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其實有時候你在被你的孩子“操縱”

前幾天,康寶調皮被康媽教訓,小傢伙一邊哭一邊說:“媽媽,你是不是不愛我了?我也不愛你了,自從有了弟弟你就總吼我”。


康媽聽到康寶這麼說,也是心疼的不得了,不但停止了教訓還趕緊安慰起來:“寶貝,怎麼會呢,你是媽媽的好寶貝,媽媽怎麼會不愛你,媽媽永遠愛你。”


被安慰的康寶不一會就雨過天晴,喜笑顏開。後來還發現,只要是我們一批評他,他條件反射的來一句:你們是不是不愛我了。


一看這還了得,這樣下去豈不是罵也罵不得,打也打不得嗎?


於是請教教育學的博士師姐,她給我揭開了孩子行為的面紗。

你知道嗎?其實有時候你在被你的孩子“操縱”


那麼孩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行為呢?


她說:發生情況是孩子們知道他們的父母渴望表達愛。因此,他們利用了這個微妙的問題來消除父母的懲罰行為。而且這樣做他們常常能夠取得成功。


她還和我說: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當我們答應給孩子買他心儀已久的玩具時,他這一天都會特別乖。


要是我們帶他去到一些令他期盼已久的地方時,比如他特別想去的迪斯尼樂園,他們常常會表現出令我們非常滿意的行為:他們很乖、很配合、也很好商量。


這是因為孩子們發現如果自己聽話,服從父母就可以達到他們的目的。慢慢地孩子們就會產生這種不自覺的企圖。


這兩種情況下,我們會發現其實不是我們在獎勵或是懲罰孩子,而是孩子們熟練地操縱著我們,從而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或是令父母做出自己最希望的行為。

你知道嗎?其實有時候你在被你的孩子“操縱”


孩子們的這種做法,在心理學上我們把他稱為強化/消失定律。他們通過強化自己“乖、聽話”來訓練父母,告訴父母只要你帶我幹這件事我就聽話,不然則反之。而康寶的行為就是本能地應用了消失定律。


那麼我們如何應對這種情況呢?


1,作為父母我們要比孩子更清醒。例如康寶後來再用“媽媽,你有了弟弟就不愛我”來頂嘴的時候,我們先是定自己,不讓他的這些話成為我們心中的刺,對自我產生懷疑。孩子精明,我們要比他們更精明,用行動告訴他我們愛他,教訓和懲罰並不意味著不愛他。


2,父母不當的行為會對孩子的這種強化具有反作用。

例如一次和朋友約好打球,結果他家寶寶非要跟,可是沒有辦法照顧他,無法帶,孩子就不停地哭,為了儘快脫身,他和孩子說“寶貝別哭,爸爸給你最喜歡吃的棒棒糖,回來爸爸還會送給你一份驚喜。”。從強化/消失定律上來說,朋友的做法不能強化孩子的安靜,卻獎勵了他的哭鬧。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孩子還沒有哭的時候,就鼓勵他與父母合作,是因為他的合作得到獎勵,而不是因為哭鬧得到獎勵。

你知道嗎?其實有時候你在被你的孩子“操縱”


3,獎罰要分明。強化/消失定律的關鍵是賞罰分明。如果孩子做錯事,那麼我們就絕對不可以姑息遷就。而要是孩子的行為確實值得稱讚和表揚,我們也不要吝嗇讚美。


對好行為、好習慣進行獎賞,進行強化,對錯誤的行為,壞習慣進行懲罰,讓它消失時強化定律的核心,因此只有賞罰分明,才能讓強化定律發揮作用。我們才能不被孩子的小九九”操縱“!

你知道嗎?其實有時候你在被你的孩子“操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