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允炆侄兒,叔叔我找你都找到海外去了


01

話說當年明成祖靖難之役打贏後,就沒有立即攻入京城,而是陳兵城外,等著建文帝投降或者自裁。


建文帝曾下旨戰場上不能殺燕王,要抓活的,是因為朱允炆不願意揹負殺親叔叔的惡名。

出來混早晚要還,說得果然沒錯。如今風水輪就轉,同樣的問題到了朱棣的眼前,弒君殺侄的罪名他自然也不會願意背。


鄭和下西洋:允炆侄兒,叔叔我找你都找到海外去了


(朱棣:允炆乖侄兒,出來咱倆聊聊喝兩杯)


然而,建文帝朱允炆並沒有按照朱棣預設的劇本演,而是在宮裡放了一把火,逃跑了。


(朱允炆:乖乖聽話?不存在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就算青山沒了,有我這把骨頭在,你的皇位就坐不穩)


02


果然,朱棣上臺後左想右想不安心,留著這麼個隱患,怎麼著都不是個事兒呀,萬一今天民間出來個“建文帝政治軍事同盟會”,明天出來個“朱允炆後援會”。


我今天得到這兒鎮壓,明天得到那兒清掃,這誰頂得住?關鍵下面的那幫官員要是偷偷聚在一塊兒嘀嘀咕咕,攛掇出個什麼事,什麼時候我還睡著就被送去見我爸爸也未可知。


鄭和下西洋:允炆侄兒,叔叔我找你都找到海外去了

那就找吧,掘地三尺也要把我這個乖侄兒找出來。


這種事兒吧,還真不能放到明面兒上,大張旗鼓的找,那就兵分兩路,一明一暗的進行吧。


暗的一路是胡濙,從事秘密尋找的工作,當然具體他是怎樣尋找的,歷史沒記載,那咱就不知道,也沒人問了。


明的一路就是眾所周知的鄭和下西洋了,當然,人並沒有找到的結果我們都知道。


03


說到我們下西洋的主人公鄭和,他其實也是一個不幸的人,但同時他又是一個很幸運的人。


鄭和原名馬三保,以元朝雲南王麾下的貴族身份,在雲南度過了幸福安逸的童年。11歲時因成為兒童戰俘,被處以閹割的刑罰。


身體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並沒有打垮他,而他也在苦難中磨礪意志,變得越來越強大,直到成為朱棣的貼身侍衛,在靖難之役中出謀劃策,立下汗馬功勞。


鄭和下西洋:允炆侄兒,叔叔我找你都找到海外去了

作為功臣,馬三保得到朱棣極大的重視,不僅被賜名鄭和,還得到下西洋的光榮使命。


其實鄭和下西洋也是有他自身內在因素的。


作為一名虔誠的伊斯蘭教徒,鄭和從小心底就埋藏了一個願望,那就是去聖城麥加朝聖,而上天也沒有辜負他,最後一次出海遠航,他終於實現了這一終生夙願。


04



鄭和下西洋,找人雖然沒有完成任務,但七次遠渡重洋,卻有著極大的外交意義,而他本人也青史留名,萬古流芳。


威服四海,胸懷遠人這裡就不說了,加強科學文化技術的交流大家也都能想到。


鄭和下西洋:允炆侄兒,叔叔我找你都找到海外去了

除了上面的意義,還有著許多非常有趣的意外收穫,那就是收拾不聽話的國王和海盜。


據說那位不聽話的錫蘭山國國王被鄭和抓回到中國坐牢,當然後來也放回去了,畢竟我們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