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利用好3個“識字10分鐘”,4歲孩子不用硬背,就能認識1000字

清代教育家申居鄖曾在《西巖贅語》中寫道讀不能行,所謂兩足書櫥。

他那時倡導的理念和現代所差無幾,讀書在於身體力行而不是死記硬背。

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當他們開始學習識字,死記硬背只會成為他們學習之路上的絆腳石。其實孩子識字並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每天10分鐘,就能培養出漢字小達人。


每天利用好3個“識字10分鐘”,4歲孩子不用硬背,就能認識1000字


孩子多大識字比較好?

有的孩子從咿呀學語開始,很多家長就想教他們認字,這未免有些拔苗助長了。過於“越級”的教育,不但效果不好,還會過早地給孩子增添心理負擔。要等孩子處於社交發展的黃金時期,才是教孩子識字的關鍵階段。一般在學齡期,也就是4-5歲的孩子最合適。


每天利用好3個“識字10分鐘”,4歲孩子不用硬背,就能認識1000字


識字不僅僅是簡單的認知過程,更是孩子形象知覺的發展過程,而4-5歲的孩子正處於該階段的敏感期。家長和老師合理的運用此年齡階段的思維發展特徵去教孩子識字,效果將超出預期目標。

只要方法用對了,想要孩子識字量過千並不難,學習的過程也會越來越有自信,對往後社交中的同伴關係也大有幫助。


每天利用好3個“識字10分鐘”,4歲孩子不用硬背,就能認識1000字


每天3個“10分鐘”,讓娃成為漢字小達人

1、利用圖像、實物和文字結合

一般4歲左右的孩子對活靈活現的東西都毫無抵抗力,所以幼兒園很多老師都是採用圖文或者實物相結合的方式去開展教學。這種教學方法會讓孩子擺脫死記硬背,真正做到聯想記憶和理解記憶。

孩子在認識不同的字,也代表這些不僅僅是枯燥的課本知識,更容易理解這個字的含義。


每天利用好3個“識字10分鐘”,4歲孩子不用硬背,就能認識1000字


家庭教育也是如此,比如孩子對實物感興趣,那麼在教會他們認識“黃瓜”“蘋果”“西紅柿”等這樣的水果時,儘可能地拿出實物。讓孩子對應實物去讀和寫,不僅快速地記住了詞義也增加了認知。

這樣實物結合的場景還可以增加疑問,讓他們根據已有的知識進行造句,訓練他們對知識的擴展能力。每天這樣訓練10分鐘,孩子一個月就能積累不少詞彙,孩子也能對詞語養成會寫會讀會運用的習慣。


每天利用好3個“識字10分鐘”,4歲孩子不用硬背,就能認識1000字


2、教孩子唱識字歌

這個十分鐘是為了讓孩子更好地記憶,尤其是那些唱起來朗朗上口,但讀起來又很繞口的字。

比如有很多讀音相近但意思完全不同,或者字形相近拼音又不相同的字。十分鐘教會他們唱一首識字歌,比父母煞費苦心去教這些容易混淆的字,效果要好上很多倍!


每天利用好3個“識字10分鐘”,4歲孩子不用硬背,就能認識1000字


比如說有名的“進門歌”,裡面的詞彙量就是像“閒間閉闖”這種形比較類似的字;也可以是“清請睛睛”這類既讀法相近,字形也相近的字。不會家長可以購買這些識字歌的光碟和孩子一起學習,每天十分鐘花在學習這類歌曲上,孩子再也不會搞混淆了。


每天利用好3個“識字10分鐘”,4歲孩子不用硬背,就能認識1000字


3、指讀繪本,讓孩子複述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尹建莉老師大大提倡讓孩子指讀。

為什麼提倡這種方法呢?

指讀是很多孩子識字的必修課程,每天不用花費大量時間。此過程雖然看起來死板沒有什麼趣味性,但是對於孩子認識字形有很大幫助。

不過指讀的繪本一定要尊重孩子的興趣,如果孩子喜歡聽故事,父母給他拿本其它的書籍,學習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每天利用好3個“識字10分鐘”,4歲孩子不用硬背,就能認識1000字



指讀時,父母要根據情景把握合適的語調和速度,再讓孩子跟著讀。也可以將繪本故事編成情景劇,父母和孩子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各自朗讀臺詞。這種方式更能增加指讀的趣味性。識字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家長不要強迫孩子識字,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增加孩子的識字量並不難。


每天利用好3個“識字10分鐘”,4歲孩子不用硬背,就能認識1000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