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书都说岳飞是秦桧害死的,难道皇帝没有责任吗?到底谁更想岳飞死呢?

话多得很


明代文征明有一首《满江红》,其中就有“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之句,指出害死岳飞的真正凶手,是宋高宗赵构,而不是秦桧。

其实,在害死岳飞这件事上,赵构与秦构是同一阵营,有着同样的主张:他们都主张与金国讲和,而岳飞妨碍了议和,所以他们要求岳飞必须死。

如果非要说谁的责任更大,无非是谁的权力更大,谁最后决定了死刑。

那当然是赵构。南宋并不是一个皇权帝落的朝代。虽然秦桧掌管着特务机构,甚至对皇帝也有一定的威胁,但在决定前敌总司令任免、集团军最高长官生死这样的大事上,一个权臣秦桧,不可能强迫皇帝听从自己的意见。

岳飞之死,是死于政治路线的斗争,而不是死于私人恩怨。是死于“议和派”的集体谋杀,而不是死于一两个坏人的阴暗手段。


栖鸿看红楼


关于岳飞之死呢,史书上的记载都是秦桧的错,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了一代名将岳飞成为千古恨事。所以秦桧从他死之后也就慢慢的被人唾骂,变成了千古罪人。但是岳飞之死真的完完全全是秦桧的过错吗?这也未必有很复杂的历史原因在里面。那今天呢,就简单的分析一下。首先从秦桧来看,他是整个岳飞之死的主要责任人,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因为他从金国逃回南宋之后,有人说他是金国安插在南宋的间谍,是金国扶持的,投降派!从他一系列的事情也可以看出来,确确实实是这么回事。他主谋杀害岳飞呢,可能也是为了完成金国主子的任务。另一个当时的宋朝皇帝宋高宗他为什么要杀害岳飞呢?因为宋朝有一个国策就是重文轻武,岳飞作为一个武将,打造出了岳家军这样一个半脱离于朝廷的军队组织,肯定是不会被宋朝政府说容忍的,另外岳飞的口号是指导黄龙府迎回二圣,这个事儿就关系到宋高宗地位的稳定,他爸和他哥回来了,他去哪里?还有一点宋高宗由于生理疾病没有儿子。虽然他当时找到了宋太祖的后代养在宫中,不过一直没有立为太子,因为他时刻还在想着自己能够生一个儿子,而岳飞呢,多次上诉请求立太子。这就相当于是戳到了宋高宗赵沟的痛处。也就是逆了龙鳞不杀你杀谁?这些呢,都是一些外在的原因,从岳飞的角度来讲,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国为民考虑,从来没有考虑他自己。他组织军队,训练岳家军,攻打金国。以及上述请求立太子一切呢,都是为国考虑。正是因为他太大公无私,所以触怒了小人的利益,也招致杀身之祸。正是因为中华民族有这样的人,所以才成为我们民族的脊梁,他也才能世世代代的受人尊敬,受人敬仰。


历史爱好者部落


封建王朝向来都是伴君如伴虎。宋朝名将岳飞纵有报国之心,却生不逢时,着实令人惋惜。

宋金两国连年征战,岳飞精忠报国,只想收复失地,接回被俘的徽、钦二帝。可当朝皇帝赵构重文轻武,而且一心求和,岳飞的所作所为与皇帝所想背道而驰,如此不明圣意,又是这样我行我素,怎能不让皇帝反感。相对于秦桧,懂得阿谀奉承,背地里还暗通金国,完完全全一位伪君子,同时为了两边都能讨好,他便把矛头指向了岳飞,以“莫须有”罪名害死岳飞,正因如此他也成了千百年来人人唾骂的千古罪人。

但若将历史细细品读,我们可以得知,岳飞之死并非全由秦桧所致,更多的是他自己不识时务,违逆圣意,触犯了龙颜,因此真正想害死他的其实就是宋高宗赵构,秦桧等人只不过充当了替罪羊,因为皇帝的过失在那个年代又有谁敢评判呢。


游子dream


岳飞之死,这一现象级事件在整个中国史上都是影响深重的。到今天为止,杀害岳飞的原凶或主谋基本上定性了,那就是高宗赵构,秦桧等四奸充其羽翼及具体实施者而已。而中国封建王朝史官出于为尊者讳,往往移花接木张冠李戴,皇帝乃天子万岁圣人,焉能有错?于是秦桧等人成了替罪羊。

然而,评论历史人物及事件又怎能不放在更广大的历史环境中去呢?纵观有宋两朝,武将地位始终低文臣一级。这乃源于赵匡胤杯酒驿兵权,崇文抑武。武官职位常由文人担换。宋朝文人是很吃香的,尤其看那文官们官帽两支长长的沉甸甸的纱帽翅,那是何等雍容何等威仪!而武将武官呢,作战头盔上头只有簪缨一尾垂散,前朝武将盔缨中的金属枪头被拔得干干净净。以小见大,足见赵宋皇权对武将弄权藩镇割据之前鉴忌惮深矣!

在岳飞的前面,有杨家将呼家将有狄青,评书演义中那可是受尽了文官奸臣的陷害。只是因为女真入侵靖康发难,社稷倾倒天下大乱,武将才得有抒展才能的机会。一时韩张刘杨岳诸军兴起,乱世勤王建功立业。但在诸军为国纡难的过程中,南渡残宋的文官集团始终在观察审视着前方武官们的作为。以天子为首的这些人,生怕武将借收复国土迎二帝归京为口号从而做大做强,以致再度出现唐朝中期至五代十国的诸侯争霸藩镇割据的局面。若真如此,大宋国体国本动摇,皇权一旦旁落,天子和那些文官集团写诗作画颐指气使的日子也就到头了。

有鉴于此,朝廷对岳飞韩世忠一干武将的防范始终都在。随着宋金军事斗争的此消彼长,大宋元气的逐步恢复,皇帝在文官集团密谋下,也开始对领兵的武官们下手了。他采取试探隔绝分化诱惑诸般套路,一步步削夺兵权,继而许以良田美宅厚财美女。试想,多数武官如杨浚吴玠张俊刘光世杨沂中在官场多年,深通其中三昧,自然乐得放权回归皇权阵营。连足与岳飞并列的韩世忠也削平了英雄气向皇帝示好。众武将在各自地盘坐山观虎斗,只看那一支岳家军长驱而入直捣黄龙。而岳飞又不好财色清廉如许,朝廷怎不忌惮?眼看他兵到朱仙镇马上要过黄河复旧地上版图了,皇帝焉能不怕?所以才有后来传得神乎其神的十二道金牌诏归岳鹏举,才有千古奇冤的一代风波狱!因此说,害岳飞者是秦桧,是赵构,归根到底还是封建专制的无上皇权和文官政治呵!


手机用户诗意栖居


岳飞之死主要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说是秦桧害死的,也有人说是高宗赵构害死的,我认为二者兼而有之并且也有自身的原因。主要理由如下:

1、岳飞和秦桧政见不和,岳飞是主战派,秦桧是议和派,况且秦桧接受金国居贿,放到现在来说就是汉奸、卖国贼。秦桧也怕岳飞打败金国使自己通敌的事情败露,所以处心积虑要害岳飞。

2、宋高宗赵构,害怕岳飞功高盖主,且岳飞又手握兵权,而高宗本人是没有兵权的。赵构想的是偏安一隅,得过且过,而岳飞不然,人家考虑的是收复河山,迎回二圣。赵构既怕迎回二圣自己皇位难保,又怕岳飞像他的老祖宗赵匡胤一样黄袍加身,取而代之,所以也有除去岳飞之心。

3、秦桧明白赵构的心思,二人一拍即合,由秦桧、万俟卨、罗汝楫等搜罗证据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替赵构“背锅”。

4、岳飞的口号提的不称皇上心意“直捣黄龙”“收复河山”倒也罢了,偏偏加了个“迎回二圣”,如果真的迎回二圣,这让皇上情何以堪啊!所以高宗赵构千方百计阻挠北伐,只想议和。

综上所述,秦桧杀害岳飞既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也替皇上背了黑锅





万里清风来


新皇帝肯定要负主要责任,如果岳飞打赢了迎回微钦二帝,那他自己的帝位怎么办?秦桧如果没有新皇帝的首肯或默认,他敢能连下十二道金牌招岳飞回朝吗?当时岳飞可是手握重兵的大将,朝内朝外还有很多支持岳家军的朝臣,更别说杀了?当然秦桧也是有重大责任的,只不过他把皇帝的责任一起背罢了!


用户周百通


秦桧是奸臣,赵构更不是什么好鸟。赵构很害怕岳飞直捣黄龙府去迎回二帝,将来他怎么安排,二帝怎么安排?最好的办法就是杀掉想进攻金兵的岳飞,让二帝死在北国就行了。秦桧是金国的间谍,正好利用他的这种心理,从而杀害了最能攻打的岳飞,给金兵扫除障碍。所以岳飞之死正是在这种内外勾结之下的牺牲品。岳飞像前跪着几个奸臣是远远不够的,缺少了元凶赵构,说让赵构在那跪着有损后来统治者的形象,这都是天之骄子了怎么可能跪下,所以历代统治者都在逃避这个问题。但是赵构不跪,永远不能叫公平和正义。


破迷开悟13


杀死岳飞的就是岳飞本人。

我们都知道岳飞是忠臣良将,到死也不愿意反,后背刻着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是个响当当的民族英雄。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忠臣良将为什么会被杀,而且当时的士大夫阶级也不愿替其平反洗冤,最后还是宋孝宗北伐的时候替其平反洗冤。

宋太祖有祖制曰:“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不杀”,子孙当皇帝只要杀这种人,天必遣之。

两宋交接的时候赵构总共杀了三个大臣,一是张邦昌这个人是金朝立的傀儡皇帝,赵构杀他是为了皇统。第二个是欧阳澈,赵构杀他是因为这个人老是说他得位不正,应该称制而不改元,危及统治。第三就是岳飞,在任何具体的错误上又逮不着,最后不是说莫须有吗?也许有也许没有吧。

怀疑赵构杀的都是说什么,岳飞迎二圣,威胁赵构的皇位等等,这个道理是站不住脚的,迎二圣是谁提出的,是赵构和秦桧提出的,你想啊一个没有军权又没有人事任命权的皇帝他即时回来对赵构又有什么威胁可言,而且赵构他娘韦太后回朝的时候宋钦宗跪在地上攀着韦太后的马车说,你回去后一定要和我弟弟说:‘’我就想回去在太一观当一观主,无敢他妄尔”,这么一个人回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吗?无非是撒点钱粮吗,所以说赵构因为这个原因杀岳飞没道理吧!

南宋一直主张的是和金人和谈,岳飞的作用没你想象的那么大,但是岳飞当时可是掌管南宋七分之五的兵力,那么请问此时此刻赵构最害怕的人是谁,不是什么徽钦二帝,什么金兀术,恰恰是岳飞本人,你那么能打,你掌握了全国七分之五的兵马,你还打赢了,你不当皇帝谁当皇帝,所以高宗这个时候是真怕了,当然我们现代人都知道岳飞是忠臣,但是你别忘了,宋朝还有一个后周的忠臣,宋太祖赵匡胤啊,手里有兵马一个黄袍加身就能改朝换代啊,你要是赵构你怕不怕,心慌不慌,不怕你有造反的想发,就怕你有造反的实力啊,秦朝的王翦也是名将每打一张,毕跟始皇帝要封赏啊,所以王翦善始善终,跟岳飞同朝的韩世忠也是忠臣良将,也很能打,但是他比岳飞多了一个心眼,天天找赵构要金银财宝,要土地,要田宅,借此向高宗赵构表明我就是贪点小财贪图享乐,对你那皇帝的位置没想法,后来也就蒙混过关了,即时过关了也是天天大门不出宅在家里,高宗后来也没怎么滴他。

但是岳飞那?不爱财,不贪图女色,深的民望,士大夫阶层也喜欢他,没事还能写两篇名流千古的诗词,这种人对皇权天然就构成了威胁,而且岳飞的脾气他别倔,对老百姓叫倔对皇帝叫跋扈,你试想一下这种人能活长久吗?

以上种种都是个人观点,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关注一下。


白话那些事


岳飞手上却有私人武装岳家军,号称十万余众,这必然让赵构感觉到威胁。虽然岳飞一直向朝廷表忠心,须知即使岳飞没有这个意思,但是难保他手下的人没有这个意思,像赵匡胤黄袍加身一样,有些人也会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拥立岳飞称帝。到时候岳飞想不答应也不行。

1137年,岳飞听说金人想在汴京立饮宗之子,就上疏高宗请立太子以安定人心。一个武将却干预起皇帝的“立储”,这是赵构无法容忍的。

从赵构个人的角度,他是想和金人议和的。赵构在没当上皇帝之前就与金人打交道,知道金人军事上的厉害。

所以金人在议和时提出了“必杀飞,始可和”的条件,这是岳飞被害的外因。与金人提出的要求相呼应的是,当时的赵构已经完全不想再尝试进行北伐的努力。


醉梦拾遗


岳飞在军事上是将才,在政治上小孩,发生这种结局也是必然的,比如韩信他在军事上是天才,在政治上还不如孩子,他逼封齐王,拥兵自重,君命难行所以结局凄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