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高血脂其實可以不用吃藥,內科醫生給出2條實用建議,比藥強

高血脂是高脂血症(現又稱血脂異常)的俗稱,指血液中脂質(主要是脂肪和膽固醇)異常升高。

高血脂一直被醫學界視為"沉默殺手"是很有道理的。高血脂沒有明顯的症狀或不適,不容易被患者察覺,但它卻是引起冠心病、腦血栓等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而心血管疾病現已成為我國居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

改善高血脂其實可以不用吃藥,內科醫生給出2條實用建議,比藥強

現已公認,降低血脂是預防冠心病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關鍵措施。目前,臨床上檢測血脂的基本項目主要有 4 個,分別是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其中總膽固醇異常,尤其是LDL-C 過高是導致冠心病、腦血栓等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首要因素。可以說,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升高是心肌梗死的"元兇",腦血栓的"幫兇"。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才是最重要的血脂檢測指標,而不是三酰甘油(TG)。

重視三酰甘油而不重視膽固醇(特別是 LDL-C)是一個在臨床實踐中常見的錯誤。另一個常見錯誤是在調脂治療時,一些人以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達到化驗單"正常值"(LDL-C<3.37mmol/L 或<130mg/dl)就可以了,豈不知對很多高血脂患者(包括冠心病、糖尿病患者及做過介入支架或冠狀動脈搭橋手術的病人、患過心肌梗死的人、肥胖或吸菸的高血壓患者)而言,正確的做法是把 LDL-C 降至 2.59 mmol/L(100 mg/dl)或更低,否則就不算治療達標。

改善高血脂其實可以不用吃藥,內科醫生給出2條實用建議,比藥強

心腦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是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肥胖和吸菸。隨著近年來經濟迅速發展,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國人飲食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過去的以糧食和蔬菜為主,轉變為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的"三高飲食",再加上吸菸,運動減少,超重和肥胖的發病率顯著增加,糖尿病患者群也迅速增加,更為重要的是,人群膽固醇水平持續增加,高血脂發病率也持續增加,直接加劇了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

另一方面,高膽固醇(或其他形式的血脂異常)以及心血管疾病的其他危險因素又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加以防治。攝入平衡合理的飲食,增加體力活動量,改變不良生活方式等都是防治高血脂,進而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

改善高血脂其實可以不用吃藥,內科醫生給出2條實用建議,比藥強

改善高血脂其實可以不用吃藥,內科醫生給出2條實用建議,比藥強

1.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經常飲水來補充水分,尤其是三高患者,多喝水可以稀釋血液粘稠度,同時專家建議飲食中補充含黃花草油酸成分的化合物,於月見草中提取的人體必需脂肪酸。可以降低血清甘油三酯、膽固醇及β脂蛋白,結合特有物質植物甾醇起到雙重降脂的作用。

2. 揉搓耳朵。揉搓耳朵,有反饋性的激發人體功能作用,可促使氣血運行,調動人體的正氣和抗病能力、免疫力、代謝力,從而維持人體的生理平衡。如經常揉搓耳朵,能緩解疲勞,增進食慾,改善睡眠,對眩暈、頭疼、失眠、神經衰弱等引起的疾病均有較好的治療作用,並能調整人體的陰陽使之平衡,促進腎功能的恢復,強健身體,延緩衰老,有利於健康長壽。有報導常搓耳還能促進膽汁分泌,有利於膽囊收縮,防治膽結石、膽囊炎的發生和發展,又有促進血液循環,防治動脈硬化、冠心病、調整血壓等作用。

按摩耳朵不僅對耳鳴、頭痛、眼花等病有一定的療效,而且能夠起到"耳聰目明"的作用。人們除了在早晚洗臉時,注意按摩耳朵,平時空閒時也可以做耳朵按摩,方法很簡單。

動作要領

(1)揉耳廓:兩手掌心對向太陽穴。按捏住耳廓,順時針揉動15次,再逆時針揉動15次。

(2)鑽耳眼:兩手食指分別輕輕插進兩側外耳孔,如同鑽井打水一樣,來回轉動,注意用力要均勻,切勿損傷外耳道皮膚。

(3)掐痛點:如果患有疾病,可以用食指尖在耳朵上尋找一個敏感的疼痛點,然後用指尖掐捏,直到疼痛點有痛感為限,此為穴位治療,原來病痛處會減輕或感到不疼了。

(4)耳垂:用拇指、食指捏住耳垂,反覆搓揉,時而向下牽引,拉提的力量以不使耳根及耳廓部分疼痛為限。

專家告訴你

在做揉擦耳朵健身時,開始時不要用力過大、過猛,以免搓傷皮膚;要循序漸進,逐漸增加次數和強度;每次做到耳廓發熱、全身舒服即可。牽拉耳廓時,要先向外拉耳,再向下拉。以外耳道有牽拉感、微痛或發癢為好。按摩時要注意手法,由輕到重,以舒適為準,重則到微痛。切不可生拉硬拽,以免損傷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