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后,家长不要急着打骂,试试这“三步法”,孩子更易接受

上周末,好友丽丽带着3岁的儿子去超市买菜。在超市,孩子看着水灵灵的草莓挪不动脚步,丽丽就想给孩子买些草莓回去。谁曾想,就在丽丽去找袋子的时候,忽然听到店员扯着嗓门大喊:“这是谁家的孩子啊?怎么这么没教养?没看到那里写着草莓不让品尝吗?”丽丽一回头,发现儿子正眼泪汪汪地望着自己,手里拿着吃了一半的草莓,手足无措。

孩子犯错后,家长不要急着打骂,试试这“三步法”,孩子更易接受

丽丽心疼极了,店员的语气实在令人生气,但她转念一想,忍了下去。她微笑着对店员说:“大姐,真是对不起,孩子还小,不大认识上面的字。不知道超市里的草莓不能随便吃。这样吧,这个草莓我买3斤吧,这一个也算在里面。真是太不好意思了,给您添麻烦了。”

孩子犯错后,家长不要急着打骂,试试这“三步法”,孩子更易接受

说着丽丽抱起了儿子,对他说:“宝贝,超市里的东西不能随便吃,要等妈妈付了钱以后才能吃。明白了吗?快跟阿姨说对不起。”宝宝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并转过身来对店员说:“阿姨,对不起。”

店员见此情景,也很不好意思,向丽丽解释说:“真不好意思,这是我的工作。我只能按规矩办事,得罪了。”就这样,双方在心平气和中化干戈为玉帛。

面对孩子的错误家长应该怎么处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生活中,大人都不免会犯错误,何况是不谙世事的孩童?那么我们就应该记得,面对孩子的错误,家长能做到的就是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努力地改正错误。其他的都不重要。那么家长在面对孩子的错误时究竟应该怎么做呢?

孩子犯错后,家长不要急着打骂,试试这“三步法”,孩子更易接受

首先,积极地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再发表意见。因为小孩子跟大人是不一样的,他对于事情的判断能力十分有限,甚至可能还没有建立起是非对错的观念,有时候他其实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合适的。所以父母应该站在孩子的视角去看问题,千万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训斥孩子。否则可能会伤害到孩子幼小的心灵。

其次,不要在孩子面前跟别人发生冲突。不管孩子有没有错,家长都不要急于跟别人争论,非要辩出个高低来。因为孩子是会受到父母处世方式的影响的,他们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假如家长总是带着情绪去处理事情,孩子将来很难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尤其是在自己的孩子有错的情况下,倘若家长为了面子据理力争,很可能会误导孩子的是非观,不利于帮助孩子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

孩子犯错后,家长不要急着打骂,试试这“三步法”,孩子更易接受

最后,鼓励孩子道歉,并帮助孩子改正错误。遇到孩子有错的情况,家长应该以身作则,鼓励孩子道歉。这一点在生活中家长也应该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向孩子灌输这种思想,让他们知道,道歉并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对不起”也不是让人羞于启齿的字眼。敢于道歉是孩子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的表现,“知错就改”是人的另一种美德。所以家长以后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引导孩子,避免孩子再犯类似的错误。

孩子犯错后,家长不要急着打骂,试试这“三步法”,孩子更易接受

家长采取恰当的处理方式的重要性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孩子的教养都藏在父母的言行举止之中,是父母在生活中言传身教的结果。所以说父母在生活中的表现和行为对孩子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事实上,孩子的成长及其认知的形成都是一个缓慢而漫长的过程,因此父母的教育也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在从一个懵懂顽童成长为一个知书识礼的青年的过程中,孩子必然也是在犯错和改错中逐步成长起来的。因此,面对孩子的错误,父母的表现和处理方式直接决定了孩子对待错误的方式,所以说,家长此时的态度尤为重要,尤其需要三思而后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