表决心的演技能没法发挥。

不少大型的企业招人都把“工作年限”和“低频跳槽”作为一票否定的简历筛选原则,如果企业对岗位的要求是5年经验,候选人在这5年里跳槽超过3次,大概率不会花时间去考察,直接放弃。

那些用跳槽来逃避问题的职场人,会发现未来求职之路越来越窄,基本就告别大厂和知名企业了。这就是越逃避,前路越窄。

疫情之下,跳槽需“谨慎”,写给正在“蠢蠢欲动”的你!

②频繁跳槽会影响你的职业发展

我其实见过跳槽频繁,但是能力很强的人才。不过在职场上,跳槽过于频繁往往是受歧视的,让人感觉很不踏实,而且时间过短的工作经历,不能作为自身技能的保证。

对大部分人来说,知识和技能是要靠时间磨出来的。正常工作通常需要半年适应,1 年左右时间完全熟练,3~4年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如果你的简历上充斥着不到一年的工作履历时,企业就会发问,你真的掌握业务知识了吗?你真的历练出职业技能了吗?

频繁跳槽,会导致简历里描绘的那些经历和技能,全线打折;如果在一家公司待不满半年,对不起,HR根本不认这段经历的价值,面试官不相信你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能熟练掌握工作所需的技能。你至多是稍微了解了部分工作内容,就迫不及待离开了。

拿市场营销的岗位为例:半年时间大概知道如何和供应商沟通安排市场活动;起码要一年才能理清如何根据业务需求设计市场活动;完全成为市场活动的专家,需要你有3年经验,体验一些离谱少见的幺蛾子,问题见得多了,才能在麻烦来袭时淡定面对。

疫情之下,跳槽需“谨慎”,写给正在“蠢蠢欲动”的你!

③频繁跳槽肯能引起你的性格“滑坡”

如果你在公司得不到足够的支持,要跳槽,还可以理解。

除了误入不合适的企业外,频繁跳槽,多半与个人性格紧密相关。也就是说:人在职场,外部问题少,自身问题多,职场上大部分问题都不能通过跳槽来解决。与性格相关方面的问题,比如:沟通能力、语言能力、项目管理能力,逻辑分析能力都很难通过跳槽解决。

这些更需要困境的历练,想要做到个中高手,需要时间打磨。沟通能力爆表是建立在深入了解沟通对象的需求上;要成为项目管理高手,需要在项目中扮演不同角色,有些项目长达一年,甚至更久,很多问题都是在项目后期才不断爆发出来。

跳槽频繁,也给人留下了一种印象:即使此人能力不错,但是不够投入,在遇到困难时很可能选择躲避,而跳槽是躲避问题的最常见选择。想通过跳槽逃避问题,就会发现反复遇到类似的问题,而且问题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逃避,问题越严重。

疫情之下,跳槽需“谨慎”,写给正在“蠢蠢欲动”的你!

03

那么,疫情之下的跳槽,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今天,给你两点建议:

第一:疫情之下,首先要划定自己的得“安全区域”,让自己出于不败的位置,先保住“下限”,再谋求“上限”

这个节骨眼上,职场人士需要一个安全底线。对于环境的准确预测,就是你自己为自己设置的安全底线。

去寻找对你想进入的行业环境熟悉的前辈咨询,至少3位以上,他们的建议会给你一些方向性的指导。

马斯洛的经典理论还是有道理的,个人需要若想得到满足,首先要考虑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特别是在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

当然,除了“缓步慢行”,还有一个关键点是“积累内功”,为自己设置一个安全区域。

这个安全区域怎么设定呢?我们可以设想,一个公司里,绩效最好的员工一般占到公司人数10%-20%,这个区域,我们把它称为核心区。同时,绩效较差的员工差不多也是这个比例。如果老板要裁员,一般都是从后面20%开始。

所以,衡量一下你的绩效以及工作能力,后20%就是一条硬杠杠,我们把它称为危险区。在这个区域内,说明你比较危险,有可能会被裁掉。

所以你要尽力向前。通过不断进步,找到持续提升的空间。至少进入中间60%的相对安全的位置。目前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更适合我们提升自己、修炼内功。等经济形势好转了,你的选择才会更多。

疫情之下,跳槽需“谨慎”,写给正在“蠢蠢欲动”的你!

但要记住,这个区域只是“相对安全”。还需要考虑的是,你的能力在市场上同类行业企业职位中,处于什么位置?自己的可替代性怎么样?

这时候我们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晋升到核心区。超越了安全区,进入核心区,就证明你已经超过了大多数人。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你已经超越过了生理与安全的阶段,向尊重与自我实现的方向飞奔而去了。

有人可能会说,这两条线,是不是只是适合刚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如果我现在已步入而立之年,该怎么办?其实一样的。如果你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那么更需要的是在优势领域集中火力。十几年的工作经验是需要萃取提炼的,安全区并非随意划分,而是基于你的优势经验形成的。

所以,无论你在2020年做什么样的职业决策,都要在考虑市场环境下,缓步慢行,苦练内功。说到底,最安全的底线,一定是自己给自己的

疫情之下,跳槽需“谨慎”,写给正在“蠢蠢欲动”的你!

第二:不断探析“试错”成本,搞好离职分析,跟着自己的“职业规划”走,而不是凭着“感觉”到处窜

跳槽不是逃避问题的终点,而是解决问题的起点。企图通过跳槽逃避问题,只会让问题越来越严重。逃避问题人人都会,只有直面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提升我们的价值,成就我们的职业前程,所以我们在跳槽之前,一定要有自己的筹划。

① 试错,从实习开始

不多做几份工作,怎么知道自己热爱的是什么?不多尝试几个行业,如何知道哪个行业是风口?没错,但职业规划的打算应该早早就做起来。

大学时可以利用寒暑假找一份靠谱的实习工作。这对立志于不走科研路线,希望找到好工作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这段经历可以教会你如何在工作中与同事沟通和相处,教会你了解大公司的运作方式,以及你所扮演的角色。

这些对于未来面试求职都很有帮助,更重要的是,你可以在进入职场前通过试错的方式找到你未来的职业方向,避免走弯路。而且最关键是,和跳槽相反,简历上实习的经历多,对你是加分项。

疫情之下,跳槽需“谨慎”,写给正在“蠢蠢欲动”的你!

②做好离职分析,我必须走吗?

在确定离职前,需要问自己3个问题:

A. 我必须离开现在公司吗?

列一个详细的清单,将你认为职业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全部列进去,对比现任的优势和劣势,并根据自身需求设计权重。

如果劣势部分的权重很高,企业也无法解决,直接影响工作状态,再考虑离开。

B. 我的问题在新东家一定能够被解决吗?

离职是为了解决问题,还是为了逃避问题?通过跳槽,一定程度上可以优化外部因素。然而阻碍我们好好工作的因素,大部分是内部因素:自我认识、角色定位以及个性。如果问题出在自身,在现有岗位上,继续打磨自己的性格和自定位,很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疫情之下,跳槽需“谨慎”,写给正在“蠢蠢欲动”的你!


C. 新东家有没有其他不能忍的地方?

跳槽,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外部环境问题,也有可能会出现新的问题。不同的企业都有自己的问题。面试的时候,你感觉都挺好的,但是加入后是不是有新的问题出现?比如996加班常态化?或者三天两变的业务战略?意识到跳槽的风险,下家可能还不如这家,到时候你怎么办?继续跳吗?

其实也可以换位思考,从企业的角度想一想:企业招人是去解决问题的。比较一下,一个逃避问题而跳槽的你,一个勇敢面对问题,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你,哪一种更受企业欢迎?

疫情之下,跳槽需“谨慎”,写给正在“蠢蠢欲动”的你!

③真要走,跟着职业规划走

职场新人一定要做规划。职业规划不仅指导我们在岗位上的提升,也指导跳槽的方向。如果非要跳,跳槽的方向,也很重要。

第一步,理清下一步我要做的岗位内容。假设,我现在做的是安排市场活动,我要跳槽,规划是去做社交媒体营销。而在现在的公司,做不到这一点。

第二步,在市场上找寻提供相应工作内容的岗位。

第三步,甄选最适合的企业,或者为你职业发展提供资源最多的企业。

跳槽需要耐心,遵循职业规划方向的跳槽,应当是为了下一步走得更好,而不是为了逃避走错的上一步。这样在面试的时候,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面试官,虽然跳得多,但每

一步都是根据职业规划走的,切忌让人觉得你的跳槽犹如从火场里逃出来一样慌不择路。

疫情之下,跳槽需“谨慎”,写给正在“蠢蠢欲动”的你!

04

总结:

疫情之下,跳槽需谨慎,三大“陷阱”一定要考虑到,2个妙招让你守住懵动的心,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第一:疫情之下,首先要划定自己的得“安全区域”,让自己出于不败的位置,先保住“下限”,再谋求“上限”

第二:不断探析“试错”成本,搞好离职分析,跟着自己的“职业规划”走,而不是凭着“感觉”到处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