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豆種植生產效益的栽培技術要點,值得一看

大豆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大豆種植的產出質量和數量直接關係到種植戶能夠從中獲取的經濟收益。農作物的種植受到土壤情況、氣候條件、病蟲害情況、栽培技術的多方面影響,氣候條件想要進行人為改善非常困難,土壤情況的改善需要較長時間,病蟲害受到氣候條件、土壤情況的影響,栽培技術是能夠人為影響大豆產量、質量的關鍵途徑,

通過栽培技術儘量減小氣候條件、土壤環境、病蟲害對大豆生產的影響,切實提高大豆的生產質量和數量。具體介紹如下:

提高大豆種植生產效益的栽培技術要點,值得一看

1.大豆種子篩選技術

種子質量與大豆最終產量和質量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因此,想要提高大豆的產量和質量必須從種子篩選入手,選擇籽粒大、籽粒飽滿的大豆種子,可以有效提高大豆種子的發芽率和植株茁壯情況,從而有效提高大豆種植的產量和質量,提高大豆種植的經濟效益。大豆種子的重量可以一定程度上代表種子內澱粉含量,重量更高的大豆種子進行種植後得到的收益更好,因此,在篩選大豆種子過程中,可以通過人工篩選或選種機的方式來篩選重量更高的大豆種子,從而保證大豆種植的產量和質量。

提高大豆種植生產效益的栽培技術要點,值得一看

2.整地技術

整地技術是一種通過調整大豆種植地狀況的方式來提高大豆產量、質量的栽培技術,是農作物精耕細種中的精耕部分。首先,對即將種植大豆的土地進行合理的翻整,可以有效去除土壤中的雜草、害蟲數量,將處於深處的熟化土壤翻到土壤表面,使其中的有機物能夠被大豆種子和植株所利用。其次,種植大豆前進行整地處理,可以有效增加土壤的透氣性,一方面為大豆植株根系提供更加有力的生長、伸展空間,一方面降低了土地可能因灌溉帶來的板結問題,有助於大豆植株的生長。然後,被科學翻整後的土地有效提升了土壤的蓄水性,使種植過程中灌溉的水分能夠快速抵達大豆植株根部,被大豆植株更好地利用,在雨季降水較多時可以有效排水,避免水分過度堆積導致大豆植株根系被泡爛,提高大豆的產量和質量。最後,種植戶可以選擇在翻整工作後添加打壟工作,有效提升土壤溫度,提升大豆植株生長效率。

提高大豆種植生產效益的栽培技術要點,值得一看

3.大豆種子播種技術

3.1 合理密植技術

密植是一種通過提高單位面積內大豆植株數量來實現提高大豆畝產量的重要方式,然而密植的距離需要進行科學、合理的設定,避免過度密植導致大豆植株無法正常接受陽光、通風,避免導致大豆植株的光合作用出現問題,也可以有效避免因通風不暢帶來的病蟲害。因此,合理密植應當注意在保持大豆植株生長、繁育質量的基礎上提高單位面積中大豆植株數量,從而科學、合理地提高大豆產量和質量。

種植戶在種植大豆前,應當深入瞭解大豆種子、植株對於土壤肥力的需求和能夠接受的密植間距,儘量避免盲目進行大豆種植的密植,例如:晚熟大豆品種就不適合進行密植;同一品種的大豆在土壤肥力較小和較大的情況下能夠適應的密植間距也有所不同。

提高大豆種植生產效益的栽培技術要點,值得一看

3.2 田間管理技術

田間管理是大豆種植完成後,種植戶非常重要的工作內容,對大豆的質量、產量有著非常影響作用,需要得到種植戶的普遍重視和審慎對待。首先是在大豆的生長階段,種植戶需要通過除草為大豆植株爭取生存的空間,使大豆植株能夠順利接受陽光、通風、水分的輔助,使大豆植株能夠順利生長,有效提高大豆的畝產浪和質量。其次是在大豆開花期前,種植戶需要再次進行雜草的處理,避免大豆的開花被雜草的花粉所影響,提高單株大豆植株的產量和質量。然後在降雨量過少、過多時,種植戶需要注意對田間土壤水分的控制,適當進行灌溉補充和排水排澇工作,使大豆植株能夠順利完成生長和繁育,避免因水分的過量或缺失而出現缺苗、斷壟現象的發生。最後,在發現田地中有缺苗、斷壟現象發生後,種植戶要進行補種工作,將每畝大豆植株的數量保持在合理數目,提高大豆的產量。

提高大豆種植生產效益的栽培技術要點,值得一看

4.施肥管理技術

肥料是農業生產種植活動中不可缺少的物料,可以為農作物補充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還可以避免農作物的生長導致土地營養物質被大量吸收而出現貧瘠狀態,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提高農作物產量和質量,提高大豆種植的經濟效益。種植戶在對大豆進行施肥時應當注意施肥種類、施肥量,避免施肥過量,避免農業種植成本的浪費,也可以避免大豆植株受到營養物質過量、缺乏的影響,因此,種植戶應當選擇適合大豆生長、繁育需求也能夠有效補充土壤營養物質含量,對大豆植株的生長和繁育形成輔助作用。種植戶在施肥過程中要注意施肥方式,例如:基肥應當保持一定的施加深度,使大豆植株根系能夠更加順利地吸收和利用其中的營養物質;夏季要注意施用有機肥,化肥可以作為元素補充使用。

提高大豆種植生產效益的栽培技術要點,值得一看

5.病蟲害控制技術

病害、蟲害是影響大豆種植產量和質量的重要因素,也是需要種植戶儘量控制和避免的現象,儘量避免病蟲害對大豆植株的影響,避免出現大豆減產甚至絕收的現象。大豆常見的病害有菌核病、霜黴病、褐斑病等,常見的蟲害有蚜蟲、食心蟲、豆天蛾等。種植戶需要根據大豆植株病蟲害的爆發期、種類施以適當的農藥,儘量消滅掉大豆種植田間的害蟲、病菌,避免病蟲害影響大豆的生長和繁育。在控制病蟲害過程中,種植戶可以選擇化學、物理、生物等多種方式,其中化學方法是見效快的一種控制方式。但容易對當地生態、益蟲造成影響,生物方法是一種見效較慢,對生態影響較小,但使用成本較高,需要種植戶進行搭配使用。

提高大豆種植生產效益的栽培技術要點,值得一看

綜上所述,大豆栽培技術對於種植戶產出的大豆的質量和數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種植戶應當正視科學技術的力量,篩選適合大豆種植的土地、農藥、化肥,遵循科學的栽培原則,從而有效提高大豆栽培的質量和數量,提高大豆的經濟價值,提高種植戶的年度經濟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