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為何能憑一己之力維持民國初年國家一統

公元1913年10月,手握大權的袁世凱在北京就任大總統,中國的北洋時代正式拉開帷幕。

北洋一詞並不是近代首創,早在宋朝就已經出現,當時北洋所指的地方大致是今天的渤海和黃海北部。到了鴉片戰爭前期,清政府才最終確定以長江為界線,長江以北的地區為北洋,以南地區則屬於南洋,不過這個時候'北洋'一詞仍不為眾人所知。直到後來晚晴重臣李鴻章著手組建北洋水師,'北洋'一詞才開始名聲大噪。

袁世凱為何能憑一己之力維持民國初年國家一統


青年時期的袁世凱最初打算憑藉科舉功成名就,奈何屢試不第,一怒之下袁世凱決定棄筆從戎。公元1882年清朝屬國朝鮮發生壬午軍亂,清廷應朝鮮王請求派兵鎮壓。隨軍入朝的袁世凱在此次軍事行動中大放異彩,因而受到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的青睞。此後近十年的時間,袁世凱一直領兵駐紮在朝鮮,在此期間袁世凱在朝鮮就開始訓練新軍。

袁世凱之所以能在清末叱吒風雲,讓孫中山領導的南方革命軍將革命成果拱手相讓,主要是因為袁世凱手裡握有一支實力雄厚的新式陸軍。袁世凱自朝鮮回到中國之後,就奉清廷之命在天津小站練兵。袁世凱為了保證這支軍隊的訓練質量,在人才的挑選方面特別重視,從各地推薦的人才之中精挑細選,沒有真才實學的人一律不得重用,因此袁世凱手下人才濟濟,像徐世昌、王士珍、段祺瑞、張勳等都在袁世凱的新軍中任職;同時為了保證練軍的質量,袁世凱還從德國聘請軍事專家來小站親自訓練。

因此袁世凱在天津小站訓練的新軍軍容整齊、訓練有素,跟清朝原來的旗兵相比讓人耳目一新。晚晴滿人重臣榮祿多次到小站視察這支軍隊,對其讚不絕口。然而就是這樣一支部隊,在訓練之初袁世凱就刻意培養他們要對自己忠心耿耿,而不是忠於朝廷,有點類似於當年曾國藩訓練的湘軍團練。首先,在這支軍隊的人事上袁世凱有絕對的權利,這樣一來新軍的中上層士官自然對袁世凱唯命是從;其次,袁世凱費盡心機到處找錢,為的就是能給新軍按月發餉。在那個年代,按時足額髮餉的軍隊是少之又少,如此一來新軍士兵從上到下就更加給袁世凱賣力了。

袁世凱有了這麼一支部隊,從此官運亨通。在山東擔任巡撫期間,大肆鎮壓山東、河南的義和團運動,藉助的正是這支部隊。公元1901年,晚清重臣李鴻章去世,袁世凱接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一時風光無限,憑藉的也是這隻軍隊;不過好景不長,宣統皇帝登基,攝政王載灃因怨恨袁世凱洩密導致光緒帝(光緒原名載湉,是載灃的親哥哥)被軟禁,因此將袁世凱解職歸田。武昌起義爆發之後,清廷發現根本指揮不動北洋新軍,袁世凱被再次重用。袁世凱重掌大權之後,指揮北洋六鎮迅速收復武昌,迫使孫中山向袁世凱妥協,從而實現民國統一全國的局面;宋教仁案爆發之後,孫中山發動二次革命討伐袁世凱,也被袁世凱的北洋軍擊敗。

袁世凱為何能憑一己之力維持民國初年國家一統


袁世凱在國內手握重權,在國際社會又得到列強的認可,原本會有一番大的作為。無奈民國時期之中國恰逢多事之秋,再加上袁世凱對權利的迷戀,迫使袁世凱在獨裁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終走向了帝制的不歸之路。

袁世凱繼任大總統之後,深深明白"手中有糧,心裡不慌"的道理,開始大肆擴充手下的北洋新軍,中國境內從黑龍江到廣東都有了北洋新軍的身影,袁世凱手中的軍事實力急劇膨脹。曾經在北洋新軍中擔任統制(師長)、協統(旅長)、標統(團長)的馮國璋、曹錕、王佔元等人都成了統治一方的督軍,北洋的派系也初見端倪。雖然北洋軍的實力大為擴張,但是袁世凱對北洋軍隊的控制力越來越薄弱,這些北洋將領和袁世凱也開始貌合神離。

袁世凱為何能憑一己之力維持民國初年國家一統


在袁世凱籌備登基稱帝前夕,曾將北洋的將領逐個招到北京,試探這些人對共和和憲政的態度。這些人深諳世故,心中明白袁世凱有稱帝的意思,但是迫於袁世凱的權威都不敢勸阻,表面上還表示堅決擁護袁世凱。

被權利迷失雙眼的袁世凱,在公元1916年12月12日登基稱帝,改元洪憲。但是全國人民出於對"二十一條"的痛恨和袁世凱的倒施逆行,爆發了大規模的反對浪潮。北洋諸將領眼看形式不對,紛紛發表通電反對袁世凱稱帝;列強看到中國大亂,損害他們的在華利益,也通過大使向袁世凱提出抗議。

袁世凱看著國內外的反對浪潮,僅僅83天之後就放棄了稱帝,重新出任大總統。北洋將領為了自身的利益,並沒有就此罷休,要袁世凱徹底退位,交出大總統的位子。列強眼看袁世凱這個代言人沒有了把控全國的能力,於是開始重新尋找新的在華代理人。段祺瑞、馮國璋、曹錕、張作霖等在列強的支持下,逐漸發展壯大,袁世凱則在眾叛親離之中去世。

袁世凱去世之後,在列強的支持之下,北洋軍正式分裂。黎元洪、馮國璋、曹錕、張作霖相繼在北京坐上了大總統的位子,但是因為北洋軍閥各派的勢力此起彼伏,再也沒有一個人能像袁世凱一樣,擁有掌控全局的威信和能力。因此北洋軍閥之間連年混戰不休,分裂的形勢越來越嚴重,再也沒有恢復民國初年國家一統的局面。

袁世凱為何能憑一己之力維持民國初年國家一統


1928年6月,奉系首領張作霖迫於北伐軍的壓力下令奉軍退出京津地區,向關外收縮。6月8日北伐軍進入北京,軍閥混戰不休的北洋時代正式落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