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一個爸爸罵完孩子的感受嗎?

突發疫情,我們帶著康寶回農村老家兩個月,這兩個月對他來說一定會是他未來十幾年來最快樂的兩個月。這兩個月只有中間的幾天制定了學習計劃,但是後來妹妹來了,計劃也就成了變化。


再後來上了幾天免費的在線英語網課,因為都是一年級的,幼兒園的他學起來有點吃力,害怕他失去興趣,最終不了了之,完全放飛自我。


放飛自我的康寶,最初是在院子裡玩雪,後來是玩水、玩泥,好像永遠玩不膩,永遠玩不累。

你知道,一個爸爸罵完孩子的感受嗎?

昨天剛回京,開始居家隔離十四天,也開啟了學習模式。 模式不開啟真的父慈子孝,一開啟就是鬼哭狼嚎。 在家玩了兩個月後20以內的加減法早就拋到九霄雲外了,算一個不對,看一個不會,在我們兩口子的一再施壓下,康寶也越來越焦躁。而我的耐心和之前好的方法也都被一併抹掉了。剩下的就是嫌棄,嫌棄孩子笨,嫌棄孩子在老家的不自覺。


被訓了一上午的康寶,下午感覺特別聽話,到了晚上就覺得特別心疼。還沒有單獨睡過的他,晚上自己拿著被子和他的毛絨小熊說:“爸爸、,媽媽,我答應你們以後要自己睡,那就從今天開始吧。” 看著康寶熟睡的樣子,老父親和老母親的心情是一樣的,開始後悔自己的不理智,開始自責自己言語間可能對孩子造成的傷害。

你知道,一個爸爸罵完孩子的感受嗎?

康寶入睡後,翻開池田信夫的《失去的二十年》裡邊有這麼一段話:

也許隨著IT化、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有一天我們或許會發現現代商務中,自由職業者才是正式勞動者,終身僱用的工薪階層反倒不再正式了。


在《富崗日記》一書中,我們可以看到,明治時期在工廠做工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因為能夠從外國人哪裡學到技術的同時還可以進行創造性的工作。


在那個時代站起來反抗的不是長期僱傭的工薪階層,而是自由勞工。他們有引以為傲的手藝,並不期待終身僱傭,不希望一輩子受一公司的支持。


哎,看到這裡,再想想自己白天對康寶的行為,又開始了思考。二十年後職業到底會發生什麼樣的改變呢?


正如書中所言,社會正在被個人分解。雖然這個判定是作者對社會的預言,但是也可能是對未來職業的預言。


智能革命和數據時代,正在破壞我們原有的傳統和認知,當我們在強調團結合作的時候,其實這個社會卻在悄然的發生著變化。

你知道,一個爸爸罵完孩子的感受嗎?

那些不善於團結和合作的人的生存空間卻越來越大,越來越好。之前那些奇裝異服,男扮女裝會被認為是不正常,而如今這些人在網絡上同樣會被認可,而且創造著獨特的價值。翻開那些直播、短視頻平臺便能窺其一二。


從這次疫情對世界、國家和經濟發展的影響,我們也不難看出,正如池田信夫書中所言的那樣,那些本來穩定的、只有一技之長的真的是最不穩定的。


這個世界在康爸看來似乎在走向兩極,個別的大型項目例如航天工程,醫藥衛生需要人們的高度配合和合作,而有些工作卻走向個人化。人們的選擇也會變的更加多樣化,由此一想,假如自己的孩子不善於現在的教育體系,未來也不一定沒有希望。


這樣想來或許能減少一點我們做父母的焦慮,給孩子多一點的自由空間,讓他們有自己的想法,讓他們有機會能夠成為他們自己,我相信他們的未來比我們的更加可期!

你知道,一個爸爸罵完孩子的感受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